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军,吕 嵘,叶书锋
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沉积盆地的地层水受沉积环境、流体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1]。在油气田中油、气、水三者往往是共存的,含油气盆地中的地层流体主要包括地层水、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流体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油气的聚散规律。地层水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地层水的分布特征直接或间接指示盆地流体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尤其是地层水的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形成密切相关[2]。鄂尔多斯盆地、辽河盆地等地区已经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对于成岩作用的演化规律与储层物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很有帮助,并且为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地质基础[3-6]。
地层水化学特性参数常用的有碳酸盐平衡系数(rHCO33-+rCO32-/rCa2+)、 钙 镁 系 数 (rMg2+/rCa2+)、变质系数(rNa+/rCl-)、钠钙系数(rNa+/rCa2+)和脱硫系数(100(rSO42-/rCl-)等,这些水化学参数与油气的运聚和保存有一定的成因关系[7]。
本文试图对研究区地层水特征及离子组合参数研究,认识本区流体特征、地层水封闭保存条件及水化学参数与含油气性关系,对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特征与油气关系进行探讨。
梨树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部隆起区(图1),为一单断式箕状断陷,东南斜坡带是梨树断陷的二级构造单元,面积约640 km2,整体呈向东抬升的单斜坡形态,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物源主要来自东部和东南部。
图 1 梨树断陷构造单元分布图Fig. 1 Tectonic units distribution of Lishu Fault Depression
东南斜坡带是梨树断陷近几年油气勘探成果最突出的区带,已相继发现了七棵树油田、秦家屯油田、小城子含气构造和金山气田,展示了该区带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成为梨树断陷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带。
本次研究选取了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的全部水样,分析数据均来自实际测试结果,水样分析结果见表1。1946年,苏林提出将地层水分为4种基本类型(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和CaCl2型),按苏林分类,研究区水型以碳酸氢钠为主,部分为氯化钙水型,不存在硫酸钠水型,整体反映出本区沙河子组主要为有一定自由交替水存在的环境,局部地层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地区水特征表明,北部七棵树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分布在2 268~5 054 mg/L;水型主要为碳酸氢钠,反映出沙河子时期七棵树地区与地面水存在交换的时期,为介于封闭和开启之间有一定自由交替水存在的环境。
氯化钙型水分布区是区域水动力相对阻滞区,是纵向水文地质剖面上的交替停滞带,由于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发生浓缩和强烈的脱硫作用,因而SO42-含量很少或不存在,Ca2+和Cl-相对富集,形成氯化钙型水。这种水化学环境反映了油气圈闭的良好性质,对油气藏保存是一种有利条件。
南部金山地区地层水矿化度分布在8 489~38 053 mg/L,水型出现氯化钙型,反映出金山地区沙河子时期地下水为封闭条件很好的沉积环境,地表水渗透影响小。中部河山4井矿化度6 874 mg/L,水型氯化钙,反映出中部地区也应为封闭性较好的沉积环境(图2)。
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特征总体表现为:自北向南地层水矿化度增大,出现氯化钙水型,沉积封闭性逐渐变好。
离子组合系数相对于矿化度及水型更具有继承性,能真实地反映地层水的运移、变化及其赋存状态[5]。本次研究将地层水离子浓度除以该离子的当量换算为当量浓度,各种参数即为各离子当量浓度之间的比值,以便开展水化学特征参数分析(表1)。本次主要围绕着变质系数(rNa+/rCl-)、脱硫系数(100(rSO42-/rCl-)、碳酸盐平衡系数(rHCO3-+rCO32-/rCa2+)三种参数展开,运用水化学参数分析方法探讨本区油气分布特征。
变质系数一般与油气成藏无直接关系,它反映了地层水的浓缩变质作用和储层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一般认为地层水封闭越好、越浓缩,变质越深,其比值越小,越利于油气保存[6]。
变质系数表征为地层水变质程度,越弱表明沉积环境越封闭,保存条件好。东南斜坡带水化学变质系数主要分布在0.83~1.25之间,整体分布较均匀,表现为中等变质程度,只有南部近盆缘的金5井变质系数最大,达到1.88,反映该区受盆缘地层抬升,地层水变质程度高,封闭条件较差(图2、3)。
变质系数分布总体表现为:整体反映出高变质程度,地层水封闭性好,盆缘变质程度较低,沉积封闭性较差。
一般来说,脱硫酸作用通常都是在缺氧的还原环境中进行,这种环境对油气藏保存有利,脱硫作用作为一种环境指标,具有重大意义。脱硫系数越小,表明地层中地层水的封闭性越好,越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本区脱硫系数分布特征为,已成藏的七棵树和金山地区脱硫系数为低值区域,均小于3,其中梨602井脱硫系数值最低,只有0.8,反映该区为封闭性最好,最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中段十屋803至河山2地区为高值,范围5.27~7.35,表明地层水的封闭性相对差(图4、5)。
脱硫系数分布总体表现为:已成藏区为系数低值区域,沉积环境封闭条件好,中段局部区域高值。
碳酸盐平衡系数是一个指示油气性质和方向的指标,反映脱碳酸作用强弱的参数。越靠近油气藏,其碳酸盐平衡系数值越小。
在本区碳酸盐平衡系数分布特征为,已成藏的七棵树和金山地区平衡系数为低值,为油气有利的指向区,其中梨602井平衡系数最低,只有0.01;中段十屋9井的地层水碳酸盐平衡系数值为0.52,河山4井地层水碳酸盐平衡系数值为0.15,均反映出油气指示方向的区域,位于盆缘的金5井为高值,距离油气藏较远,成藏较不利(图6、7)。
碳酸盐平衡系数分布总体表现为:已成藏区为系数低值区域,反映出近油气源,为油气有利的指向区,盆缘高值,成藏风险较大。
离子组合系数能真实地反映地层水的运移及其赋存状态,其数值的大小可间接反映出地层封闭状态及油气运聚趋势,因此可作为指示油气勘探方向的依据之一[8]。
从完成的研究区域地层水离子组合系数对比可以看出,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秦家屯油田的十屋9和河山4地区三种系数的值均较低,反映出地层封闭性较好,保存条件有利,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域,可作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1)研究区沙河子组地层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北向南地层水矿化度增大,出现氯化钙水型,沉积封闭性逐渐变好。
(2)地层水离子组合分布特征分析,东南斜坡带整体为封闭条件较好的区域,七棵树油田和金山气田均反映出流体封闭条件好,保存条件有利,为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域,盆地边缘系数高值,封闭条件相对较差。
(3)研究区中段的十屋9和河山4井区具有勘探潜力,这两口井钻井均见油气显示,且水离子组合特征低值,反映出地层封闭条件好,近油气源,应为勘探的有利区域。
表 1 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分析统计表Table 1 The formation water table in Shahezi Formation of Southeast Slope Belt mg/L
图 2 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矿化度平面分布图Fig.2 Plan distribution of the formation water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of Shahezi Formation, southeast slope
图 3 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离子组合变质系数分布曲线图Fig.3 Metamorphic coeffi cient curve of formation water ion combination in southeast slope
图 4 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离子组合变质系数平面分布图Fig. 4 Metamorphic coeffi cient plan distribution of formation water ion combination in southeast slope
图 5 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离子组合脱硫系数平面分布图Fig.5 Desulfurization coeffi cient plan distribution of formation water ion combination in southeast slope
图 6 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离子组合碳酸平衡系数分布曲线图Fig. 6 Carbonate equilibrium coeffi cient curve of formation water ion combination in southeast slope
表 2 东南斜坡带沙河子组地层水离子组合系数表Table 2 Ion combination coeffi cient of the formation water inShahezi Formation southeast slope
图 7 东南斜坡带地层水离子组合脱硫系数分布曲线图Fig.7 Desulfurization coeffi cient distribution curve of formation water ion combination in southeast slope
[1] 齐亚林,郭正权,楚美娟,等.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演化机制分析及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3,25(5): 18-23.
[2] 覃 伟,李仲东,郑振恒,等.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地层水特征及成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23(5): 115-120.
[3] 才 业,樊佐春,等.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岩性油气藏.2011,23(4): 129-132.
[4] 王 威,李 臻,田 敏,等.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法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J].岩性油气藏.2009,21(2): 121-125.
[5] 张文忠,林文姬,赵广民.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地层水特征与天然气聚集[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8,4(3): 1-4.
[6] 张厚福,徐兆辉.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J].岩性油气藏,2008,20(1): 114-123.
[7] 孙向阳,解习农.东营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04,23(3): 291-296.
[8] 李明诚.对油气运聚过程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