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怡
基于多元文化格局探讨民族声乐教育发展
刘瑾怡
经济的发展、通讯工具的便利使得各民族声乐文化激烈的碰撞与交流,呈现出一种多元的文化趋势。多元文化格局下,传统民族声乐唱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与它的教育方法不无联系。本文简单的叙述了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民族声乐教育在多元文化格局下能够发展的更好。
民族声乐教育 多元文化格局 问题 措施
所谓基于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育,将会更加看重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让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激烈的碰撞和交流。目前,民族声乐方面的教育越来越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音乐教育方面的主体和主流。事实上,基于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加新奇、更加全面、更加包容的发展视野。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在多元文化格局下有了非常长足的发展,不管是教育机制体制,还是有关的学院和专业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和健全,当然民族声乐的师资力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多元文化格局下,本土唱法与其他民族唱法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它们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并实现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民族声乐在演唱方面的风格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即多样性。同时,多元的文化格局有利于我国在民族声乐教育方面吸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充分尊重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在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面前坚持平等、欣赏和尊重的原则,从而以不同民族的文化为背景,彰显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实现世界不同民族之间声乐教育的平等与共赢。
1.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民族性
现阶段,我国各大音乐院校中都设置了民族音乐理论、西方音乐理论、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以及政治理论等教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其课程的设置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这种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非常有帮助,但是缺乏个性,不能突出专业性,例如院校只是设置了一些音乐理论以及钢琴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像乐理、和声、练耳以及视唱等,而对于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以及传统乐器知识并没有设置有关的课程,同学们了解的就会比较少。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音乐院校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只是单纯的让同学们学习一些基本的民族理论知识以及比较经典的传统民歌唱法,很少教授一些文化学科的理论知识,如自然、人文和社会等,也就是说对于民族声乐作品本身的历史渊源,学生们并不是太了解,也无法领会这些作品背后所含有的文化底蕴。这导致学生在民族声乐的整合方面、视野方面以及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狭隘,不能够灵活多样的掌握民族音乐的文化形式以及演唱方式,只能以为的额进行呆板的模仿,要想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创新突破以形成带有鲜明个人特色和特点的演唱风格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教学理念过分注重美声唱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声乐教育方面虽然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但是教育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在“五四”时期就引入国内的西方文化模式,即西方美声唱法结合民族风格,传统民族声乐课程隐隐有一种流于形式的感觉,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育来说,理论上落后、观念上易产生“虚伪主义”,也导致了近年来在培养民族声乐人才方面比较滞后,部分学生更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及其艺术本身的进一步发展。相当一部分民族声乐院校只是一味的把西方美声唱法当作一定的标准,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该唱法本身所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对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产生的各种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发声问题,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学习西方的美声唱法,然后一步步加大难度并在该过程中逐渐加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民族风格比较突出、旋律起伏比较大的《春天的芭蕾》。这种教学过程会让学生在学习美声唱法方面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热情,久而久之,他们演唱各种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能力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太没有民族特色,教师没有向学生们传授有关本民族的声乐演唱方法和音乐文化,使得学生在面对民族声乐作品时只能一成不变的模仿演唱,很难有自己的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这是没有把握好科学声乐教育与民族声乐教育两者之间尺度与关系的典型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
3.教学体系中的培养模式有待完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民族声乐唱法和民族音乐文化。但是在现有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考评方法,都缺乏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距离完备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标准、很统一、很规范,唯独缺乏个人特色和个人风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多元化发展。首先是教学方法上,不管是哪种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都用西方美声唱法去演唱,这也就体现了教师更多的是教授一些西方美声唱法的知识,并没有太多的向学生讲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方法和音乐文化。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是丰富的、是多样化的,但是以传统音乐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歌曲却是寥寥无几,导致两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其次就是考评方式,现阶段,我国各大音乐院校对民族声乐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美声发音方法是否科学、准确以及他们利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族声乐作品的能力,并没有把学生自身的演唱特点和个人风格考虑在内,使得学生只知学习西方美声唱法而不关注本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
1.提高民族声乐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要想更新民族声乐教育观念首先就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当下的民族声乐并树立与之相应的音乐文化价值观,这个全新的视角当然就是多元化的视角。多元化视角下,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对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同时,注意借鉴并吸取外来声乐艺术中的精华,形成多元的民族声乐教育理念,并以该理念为基础,让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下得到有效的改革和发展,从而使我国音乐教育水平得到整体的提高。详细点来说,更新民族声乐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理论方面以及树立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方面。其中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理论只要指的是加强对其的研究与探索。中华民族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传统文化不曾中断并连续传承发展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它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之中,促成了中国声乐丰富的艺术理论,也使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得到一步步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研究,继承传统声乐艺术理论中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积极探索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与传统民族声乐理论两者之间蕴含的内在关系,尽可能地把传统声乐理论融入到现代声乐艺术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树立平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指的是尊重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不同。该价值观会促成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形成,允许各民族文化共存,追求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发展。多元文化格局下的多元文化思想不管是对我国声乐的知识技能还是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它也指明了我国民族声乐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民族声乐教育中,只有提高民族声乐认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以多元的文化视角看待各民族不同的声乐文化,在尊重与平等的心理基础上学习、探究、理解不同于本民族的声乐艺术文化,吸取其他民族声乐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与弘扬本民族的声乐艺术,使其健康的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多元文化格局下,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必须摒弃单一的西方文化视角,树立多元的声乐文化价值观,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是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坚持民族化、多元化的原则,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使教学氛围具有特色鲜明的、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文化。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其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提高同学们对不同民族声乐作品演唱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在演唱中声与情的完美融合;其次是教学模式。目前,在民族声乐教学方面,我国很多音乐院校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灵活性强、针对性也强,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视野、唱法以及表演等,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不利。所以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除了“一对一”教学模式外,还可以结合“公开课”、“小组课”以及加强与民间互动等多种教学模式,不但要增强他们的基础理论学习,还要增强互动、交流以及良性竞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3.加强民族声乐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改革教学模式,民族声乐教师是其必不可少的一支主力军,当然,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声乐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具备新格局下胜任民族声乐教育的能力,比如专业素养、综合文化素养等。其中专业素养指的是在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基础上,以多元的文化视角熟悉各种音乐教学中的技能,让自己的声乐理论知识变得有厚度,从而具备较强的民族声乐理解力与表现力,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综合文化素养指的是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声乐教师除了专业水平强、理论造诣高,还要对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声乐,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声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内容和传递的情感,才能够在演唱时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1]侯凌燕.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J].艺术科技,2013(3).
[2]尚国宾.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J].大舞台,2015(5).
[3]马闻静.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究[J].青春岁月,2013(19).
[4]王志昕.简析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声乐教育现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
[5]桂斌.多元文化下的民族声乐教育问题[J].艺术教育,2012(8).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