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在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中应用疗效观察

2015-03-08 09:44:06张中喜季泽俊杨国卫沈力张根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肠套叠新液水压

张中喜 季泽俊 杨国卫 沈力 张根岭

康复新液在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中应用疗效观察

张中喜 季泽俊 杨国卫 沈力 张根岭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 用含有康复新液的灌肠液对复位后肠道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120例肠套叠患儿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均应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成功复位, 对照组应用普通灌肠液, 治疗组灌肠过程中应用康复新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灌肠复位后首次大便菌落计数、大便潜血及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灌肠复位后首次大便菌落计数比较, 治疗组明显减少(P< 0.05);灌肠复位后, 并发症及血便次数比较, 治疗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成为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手段, 可显著促进灌肠后肠道黏膜修复, 减少肠套叠复位后并发症的发生。

肠套叠;复位;康复新液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患儿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等, 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本科于2010年开始在B超监视下水压复位肠套叠, 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但是复位后患儿常常出现腹泻、大便潜血等并发症, 有的患儿还会因腹泻引起肠套叠复发。从2012年6月开始, 本科改进灌肠方法, 在灌肠液中加入康复新液, 对减少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6~12月收入本科治疗的急性肠套叠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者108例, 有果酱样血便52例, 所有患儿均无灌肠禁忌证。应用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0例, 男38例,女22例, 年龄(11.8±0.8)个月, 有27例出现血便。对照组60例, 男41例, 女19例, 年龄(12.2±0.6)个月, 有25例出现血便, 所有病例入院前均经腹部彩超检查显示“同心圆”征,入院后予以经B超监视下自制简易水压灌肠器行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 灌肠前有脱水及休克征象者予以纠正。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经B超监视下自制简易水压灌肠器方法:用头端带气囊的弗雷氏管插入患儿肛门中约4 cm, 肛管后端连有三通与压力计及灌肠管相连, 灌肠压力由灌肠液悬挂高度决定,<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 打开灌肠液后由1名医师操作B超观察复位情况。当 B超显示“同心圆”征消失, 小肠进水及回盲瓣“蟹爪”征时, 关闭灌肠液, 排出灌肠液,拔出肛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液, 即40℃左右0.9%的温生理盐水溶液, 治疗组40℃左右0.9%的温生理盐水溶液中加入康复新液(3:1), 对照组应用普通灌肠液。

1.2.2 灌肠后效果评价 取灌肠复位后首次大便进行菌落计数及大便培养, 灌肠复位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行血细菌培养,观察记录灌肠复位后排便情况及体温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治疗组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第一次大便菌落计数数据, 见表1。

2.2 对照组与治疗组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出现并发症情况, 见表2。

表1 两组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第一次次大便菌落计数结果比较 (±s, ×103/ml)

表1 两组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第一次次大便菌落计数结果比较 (±s, ×103/ml)

注:灌肠前后比较,aP<0.01(t=7.92);灌肠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t=5.42)

组别 例数 灌肠前 灌肠后治疗组 60 6.2±2.1 3.5±1.6ab对照组 60 6.1±2.2 4.9±1.2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复位后出现并发症例数比较(n)

2.3 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后血便情况对照组25例存在血便,其中血便超过2次者18例(72%), 治疗组27例存在血便, 灌肠后排血便2次者10例(37%), 见图1。

图1 灌肠后血便情况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 多见于婴幼儿(4~10个月),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2岁后少见。病因不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大龄儿童可有原发病引起, 病理表现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一般为顺行套入, 即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 随着肠蠕动而逐渐向远端推进, 随着套入肠管的增多及其肠系膜的套入, 套入肠管血液循环障碍,黏膜细胞分泌大量黏液, 黏膜出血, 甚至坏死。肠套叠的最佳治疗方法是B超监视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 该方法简单有效, 复位率高达95%以上, 但是复位后患儿会发生发热、腹泻等[1], 这是由于毒素吸收及肠黏膜损伤后, 细菌移位造成;需要几天才能恢复, 对于某些小婴儿, 可能会出现再次引起肠套叠、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

康复新液是由一种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 含肽类、多元醇类和牯糖氨酸, 具有抗炎、消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2], 临床及药理研究证实, 康复新液能增加坏死组织脱落速度, 加快血管新生,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从而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中医认为康复新液有化腐生肌,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功效。康复新液现在在消化道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取得良好效果[3,4]。康复新液能增强病损部位抗炎作用和修复能力, 健脾生肌, 且小儿急性肠套叠水压灌肠只需向0.9%生理盐水溶液灌肠液中加注康复新液(3:1)即可, 操作简单易行, 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本科室在肠套叠复位时, 用灌肠液中加注康复新液(3:1)灌肠, 使肠道局部损伤肠管黏膜直接接触药液, 使药效最大浓度直接作用于病损黏膜, 使药效得到最大浓度的发挥, 从而修复肠管创面, 患儿灌肠复位后血便, 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利于患儿肠道修复及功能的恢复, 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推广。

[1]Lui KW, Wong HF, Cheung YC, et al. Air enema for diagnosis and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fluoroscopy time correlation. J Pediatr Surg,2001,36(3):479-481.

[2]林青, 曹东, 杨玉琪, 等.康复新液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中成药,2001,3(2):122.

[3]李勇, 孔先一, 周存金.康复新液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33):77-78.

[4]谭映红, 游弋.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疗效分析.儿科药学杂志,2012,18(5):28-3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87

2015-01-04]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外一科(张中喜 杨国卫 沈力 张根岭);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季泽俊)

猜你喜欢
肠套叠新液水压
基于数值模拟的引水隧洞衬砌结构破坏特征分析
水压的杰作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 13:34:23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水压预裂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煤层气(2015年3期)2015-08-22 03:08:28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