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惠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张家花园建筑彩画构图布局艺术
张国惠
(文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滇南红河州建水县张家花园建筑彩画属典型地方彩画类型,所绘彩画无过多传统规矩约束,其构图布局灵活多样,色调清新明快,题材图案绘制自由,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具鲜明地域文化特征。
关键词:张家花园;建筑彩画;构图
彩画是传统古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元素,它随时代更替而不断变化发展,蕴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信息,它是先民日常生活、社会风俗、精神思维的一面镜子。滇南红河州建水县张家花园建筑彩画以承袭传统文化,描绘世俗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为主,主要表现吉祥、纳福、忠孝、节义等题材,彩画以其清新明艳、雕彩相合、金饰华美的特征凸显滇南多民族融合之多元建筑文化。其构图布局提取传统建筑彩画样式之精髓,结合地域民族建筑之特征,展现滇南民族不拘一格的气质,较好地表达了屋主的审美情感及对子孙后世教化的意志。
张家花园建筑彩画属典型地方彩画类型,是综合了各类传统彩画类型特征并结合地方民族建筑特征而产生的彩画类型。此类彩画无规矩约束,绘制样式无定式,全由匠师根据当地民族习俗及屋主喜好而创作,从色彩搭配、图案分布到构图布局比例等,无不凸显地方民族特色。张家花园建筑彩画主要依其建筑构件结构而布局经营,绘制内容与建筑构件相融相补,互摄互涵,从繁复精美的斗拱设色到重峦叠嶂的挑檐桁、檐枋、檐板、斗拱、柱等构件彩画,均展现了边地民族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
1.檐下明间大木构件分为三层,层层依次递进,首层挑檐桁与檐板相接;次层檐枋与檐板相接;第三层较复杂,檐枋接檐板再接斗拱,拱下设垫板及额枋(见图1)。
图 1 张家花园祠堂戏台明间彩画各大木构件名称
(1)首层挑檐桁画面分段描画,图案与小包袱各段长短大小均等,分为七段式,这种彩画布局方式与传统设置独立大包袱分三段式彩画布局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挑檐桁七段中心轴段为“六方团花锦纹”小包袱,左右分设对称十字杵锦纹及山水小包袱,下接檐板依上挑檐桁中轴点垂直下划,以主图“凤凰涅磐”为中心,左右分设吉祥瑞兽。
(2)次层檐枋中心为“素色如意卷云燕尾纹”,左右分别绘制诗词小包袱及卷云燕尾纹,设硬箍头,檐板中轴主图为彩塑“天赐黄金”的孝义典故,左右绘诗词画卷。
(3)第三层檐枋经营格局同第二层,心点绘制“素色公母钱纹云”,左右绘制山水小包袱及如意钱纹软箍头,檐板中心面积较上两层面积小,中心轴点绘制香炉、宝瓶等器物,两端分饰吉祥宝物,下接平身科斗拱,拱下平置垫板及楁枋,楁枋彩画均分五段,设硬卡。
2.檐下左右次间彩绘布局变化于细微,彩绘经营样式与明间样式相依相存,图案相辅相补,但装饰内容独立成幅,以此作为各间等级区别,各间檐板装饰布置以明间内容图案等级最高,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左右次间内容描绘依其而展开,以传达屋主尊佛崇儒修道的思想世界,明确主人教化子孙读书入世取功名,成家立业孝为先,做人做事讲忠义的理念。
(1)左右次间首层檐板皆描绘各类祥鸟瑞兽,与首层檐板中心主图“凤凰涅磐”的佛家题材相融相合,形成一幅完整画面。画面描绘了凤凰投身火海,燃为灰烬,再从灰烬中重生,成为辉煌永生的凤凰的历程,宣扬佛家历苦重生的思想。
(2)左右次间次层檐板绘有“忠”“义”题材的经典故事,与明间次层檐板“孝”为题材的经典故事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尊崇儒家“忠”“孝”“义”的核心思想。
(3)左右次间三层檐板绘有道家八仙之宝物及“梅”“兰”“竹”“菊”四君子,与明间三层檐板所描绘的香炉图案相合,寓喻家族世子道行品德之修养:梅——无媚世之态、幽芳逸致、风骨清高;兰——生于幽谷、无人自芳、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竹——劲节清高、坚劲挺拔;菊——淡泊清华、凌霜自得。
张家花园建筑彩画依建筑构造而统领布局。以花园祠堂为例,主体戏台建筑分三开间,彩画以各大木构件外形特征展开内容配比,以明间檐下挑檐桁、枋、板等中心轴线左右展开,左右次间在整体对称的基础上又以各构件心点为轴,左右对称。这样的对称布局使建筑在视觉上具有整齐、稳定的效果,增强了建筑物肃穆壮观的感觉。花园戏台彩画中的对称与均衡具有内在的稳定同一性,即稳定感。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平均性,它是事物的对称性与比例关系的逻辑变化。在古建筑彩画的布局中,这种均衡不是意义上的绝对平均,因为过于平均,画面就缺少变化,就没有灵性,没有灵性也就感觉不到美感。张家花园古建筑彩画的整体构图布局充分运用了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但在局部布置经营中又突破了对称与均衡带来的古板,使整个建筑彩画庄严、和谐、生机勃勃。
节奏是物象构造形态反复作用的结果,“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1]276,它是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张家花园祠堂主体建筑彩画通过檐板间的层层递进排列、斗拱疏密有序的布置而形成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节奏特征,以不同姿态及表现形式发挥着建筑彩画的节奏美感,彩画通过点、线、面、色等绘画元素及构成形态在建筑构件中的配置,以舒缓、曲直的线条及色彩相互配比等关系让人产生节奏美感。“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2]78在古建筑彩画中,匠师对自然万物的提炼描绘,成为传达屋主生活情趣、思想感悟的媒介。张家花园祠堂主体建筑彩画以明间中轴主图为中心,左右展开描绘内容情境,以曲折变化的线条、深浅交织的色块为背景,描画出险峻的山峰及平原,烘托形态各异的浮雕人物、花鸟及瑞兽形象,浮雕形象凸起之处均以金色装饰,形成强烈的色调对比,这种对比使凹凸起伏的图案有了清晰有序的色彩变化。浮雕图案的凹凸起伏与平涂的背景相互交织,形成祥瑞待时而动的画面氛围,彩画内容从横向到纵向,其组织松紧疏密有序,明暗色调相互搭配,再加上各大木构件的分层建造,使彩画画面内容形成横向展开描绘、视觉纵向推进的节奏跳跃感,画中情境,时而有序,时而无序,动静相宜,犹如一首动听的古筝曲,这正是张家花园建筑彩画中的节奏美感。
意境是传统审美的理想境界,南朝刘勰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3]205。在张家花园祠堂正檐各间的二层彩雕檐板布局中雕刻有名人诗句“吟风弄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诗句最能代表匠师绘制彩画时的主观情思,它使彩画情境、意境和物境得到升华,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张家花园建筑彩画注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托物寄怀的表现手法,将屋主追求精神美、人格美的道德情操融于彩画中,这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也是彩绘匠师们着意力造的意境。
(一)彩画构图布局中的“虚实相生”
传统绘画布局经营讲究“虚实相生”的关系,即“虚”与“实”的布局。“虚”“实”景物刻画即是主物与衬景在画面中的经营关系,“实”为主物,置于画面显著位置,“虚”为衬景,起到对主物陪衬的作用,“虚”“实”的疏密变化使画面有了韵味、节奏,画面由此充满灵性。张家花园建筑彩画中充分应用了“虚”“实”的互补关系,即主物有限,虚景无限的布局法则。花园祠堂主体建筑中各层檐枋板构件上的彩画图案主次分明,“虚”“实”相克相生,形成鲜明对比。首层挑檐桁绘彩色云锦纹包袱与山水包袱形成“彩色”与“墨色”的对比,下接檐板主绘“凤凰涅磐”故事情境,凤鸟及百兽为“实”,山石、坡地、树木、流云为“虚”。次层檐枋和三层檐枋绘素色云卷纹与诗词小包袱形成“繁”与“简”的线条对比,下接二层檐板绘传统孝义故事,故事情境中人物描绘为主物,亭台、烟云、坡地、松木均为衬景,景中坡地曲直顿挫的斜线、松木、云烟与人物构成了虚实呼应的对比,虚景隐隐约约,让人产生无限空间,突出画中人物无限魅力及故事情境。三层檐板主要绘香炉及宝器,周边装饰烟云雾气,形成疏密对比,让观者眼前一亮。
(二)意境表现与传统视觉
建筑彩画不同的布局构图受到视觉规律的约束,不同视觉的观察方式表现不同的景物形象,不同的形象传达不一样的画面意境。建筑彩画构图布局依赖于客观事物的表象,从视觉主观认识活动中得到多样的观察方式。
1.散点透视法:张家花园建筑彩画采用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来经营画面。散点透视法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焦点透视只有一个黄金相交视点,表现视觉现实中所见景物的真实特征,而散点透视法则有多个黄金相交视点,犹如现代摄像中的多镜头分割重组的概念,即多视点观察法。多视点易于表现人们在心理及意识中长期形成的物象特征。张家花园建筑彩画正是运用多点透视的方法自由表现各画面中丰富的吉祥形象及无限想象的空间景物和故事情境,将画面内容有序列于檐枋板等各构件之上。
2.俯视视觉:建筑彩画画面表现内容物像视觉常采用传统绘画中的高视点俯视角度,如描画高山时,为表现山之高大、云雾缭绕的感觉。传统绘画表现中不会采用近距离仰视的表现方法,而是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出山体远而高的视觉,让观者从心理上产生人比山高,一览众山的博大感。
3.远距视觉:古建筑彩画受画面大小及位置的约束,若要把众多细节统一于完整画面,要求彩画表现时应有相应的比例标尺。传统绘画布局中讲究“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远距视觉比例规则,这一传统绘画比例规则符合描绘深远博大的千里之外景观,也可描绘近在咫尺之物象,张家花园建筑彩画充分运用了这一远距视觉规则。
张家花园建筑彩画记录了边地民族日常生活的痕迹,散发着多民族融合文化的馨香,展现了地域民族习俗及审美特征。它充分体现了建筑匠师的艺术审美修养,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地域民族文化内涵,从构图布局绘制样式角度来说,张家花园彩画与建筑物完美相融,既继承了传统彩画的文人审美修养,同时也传递了滇南民族自由粗犷、热情豪放的民族气息。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光潜.美学书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娄自昌)
Architecture Painting Composition Art of Zhang Clan Garden
ZHANG Guo-hui
(Offi ce of Administr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99, China)
Abstract:Architectural colored drawings in The Zhang Clan Garden in Jianshui of Honghe of south Yunnan belong to local painting style with no too many limits, fl exible composition, simple and fresh color, live and rich life atmosphere,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regional cultures.
Key words:Zhang Clan Garden; architecture painting; composition
作者简介:张国惠,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张家花园古民居建筑构造与美术形态研究”(11YJA760077)。
收稿日期:2015 - 01 - 28
中图分类号:TU- 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9200(2015)04 - 0027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