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布娲鹣·阿布拉,丁世豪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有着1 700km的陆上边境线,同时也是第二、第三条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路,作为中亚地区最富有的国家,无疑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活动繁荣于周边其它国家,使其成为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特别地,随着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上奠定了中哈贸易愈加繁荣的基础;然而从市场份额上,中国农产品在哈进口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的对外贸易形势下,研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问题,将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开拓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2004年以来,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总体保持增长趋势,2004~2007年出口额从69.24百万美元增长到133.45百万美元,增长92.72%,2008~2010年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抑制出口增速,3年仅增长4.81%;2011年急速恢复,一直到2013年始终维持平均10.77%的年增长。2013年出口达到320.17百万美元。
市场份额方面,考察期内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所占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占比为0.19%,2009年达到最高,达到0.37%,之后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0.34%左右,特别是2013年该比重下降状况明显,可能是由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升了中国的出口增速,并最终显著高于中国对哈出口增长所引致的结果 (图1)。
该文采用trade map数据库数据,按照HS1996分类标准,将农产品分为5大类,包括前4类的全部产品和第11类的部分产品。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主要包括9章产品,占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总额的81.45%,其中第1类中含有2章产品 (2、4章),第2类中含有3章产品 (8、9、11章),第4类中含有3章产品 (19、20、21章),第11类中含有1章产品 (51章);到2013年,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种类增长到11章,占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总额的98.41%,其中第1类中含有1章产品 (3章),第2类中含有4章产品 (7、8、9、12章),第4类中含有4章产品 (16、19、20、21章),第11类中含有2章产品 (51、52章)。
图1 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总量表资料来源:trade map数据整理计算
对比分析表明,2004~2013年,第3章 (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第16章 (肉、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2章农产品对哈出口增长明显,2004年出口占比仅为0.46%,到2013年该比例达到1.87%。同时,第8章、第20章果蔬类农产品在维持其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基础上均在2013年呈现明显增长,第51章农产品出口占比虽然呈下降表现,但仍为中国对哈主要出口农产品;特别是第52章棉花产品2004年出口额仅为0.28百万美元,到2013年增长到21.93百万美元,占比达到6.85%,成为对哈主要出口农产品,具体来讲,中国对哈出口棉花产品主要集中于棉纱线与棉机织物等棉花加工类产品,而作为棉花进口大国,中国进口的棉花产品则主要是原棉与废棉等棉花初级产品;说明近年来我国对哈出口农产品结构正发生变化,由初级农产品出口向加工农产品出口转化 (表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类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该文根据该指数,遵循比较优势的基本逻辑,构造相对比较优势指数RRCAijm=RCAim/RCAjm,即i、j两国在m产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之比;用以表示中国相对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相对优势大小,RRCA=1,表示中哈两国在某种产品上有均等的国际竞争力,因而两国的该种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竞争关系[1];RRCA<1,表示中国相对于哈萨克斯坦在某种产品贸易方面存在较弱的国际竞争力,RRCA值越小,相对竞争劣势越明显;反之,RRCA>1,表示中国相对于哈萨克斯坦在某种产品贸易方面存在更强的国际竞争力,RRCA值越大,相对竞争优势越明显;RRCA越趋向于两端,两国就越容易在该产品上产生贸易。该文通过测算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农产品的RRCA指数,比较两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对国际竞争力,进而找出两国各类农产品存在的竞争优势情况。
表1 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主要农产品金额、比重百万,%
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第1类、第4类、第11类农产品上RRCA均明显大于1,其中第1类与第11类两类农产品在报告期内呈显著上升表现,哈萨克斯坦则呈相反的下降趋势;哈萨克斯坦在第2类产品上有很强比较优势,且明显高于中国,而第3类农产品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均表现为较弱比较优势 (表2)。
表2 2004~2012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指数 (中/哈)
具体来看,中国第1类比较优势农产品主要为第3章鱼类产品,第5章的动物内脏、动物毛产品;第2类比较优势产品主要为第7章食用蔬菜产品,第9章咖啡、茶等产品,第13章动植物胶产品,第14章编结用植物材料产品;第4类比较优势产品主要为第16章肉、肉的制品及第20章果蔬类产品;第11类比较优势产品主要为第50章丝或绢丝机织物类产品,第51章羊毛或动物细毛纱线类产品,第52章棉纱线及棉机织物产品,第53章亚麻等植物纤维机织物产品;而哈萨克斯坦第2类比较优势产品主要为第10章小麦、大麦、稻谷、大米;第11章小麦初加工产品,第14章编结用植物材料产品;第4类比较优势产品为第24章烟草及其制品;第11类比较优势产品为第52章棉花 (表3)。
表3 2004~2012年中哈主要年份比较优势及比较优势增长型产品
在比较优势指数的基础上,该文进一步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 (Cij)测度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情况。该指数反映了一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另一国进口产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RCAxik表示用出口衡量的国家i在商品k上的显性比较优势,RCAmjk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家j在商品k上的比较劣势。Cij>1,说明i国出口农产品与j国进口农产品具有互补性,Cij值越大,互补性则越强;Cij<1,说明两国贸易互补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互补性较弱。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中,只有第4类农产品的C值大于1,表现出较强的互补优势;而第1类、第2类农产品C值虽然小于1,但在2004~2012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两国在这两类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在逐渐增强;同时,第11类农产品C值出现较大波动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该类贸易农产品为棉花,其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互补性趋于增强,特别是2005~2007年,C值均在1以上,互补性较强,表明两国在该类农产品贸易方面仍存在较大潜力 (表4)。
表4 中国各类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Cij)
具体来讲,第4类具有较强互补性产品主要为第16章制作或保藏的鱼及甲壳动物产品;第17章固体糖类产品;第19章面包等面食产品;第20章番茄、蘑菇等果蔬类产品;第21章调味品与其它未列名食品;同时,第24章烟草产品虽然C值小于1,但报告期内始终维持在0.8以上,仍存在相当的互补优势;第1类产品互补性在报告期内增强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第1章动物类产品出口的增长;而第2类产品互补性在报告期内增强则主要依靠第7章鲜或冷藏番茄、洋葱等葱属蔬菜,第8章特色林果产品 (主要来自新疆)出口拉动,值得一提的是第7章、第7章两类产品2004年互补性指数仅为0.23与0.13,属于弱互补性农产品,而到2012年,该指数则分别增长到2.71与1.23,成为有较强互补性的农产品 (表5)。
表5 中哈各类互补性农产品4位目种类
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对探讨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问题仍然是不足够的,要素禀赋理论表明,两国进出口贸易产品中包含的要素种类与比例决定着两国各自在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大小,亦可判断当前贸易状况是否即将或者已经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因而,下文将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要素结构方面,深入探究当前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
对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对农产品的划分,将HS编码农产品分为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三种类型,对照来看,前4类农产品基本上均属于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第11类农产品则主要属于资本密集型农产品,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主要为第7、8、9章及第11章的部分产品。
整体而言,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要素结构呈现如下特点:第一,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种类上占据HS体系中农产品的大部分,但出口份额上除2004~2007年维持在50%以外,其它年份出现逐年降下降的现象;第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绝对量与出口份额在报告期内均呈现较明显的增长趋势,2004年资源、资本、劳动3类密集型农产品对哈出口比例为6.8:0.2:3,其中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份额仅为30.33%,到2013年,3类密集型农产品比例变为2.5:1.5:6,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份额增长到57.41%;第三,资本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绝对量方面呈现一定的增长,但出口份额方面在报告期内则波动明显,呈现出增长的不稳定性;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中国产业向西转移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另一方面揭示出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并没有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有序进行,在长期将影响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出口的进一步扩大及健康永续发展。
图2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要素结构资料来源:trade map数据整理计算
结合上文对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及互补性的分析,探讨各类对哈出口农产品的要素禀赋特征;第一类农产品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互补性相对较弱,但报告期内处于增强态势,要素禀赋方面,该类农产品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皆为技术、资本含量较低的动物初级产品,对比与哈萨克斯坦畜牧业相对发达,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并不强烈,就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两国间该类农产品互补性不足;第2类农产品哈萨克斯坦具有相对较强竞争优势,互补性C值小于1,但报告期内趋于增强,该类农产品仍基本属于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产品中包含的技术、资本要素含量非常低,2004年该类出口农产品中初加工产品比例为0.1%,2013年有所增长也仅为4%左右;第4类农产品中国具有相对较强竞争优势,同时两国该类贸易农产品互补性亦较明显,但这类农产品全部为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且出口产品要素水平较低,因而导致虽然出口产品种类很多,出口额不断增长,但由于产品附加值较低,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出口利益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走向比较优势陷阱的风险;第11类农产品中国具有相对较强竞争优势,但互补性较不稳定,该类农产品主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要素水平偏向于加工品,2013年加工品在该类农产品中占比达到93%,但仅局限于棉纱线等初级加工品,由于棉花价格的不稳定,导致互补性的不平稳,因此,完善该类农产品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加工深度,进而降低其综合成本,将有助于增强中哈该类农产品的互补优势,并最终贡献于总体贸易增长。
综上分析可知,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结构在互补性与竞争性方面整体上呈现出有益的变化,基本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要求,但微观角度的考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互补性的相关测算,报告期内波动明显;而我们通过进一步对要素禀赋结构的考察,发现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要素结构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份额较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这一方面使我们对微观层面的波动有了更准确地把握;同时,通过综合对比分析,亦得出中国目前一些对哈出口农产品有向“比较优势陷阱”发展的可能,因此,中国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竞争优势,发展强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开拓竞争优势增长型农产品的贸易空间与潜力。另一方面应重点考虑出口农产品的要素结构,以国家战略为中心,并遵循比较优势的基本逻辑,按照长期发展目标调整出口结构,综上所述,该文提出如下建议:
(1)以国家战略调整为主线,在拓展与哈萨克斯坦石油贸易的同时,加强对农业的反哺;目前对哈出口环境方面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政治的不稳定性对吸引投资存在强烈负面作用;二是政府农业投入的粗放性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弱化作用;因此,针对目前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应充分发挥政府能动性,率先将资金投入到面向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加工体系建设上来,并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而吸引企业做进一步投资建设,先要引进来,才能走出去。
(2)按照要素逆转相关理论,推动资本、技术对劳动、资源的替代,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及加工水平,促进贸易福利的改善为未来对哈贸易农产品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并不稳定,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企业与农民均存在明显的自律缺失,因此,建立政府主导的价格补偿性调控机制,可以起到有效稳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的作用。
(3)重视互补增强型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哈出口农产品种类较单一,部分原因在于目前对哈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创新意识不足,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因此,企业层面应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内外成功企业发展模式,营造自由灵活的企业环境,一方面培养自身的创新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提升农产品品种多样性来增强互补优势。
[1] 杨照.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边疆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5):49~53
[2] 刘小波,陈彤.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9,(3):81~86
[3] 杨军,杨文倩.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3):44~52,67
[4] 连耀山.闽台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策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5):77~83
[5] 徐志远,布娲鹣·阿布拉.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条件变动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14,(3):25~27
[6] 王莉,田国强.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世界农业,2012,(3):47~51
[7] 冯阳.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5):587~590
[8] 周月莹.基于要素依赖的外贸结构升级研究.长春工业大学,2012
[9] 汤碧.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与合作潜力.农业经济问题,2012,(10):67~76
[10] 余元明.贸易利益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调整.华中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