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乔
2014年冬天,“徐派”传承景兰英淮剧专场在行云流水般的古琴声中拉开帷幕,伴随着台上饰演少年时代景兰英的小演员和景兰英的讲解,带领观众一起回溯景兰英学艺的历程,舞台上一位笑容和蔼的中年男子缓缓走来,“小姑娘,你的肩膀再抬高一点,身体放宽一点”,他扮演的是景兰英的恩师,徐派老旦创始人徐桂芳,这是徐桂芳对景兰英说的第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从此改变了景兰英的一生。
景兰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松江姑娘,1974年,在根本不了解淮剧的情况下,景兰英阴差阳错考进了淮剧班,那时的她,连苏北话都不会讲。舞台上的这个故事则发生在1978年,景兰英学习了四年青衣后,突然被老旦名家徐桂芳看中,改学老旦;从青衣到老旦,意味着演员得从整出戏的焦点“降格”为甘做绿叶承托红花的配角。景兰英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奇怪那么多老旦,干嘛偏偏看上我呢?这大概也是缘分吧。”
改学老旦意味着重头再来,其他同期的同学都已经学了四年,在此过程中,景兰英也产生过抗拒,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作为徐桂芳老师亲自招至麾下的弟子,徐老师对景兰英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教学上也表现出不加掩饰的偏爱。“我能感受到老师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能把自己的艺术传下去,我能感受到他是用一种极限来教我的。所以你问我有没有想过主角配角的问题,其实我真的没想那么多,我演戏报师恩的欲望大于成为名角。”那时,每当中午休息时,徐桂芳老师就会从一楼跑到五楼,而此时景兰英一听到老师的脚步声,赶紧从另一个楼梯溜走。“现在想想老师来找我,我溜了,感觉很幼稚,很对不起老师!”
景兰英说:“徐派的声腔以高亢激越、宽厚明亮为特色,徐老师因为是男性,我们要学他根本做不到,声腔明显就不同。我觉得声音可以不同,但关键是要在胸腔和脑门音凸显出徐派的特色来,观众便会认同你的徐派。”老一辈淮剧表演艺术家,和徐桂芳老师有着几十年合作的马秀英老师,认为在淮剧徐派老旦中,要数景兰英唱得最像,唱得最好,因此后来她每次演《探寒窑》都要点名与景兰英合作,两人合作这出剧目二十多年。
淮剧的六大流派中,有老旦行当的徐桂芳创立的徐派,由此可见徐派的影响力。老旦有流派并且作为代表流派的剧种在戏曲中并不多见,而在地方戏中,能为老旦这一行当举办一个专场的更是少见。这次景兰英的徐派专场,一共展示了《断太后》、《探寒窑》、《捧印》三出徐派代表作。景兰英介绍说,徐派可以算是上海淮剧的特色,这三部都是徐桂芳在上海淮剧舞台上创作出的作品。在江苏一带,也仅有《探寒窑》在演出,但那边的演员大都是靠录像带自学的,唯有她的《探寒窑》是老先生一句句抠出来的。“原本并没想到做专场,但一想到是为了徐派,我还是硬着头皮做了。”
与徐派专场相承接的,是上海淮剧团的新编剧目《忠烈门》,这部戏是大家熟悉的杨家将的题材,并在参照淮剧传统戏《佘太君斩子》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除了“斩子”一场保留了原有的经典情节之外,其他都是重新结构和选材的。该剧从佘太君这一女性的角度全面而独特地刻画了一门忠烈的杨家将的众生相,这在戏曲舞台上尚未有过。
《佘太君斩子》是淮剧徐派的作品,自然这次佘太君的角色又落到了景兰英的头上。对此,景兰英并没有因“绿叶变红花”而欣喜若狂,相反,她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其实我很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剧组的同事都鼓励我,说我能行的,我用他们的话来给自己鼓劲。”在排演中,她只提了一个要求,一定要多用徐派。此次《忠烈门》的演出不仅保留了徐派的原有风格,更是将花旦、小生常用的大悲调用在了老旦佘太君身上,这个大胆的尝试获得了观众的喝彩,演出后许多观众特意说这段大悲调用得好,听得过瘾。这让景兰英有了新的感悟,她说:“我平时在学校里也兼职教学老旦,这次的专场,让我觉得徐派还有好多可以挖掘的、可以传承的东西;还有《忠烈门》的创作,让我还有了大戏可以教我的学生,这对提高她们学戏的积极性也很有帮助。我的学生都说:‘(大悲调)这段唱实在是太好了,老师一定要尽快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