冯秋斌 赵苏丹 王艳红 刘占彦 李会来 赵琦 张娜
病毒灭活冷沉淀对加快痔瘘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冯秋斌 赵苏丹 王艳红 刘占彦 李会来 赵琦 张娜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肛周疾病术后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收治的肛周疾病术患者2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试验组(n=103),对照组手术后的创面使用常规的药物进行处理,试验组手术后的创面则是使用病毒灭活冷沉淀的方式。分析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长短与治疗方法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25.8±3.5)d,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0.1±2.2)d;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18±3.86)d,对照组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4.44±5.0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实施剥离手术的痔疮患者,实施术后创面外用冷沉淀方法的试验组患者愈合需要(10.19±2.32)d,对照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51±2.2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痔瘘疾病术后患者实施病毒灭活冷沉淀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病毒灭活冷沉淀;肛周脓肿;肛瘘;痔疮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冷沉淀的应用研究,冷沉淀是一种新鲜冰冻血浆中提纯的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成分包括凝血因子Ⅷ、纤维黏连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等。主要用于儿童和轻度成人的出血预防和治疗中,有报道用冷沉淀外敷痔瘘疾病术后创面取得良好效果[1]。本文采用病毒灭活的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外敷痔瘘疾病术后创面,观察冷沉淀经过病毒灭活后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14年5~10月收治的肛周疾病术患者2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12例,男63例,女49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50.3±2.8)岁;试验组103例,男 50例,女 53例;年龄 21~85)岁,平均年龄(51.2±11.2)岁。患者患病类型主要包括肛周脓肿、低位肛瘘、高位肛瘘、外痔以及混合痔等,肛周脓肿用药为油纱布、低位肛瘘用药为九华膏、高位肛瘘用药为九一丹,外痔和混合痔用药为玉红生肌膏。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患病类型及用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单次小包装病毒灭活冷沉淀液的制备 由秦皇岛市中心血站制作提供的的病毒灭活冷沉淀,取回后在37℃水浴条件融化,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后注射到无菌试管中,分成小包装(3~4 ml),一袋冷沉淀可以分装6~8只试管,立即复冻;使用前取出冷沉淀于37℃水浴箱内复融。
1.3 方法 试验组在常规换药程序结束(覆盖纱布)前,用无菌棉球或纱布条蘸取病毒灭活冷沉淀液均匀涂抹于创伤面即可,1次/d,随常规换药进行,手术完毕后即可使用。对照组在患者患处创面位置将敷料敷上,或者直接将相关药物涂于纱布上,再将纱布敷于创面位置处,1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治疗情况,分析应用病毒灭活冷沉淀在肛周疾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肛周脓肿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比较 本研究中肛周脓肿患者43例,其中试验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25.8±3.5)d,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0.1±2.2)d;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s
表1 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s
患病类型 试验组(n=103) 对照组(n=112) t值 P值低位肛瘘17.86±2.95 21.56±3.20 4.36 <0.01高位肛瘘 21.06±3.80 28.44±4.38 5.26 <0.01合计20.18±3.86 24.44±5.04 4.42 <0.01
2.3 痔疮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时 对于实施剥离手术的痔疮患者,实施术后创面外用冷沉淀方法的试验组患者愈合需要(10.19±2.32)d,对照组患者借助玉红生肌膏处理创面位置,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2.51±2.2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痔疮患者创面平均愈台时间比较d,±s
表2 痔疮患者创面平均愈台时间比较d,±s
患病类型 试验组(n=103) 对照组(n=112) t值 P值外痔8.59±1.56 10.95±1.82 4.52 <0.01混合痔 11.95±1.64 13.87±1.58 3.91 <0.01合计10.19±2.32 12.51±2.23 4.741 <0.01
3.1 冷沉淀的作用机制 冷沉淀主要含有5种成分:FXⅢ、纤维粘连蛋白、vWF、Fg、和 FⅧ[2]。各种成分的作用机制,FⅧ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的过程,能够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Fg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并且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方式与生物的组织进行结合,进而将血液凝块固在胶原上;由于纤维蛋白所降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重新溶解性质,因此凝固的血块进行液化后,能够有效的防止局部出现持续性的血栓。Fn纤维结合蛋白能够有效的提高炎症区白细胞的活性,并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对受损组织碎屑、免疫复合物、细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3];同时Fn纤维结合蛋白在细胞的上皮化和细胞的移动上具有一定的支架作用,除此之外,Fn纤维结合蛋白对细胞的生成活性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上皮细胞的进入“分裂增生期”和DNA的合成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n还参与机体的免疫的调控作用,可以与机体内的纤维蛋白、细菌以及胶原碎片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净化伤口,修复破损的组织。vWF因子血小板通过vWF粘附到胶原上,从而vWF因子便参与到了凝血的过程中。
3.2 冷沉淀的制备 传统的冷沉淀的手工制备方法:在全血采集后的6 h以内将血液进行分离制备成新鲜的冰冻血浆(FFP),然后将FFP放入40℃的冰箱中,放置时间控制在14~18 h,在血浆的融化过程中进行轻轻的摇动,当冰渣剩余量在60 ml左右时将血浆取出,然后在40℃的温度下和2 000 g进行离心15 min,然后再无菌的条件下将血浆进行移除,留下未溶解的白色胶状物约20 ml左右,最后将其即刻存放于零下30℃的冰箱中,得到的就是冷沉淀[4]。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FⅧ含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储藏的前6个月时间段的FⅧ含量明显高于6~12个月时间段的FⅧ含量[4]。
3.3 冷沉淀的病毒灭活 冷沉淀的病毒灭活的方法有有机溶剂法(SD)[5],使用该方法对病毒进行灭活,主要是在冷沉淀中加入含量为2%的磷酸三丁酯(TnBP),然后再在37℃的温度环境下放置4 h,或者1%TnBP和1%Triton X-45在37℃ 4 h。经此法灭活后,FⅧ、vWF:Rco(瑞斯托霉素辅因子)和有凝血活性的Fg的平均回收率均一般在93%以上,研究发现,使用SD方法进行病毒灭活,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病毒的灭活性能,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冷沉淀的Fg、vWF和 FⅧ的活性[6]。
3.4 去白细胞冷沉淀凝血因子 冷沉淀是1~50℃的温度环境下不会溶解的新鲜冰冻血浆的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物只有在加热至37℃的环境下才会进行溶解,冷沉淀主要含有的成分是纤维结合蛋白(Fn)、ⅩⅢ因子、vW因子、纤维蛋白原以及Ⅷ因子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冷沉淀就已经被人们成功的研发和进行应用,因为冷沉淀中含有丰富的Ⅷ因子,因此冷沉淀最早被运用于治疗血友病,并且冷沉淀中含有的Fg和FⅧ因子对其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3.5 肛肠科疾病通常都是属于二级愈合,二类切口[7]。肛肠科的伤口的恢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炎性期,(2)纤维增生期,(3)上皮覆盖期;全过程大致需要 11 ~30 d[8,9]。(1)早期伤口以炎性渗出为主,此期应用冷沉淀,其中的纤维结合蛋白(Fn)能够参与机体免疫的调控,它能与某些细菌、纤维蛋白、胶原碎片以及一些衰老的细胞组织碎片等进行结合,并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使伤口得到净化,同时纤维蛋白作为一种趋化因子,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白细胞的活性,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因此能起到抗感染、抑制细菌的作用,为组织修复创造条件[10]。(2)中期伤口分泌物极少,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3)后期的伤口创面在基本是被肉芽组织填平修复的,在伤口修复的后期创面的上皮细胞会逐渐的向创面的中心进行靠拢,最后覆盖整个伤口创面,达到创口愈合的效果[11]。此期应用冷沉淀,冷沉淀中的纤维结合蛋白(Fn)可在肉芽表面构成网状结构,且较为坚硬,为上皮细胞定居和固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能够粘附于新生和伸展的上皮细胞和邻近的下层组织位置,使上皮细胞在受到大量的糖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影响下,出现分化、移动、附着的现象,同时其也会在正常基膜与创缘桥接并向创面爬行生长,连续的细胞层由此形成,上皮组织完成愈合。
3.6 冷沉淀的创面愈合原理 冷沉淀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粘连蛋白,有关报道显示,严重烧伤患者伤后血浆纤维粘连蛋白迅速降低,其含量与创面的愈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1]。除此之外,纤维结合蛋白中的成分可以有效的促进创伤组织修复、愈合以及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减少炎性反应等。据有关文献报道显示,冷沉淀通过它所包含的纤维粘连蛋白的生物活性,在创面上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减轻创面炎症,促进创面吸收,从而减少渗出达到抑菌作用[12]。在应用冷沉淀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微,但是一旦反应较大,要立即停止应用改为其他止血用品。
冷沉淀中的纤维结合蛋白(Fn)在痔瘘手术创面修复全过程有着其他药剂不可比拟的独到之处,并且冷沉淀换药对于伤口疼痛优于其他药物,患者感觉良好无任何不适[13]。本研究在冷沉淀的应用范围及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血站为了保证FⅧ因子和Fg的含量,在制作冷沉淀时不做病毒灭活处理;如果冷沉淀外用,做病毒灭活处理后,既不影响疗效,又最大程度的防范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同种免疫反应[14]。
综上所述,冷沉淀作为血液制剂的副产品,简单易得、疗效显著,如果外用于临床,可要求血站做病毒灭活处理,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安全。由此可见,冷沉淀对皮下组织和肌肉层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的应用中。
1 杨孝顺,安梅,阮光萍,等.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55-257.
2 张涛,廖嘉仪,张费通,等.维生素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4,43:1572-1575.
3 陈健,扬丽,王雄伟,等.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观察.山东医药,2014,54:46-47.
4 陈兴智.冷沉淀制剂的制备质量与应用效果分析.重庆医学,2011,40:1228-1230.
5 邱颖婕,徐忠,徐蓓,等.病毒灭活冷沉淀制备过程中滤除亚甲蓝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413-415.
6 刘金嫔,王莉,刘海涛,等.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6:750-751.
7 易文,姚宇宙,陈继武,等.直肠黏膜保护剂在痔瘘疾病术后运用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404-4405.
8 张天武.中药熏洗方治疗痔瘘疾病10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8,16:18.
9 冯淑娟,赵兰君.熏洗疗法对治疗痔瘘术后水肿的效果观察.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168-169.
10 郭翔,张宏顺,马璨,等.表皮生长因子联合自体血浆冷沉淀对百草枯致角膜损伤的疗效.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30:567-570.
11 胡建武,姜娟,许刚,等.应用MEBO治疗痔瘘疾病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附153例报告.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6,18:313-315.
12 曾永芳,郭鹏,陈方祥,等.血小板、冷沉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联合应用.重庆医学,2009,38:1431-1432.
13 刘梅珍,井晓峰,赵志强,等.亲情式护理对痔瘘疾病预后的影响.河北中医,2012,34:130-131.
14 黎添华,邢启明,劳丽嫦,等.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研究.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707-709.
R 632.5
A
1002-7386(2015)21-3279-03
10.3969/j.issn.1002-7386.2015.21.027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冯秋斌、赵苏丹、王艳红、刘占彦、赵琦、张娜);河北省抚宁县中医医院(李会来)
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