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威
一支粉笔一张嘴,语文课就能精彩纷呈,可能吗?
可能!只要这位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唱会跳,还能演戏,通晓音律,能奏乐器,朗诵演讲,都没问题。这样全才的教师,天底下能有几个?所以,教师在课上总有些许无奈,些许遗憾。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科技的进步,电化技术和语文课融合,让语文课异彩纷呈。
一、电化技术弥补了教师的缺憾
要讲朱自清的《春》,可你偏偏是嘶哑的嗓音,那就放一段专业人士的配乐朗诵吧。要讲《安塞腰鼓》,可你又不是激情四溢的人,那就截一段黄土高原上打鼓汉子的视频,那音效、那场面准保你的学生沸腾起来。在教学学《戏曲大舞台》时,可截取《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谁说女子不如男》《三娘教子》《刘巧儿》《辕门斩子》《贵妃醉酒》《锁麟囊》等视频,经典曲目,经典唱段,二三句即可。给学生一场视听盛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戏曲的丰富和各地戏曲的特点以及不同唱腔展示出的独特美。总结着戏曲的程式化动作,欣赏着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带着学生学个一句半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普及了戏曲文化,这是单纯的口头讲解远远达不到的。所以,作为教师不必无所不能,只要掌握了电教化设备,就可以神通广大。
二、电化技术让古诗文课不再枯燥
一学到古诗、古文,学生往往就会觉得没劲,教师读一遍,大家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然后就一句一句翻译,译完了就自己去背。千篇一律,所以很多学生对背古诗文特别反感,一学到古文单元就叹气。可以用科技的结晶让古诗文课变得唯美,变得有趣。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不提任何知识性的问题,而是播放王菲的同名歌曲,要求大家一起学唱,一遍两遍三遍,再让学得快的学生示范唱。这样下来,歌曲学得差不多了,歌词也就记下来了。然后从分析旋律入手,从品评唱得怎样入手,一点点引入对词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负担感,教学目的也达到了。这是学生很喜欢的方式,学古诗几乎都可以用唱的。有现成歌曲的直接拿来,比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卜算子·咏梅》《在水一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满江红》等;没有现成的,就让学生自己配曲,找喜欢的歌曲旋律,配上古诗词。这样做不但便于记忆,还可随着逐步的深入,使学生从开始的好玩搞怪变得有品味,学会从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入手去选适合的曲子。
教学《曹刿论战》,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关永超的小说《华夏演义》的片段,说书人通俗的语言、讲故事的语气,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听完评书再去对照看古文,古文语言的精炼,文章对详略的安排,都让学生叹服,学生会觉得这样学古文有趣多了。学生还可以由此产生一个背古文的办法,就是自己朗读课文录下来,像听小说一样反复听,洗脸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做运动的时候,或者临睡前,这样不必拿个课本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好多学生认为,这种方法很实用。
三、电化技术让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舞台
学生对电脑的应用往往比教师不差,他们甚至可以制作幻灯片,有的还可以制作flash动画。所以,可以把一些综合性学习课交给学生,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组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分头行动,课上逐一展示。
七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课《漫谈生活中的语文》,可以让学生用录像机在校园、小区、商业区内捕捉一个个写错字的影像,然后在班内播放的时候,那个组的学生一放到有错的地方就暂停,让大家找哪个字错了,问应该用哪个字,这个字应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里。这些错字就在学生身边,可是学生都不去注意,有时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引导。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错字,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一问一答,站在旁边的教师像是在看哪个电视台的节目。因为真实,学生热情高涨,还商量要跟有关部门说一下,让他们改过来。与之相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错别字再一一改正的教学方式,显得很苍白。教学七年级下册的《黄河,母亲河》时:可以让第一组学生找到视频,并结合地图,介绍黄河的地形环境、源头、流经省市、九曲黄河、壶口瀑布等,还真有点当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味道;可以让第二组学生找到写黄河的诗句,用幻灯片显示,然后集体朗诵;可以让第三组的学生找到有关黄河的歌曲,聆听之后,全体学生可以合唱《保卫黄河》;可以让第四组的学生先讲关于黄河的故事,再用视频展示黄河的今与昔,特别是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导致的黄河下游断流、水体被污染、“一碗黄水半碗沙”、“守着黄河买水吃”等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整堂课学生是主人,教师这个幕后导演只作简单的提示,学生有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有了画面、视频去吸引底下的观众,所以他们在台前不再紧张异常。学生自己找资料、剪辑、讲解,对知识的印象深刻。电化教学给学生插上了翅膀,让综合性学习课堂更鲜活。
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不用守着金碗要饭,不用守着多媒体再去磨破嘴皮子。电化技术缩短了时空距离,让语文教学更从容。电化教学是教师手中锐利灵活的武器,把传统教学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起来,需要的是教师的智慧,这是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