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治疗烧伤急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徐刚, 李平松, 主父中印, 罗艺, 周杰,
周荣芳, 刘森, 黄金华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整形烧伤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烧伤; 镇痛
烧伤急性疼痛是指自烧伤即刻至伤后2~3 d内出现的急性剧烈疼痛[1-4]。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其强度被认为在所有疼痛中最为剧烈。因此良好的镇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烧伤患者急性疼痛的治疗,观察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烧伤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3±12.8)岁。体质量45~75 kg。热液烫伤21例,火焰烧伤12例,电弧烧伤5例,其他原因烧伤2例。均于伤后2 h内入院,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肾及神经系统疾患,无长期服用镇痛药和镇静药史,无阿片类药物过敏、滥用史。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氟比洛芬酯组(B组),各20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创面处理方法:创面给予清创并酌情给予包扎、暴露或半暴露。镇痛方法:A组:地佐辛0.4 mg/kg肌肉注射,同时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每12 h静脉滴注1次。B组:氟比洛芬酯1 mg/kg+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每12 h静脉滴注1次。分别于伤后2、4、8、12、24、36及48 h行数字评分法(NRS),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镇痛期间BP、HR、SpO2指标均正常。伤后2、4 h时,A组NR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A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2例(10%),头晕1例(5%),无心悸、发热、皮肤瘙痒、胸闷、气急等不良反应患者;B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1例(5%),无头晕、心悸、发热、皮肤瘙痒、胸闷、气急等不良反应患者。与B组比较,A组发生头昏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所增加,2组均无明显呼吸抑制反应发生。
表1 2组患者各时点NRS评分 分
与A组比较,*P<0.05。
3讨论
烧伤后疼痛的治疗以往临床上重视不够,表现为镇痛治疗方式、手段单一,镇痛效果评价指标不统一,无规范化镇痛方案等。随着烧伤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从仅仅以救活患者为目的向不断提高创面愈合质量,让患者更好、更快的生理上及心理上一起康复为目标的阶段转变。中华烧伤杂志编委会也于2013年制定了《成人烧伤疼痛管理指南(2013版)》,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广大烧伤外科医师的临床治疗。
目前研究[1-4]认为,烧伤后急性期皮肤神经末梢大面积暴露,机体产生大量如5羟色胺、组胺、血清素、激肽及缓激肽、前列腺素、乙酰胆碱、P物质等多种致痛炎症介质,创面肿胀、皮肤张力增高等刺激或压迫皮肤神经。创面局部缺血缺氧、酸中毒,创面或创周竖毛肌受理化及生物因素刺激引发痉挛等因素均可以产生疼痛。此类疼痛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不同个体、烧伤原因、受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等相关,持续2 h到数天不等,往往因烧伤受累范围较其他创伤大,导致烧伤急性疼痛极为剧烈。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可以选择性地滞留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使药物有目的地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通过降低外周环氧化酶和前列腺系合成酶敏感性,减少痛觉神经对内源性炎性因子的反应,抑制外周敏感化,从而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5],但是其镇痛作用具有“封顶效应”[6],单独使用往往不能充分缓解手术早期的疼痛。《指南》提出氟比洛芬酯可作为烧伤急性疼痛治疗的一线用药,可给予负荷剂量:氟比洛芬酯50 mg缓慢静脉推注。如果10 min后疼痛评分大于4分,可重复首次剂量,2种NSAID不建议同时使用。维持剂量:每12 h使用氟比洛芬酯1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7-9]。地佐辛作为一种混合型类阿片受体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K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是哌替啶的5~9倍,与吗啡相当,半衰期为2.2~2.8 h,用于烧伤急性期镇痛可以显著的减轻患者血清中5-HT、P物质和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水平,从而减轻疼痛,同时它的μ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消除其镇静作用,且伴有呼吸道烧伤烧伤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安全是一种极大保证,且对δ阿片受体活性极弱,不产生烦躁、焦虑感[10-12]。
本研究中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组比单独使用氟比洛芬酯组头昏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主要考虑为地佐辛的副反应,但发生后给予对症治疗患者均很快缓解。因此,通过这2种不同药理作用的镇痛药物联用,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13-15]。给药途径方面,采用肌内注射方法具有镇痛起效快,易于迅速产生峰作用,以较快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将肌肉注射地佐辛与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联合使用能达到快速、持久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1]Summer G J, Puntillo K A, Miaskowski C, et al. Burn injury pain: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J]. J Pain, 2007, 8(7): 533.
[2]Connor-Ballard P A.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burn pain: Part2[J].Am J Nurs, 2009, 109(5): 54.
[3]Faucher L, Furukawa K.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J]. J Burn Care Res, 2006, 27(5): 659.
[4]Ulmer J F. Burn pain management: a guideline-based approach[J]. J Burn Care Rehabil, 1998, 19(2): 151.
[5]段砺瑕, 李晓玲.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19): 851.
[6]Karmakar M K, Ho A M. Postthoracotomy pain syndrome[J]. Thorac Surg Clin, 2004, 14: 345.
[7]《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成人烧伤疼痛管理指南(2013版)[J]. 中华烧伤杂志, 2013, 29(3): 225.
[8]魏桂良, 周锋, 翁必武. 地佐辛复合七氟醚在膀胱黏膜白斑电切术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3): 53.
[9]费宏亮, 黎荣福, 裕红, 等. 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3): 169.
[10]李丽, 陈华永. 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10(12): 173.
[11]郭智星, 孙莉. 地佐辛用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的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1): 171.
[12]方琴, 赵正兰, 王炎林.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TXA2、GMP-140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3): 397.
[13]张国辉, 张冬喜, 冯丽慧. 地佐辛注射液在急诊创伤镇痛及术后镇痛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9): 131.
[14]冯宇, 梁雪.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腹腔镜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 44.
[15]彭蔚, 许静红, 杜佳楠, 等.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体腔热灌注术中的麻醉疗效[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9): 1291.
通信作者:刘森
收稿日期:2015-05-22
中图分类号:R 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122-02
DOI:10.7619/jcmp.2015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