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儿童情趣 促进“美行”养成

2015-03-09 11:09王平王惠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童谣儿歌德育

王平+王惠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重叠,活动将被纳入到其生活中,在内心产生自身生活的需要,激发出该做某事的冲动,心目中便形成一个清楚而确切的目标和思想倾向,并自觉地为达到此目的不惜一切努力,此刻学生的学习被称为内部学习,达目的之后,导致成功的每一步都将在他们的心中更牢固地确定下来,成为习惯,技巧或记忆。

在学校组织开展的“三美教育”活动中,紧紧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将德育行为规范,一日生活常规内容采用儿歌、童谣的形式教给学生,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熟记乐背、使教育规范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真正让“美行”教育落到实处,效果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贯彻日常行为规范,采用儿歌记忆,将大目标化为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更具操作性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熟知规范内容,并初步落实到行动上,是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而由于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大多是六岁左右的儿童,理解能力极有限,而形象记忆力强,此时运用琅琅上口的儿歌教育他们,效果出奇地好。如贯彻课堂常规,我就用下面这首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老师提问题,快快把手举,声音清楚又响亮,好像百灵把歌唱。”对于课堂常规,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朗诵时生动直观的表演,形象的注入儿童的大脑中,使该要求生动地停留在儿童的记忆深处,从而规范他们课堂行为,长期训练,便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较之空洞说教如“课堂上要积极发言,大胆回答问题”等等,效果事半功倍。

二、运用儿歌、童谣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其审美情趣,将德育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低年级的孩子,最适宜在活动中加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是能否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的重要因素,结合班级开展的说写日记实践活动,为了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我让学生多搜集儿歌、童谣,摘抄在日记本上,然后,让学生在活动课上朗读或背诵自己的佳作,学生们的表现欲都极强,同时又让他们将所学的教给其他的同学,一句一句地领读,直至所有同学都会背诵,学生们积极投入,兴致高昂,周原同学摘抄了一首有关爱护地球妈妈的小诗,我便立即让她教给其余的孩子,孩子们边读边演,不仅领会了儿歌内容,而且还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呢:“小飞鱼/你是会飞的花吗/开放在蔚蓝的大海里川、飞鱼/快飞下来和我们玩玩吧/和小鸟一起拍翅膀/跟小兔、小鹿一起做游戏/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不管生活在海洋/还是陆地/地球妈妈就装在我们心里。”同时为了教育学生爱护校园里的小树,我又教他们一首儿歌:校园的小树刚刚栽好/有个小朋友把树摇/别摇别摇快别摇/好孩子要爱护小树苗。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终于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爱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训练学生德育规范行为内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及良好的语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空间,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主要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唤起生命的激情,诱发创造的天赋。大量地诵读儿歌、童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言的感悟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如教学生《讲究卫生》一课时,学完课文,补充学习了下面这首儿歌:“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上低/弄的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澡/他装没听见他就跑/哥哥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咯咯地笑/姐姐抱来小花猫/弟弟伸手把猫抱川、猫连连把头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进动作表演,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儿歌结尾,弟弟会怎样做了?从此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做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多糟糕呀,连小花猫都不爱跟他玩。由此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必须讲究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总之,儿歌、童谣,在低年级的德育教学中起着抽象说教所无法代替的作用。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既能运用以往的现成的教材——儿歌,又能根据实际生活,现编儿歌或顺口溜,把握教育的时机,强化教育的效果。有一次,见学生在墙壁上画了一朵花,我便在当天的课外活动时,马上现编了一首儿歌:张小花爱画画,不在墙上乱刻画,老师见了把她夸,同学们都要学习她。于是,会心的笑意,便涌上了孩子们的纯真的小脸,和风细雨式的教育方式,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童谣儿歌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