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相关性肠病行沙利度胺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15-03-07 12:07廖国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肠病神经炎

廖国庆

免疫相关性肠病行沙利度胺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廖国庆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治疗免疫相关性肠病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40例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患者, 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史、联合用药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 通过电话或者门诊预约的方式对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程度、种类、时间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沙利度胺目标剂量和实际用药剂量分别为100~150 mg/d和75~200 mg/d, 平均剂量(109.31±30.28)mg/d。平均疗程(18.6±12.5)个月, 治疗期间仅有1例患者因为不良反应在1个月内停药, 其余患者的疗程均为5~47个月。4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5%(39/40), 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47.5%(19/40);中度占25.0%(10/40);重度占22.5%(9/40)。出现与未出现手足麻木患者比较, 沙利度胺使用的起始与最大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沙利度胺在免疫相关性肠病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很高的, 但是多数为轻度, 患者可以耐受, 可以在严密监测之下进行使用。

免疫相关性肠病;沙利度胺;药物;不良反应

沙利度胺属于一种谷氨酸衍生物, 曾经一度作为镇静止痛剂而流行, 后来仅在麻风病治疗过程中使用[1]。因为沙利度胺存在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而在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本文对沙利度胺在免疫相关性肠病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旨在对免疫相关性肠病患者应用沙利度胺的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进而为临床安全用药进行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使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 男27例,女13例;发病年龄25~42岁, 平均发病年龄(34.7±14.5)岁,通过沙利度胺治疗年龄29~52岁, 平均年龄(41.2±14.3)岁。既往肠道手术率为64.3%, 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率为73.8%。沙利度胺目标剂量和实际用药剂量分别为100~150 mg/d和75~200 mg/d, 平均剂量(109.31±30.28)mg/d, 平均疗程(18.6±12.5)个月, 治疗期间仅有1例患者因为不良反应在1个月内停药,其余患者的疗程均为5~47个月。患者免疫相关性肠病患者既往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均满足入选标准, 其中共有32例克罗恩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白塞病累及肠道。

表1 40例患者免疫相关性肠病患者既往药物使用情况(n)

1.2 入选标准 与免疫相关性肠病相符合, 同时包括自身免疫病累及肠道;在消化道内科接受治疗2次以上患者;首次通过沙利度胺进行治疗, 同时应用时间在1周内。

1.3 研究方法 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史、联合用药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 通过电话或者门诊预约的方式对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程度、种类、时间等情况进行随访。将不良反应定义为在用药期间出现的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严重程度定义: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为轻度, 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减量为中度, 不良反应导致药物停用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种类 共有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 位于不良反应前3位依次为手足麻木、嗜睡和皮炎;有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

2.2 不良反应程度40例患者中, 共有39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97.5%(39/40), 其中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47.5%(19/40),并未对药物剂量和治疗疗程造成影响;中度占25.0%(10/40),其中共有嗜睡4例, 眩晕4例, 水肿1例、肝损伤1例;重度占22.5%(9/40), 其中共有皮炎3例, 周围神经炎2例, 骨髓抑制4例, 最终导致沙利度胺停药。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服用沙利度胺之后不良反应多在6个月内发生, 其中手足麻木(6.5个月)、皮炎(1.0个月)和嗜睡(0.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3位。

2.4 神经毒性计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40例患者中, 对称性手足麻木19例, 部分患者伴有末梢感觉障碍, 经分析可能与沙利度胺的神经毒性存在联系。患者出现手足麻木时, 沙利度胺的平均累及剂量为(14.58±12.83)g。出现与未出现手足麻木患者比较, 沙利度胺使用的起始与最大剂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沙利度胺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 曾经一度在欧洲作为镇静止痛剂而广泛流行, 后来因为“海豹儿”事件的发生而停止在妊娠妇女止吐治疗中使用[2], 而仅在麻风病治疗过程中使用。因为沙利度胺存在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而在肿瘤和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3]。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免疫相关性肠病, 通过沙利度胺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患者几乎均曾经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 多数患者曾经使用一种以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这些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失败后开始通过沙利度胺进行治疗。所以,近年来沙利度胺对免疫相关性肠病的治疗相对集中[4-6]。

在本次研究中,97.5%(39/40)的患者出现沙利度胺相关不良反应, 但是多数为轻度, 最终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炎、周围神经炎和骨髓抑制。其中因为皮炎而导致停药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斑丘疹和皮肤瘙痒, 停药之后有所好转。在其他相关研究中, 导致沙利度胺停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周围神经炎, 其主要停药原因多为肌电图异常。本次研究中因为周围神经炎而导致停药的患者停药之后手足麻木等症状并未出现持续性进展。由此可见, 沙利度胺长期治疗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很有可能就是周围神经炎。

综上所述, 通过沙利度胺对免疫相关性肠病进行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其他免疫疾病是相类似的,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炎、皮炎以及嗜睡等, 而皮炎和周围神经炎很有可能就是导致沙利度胺停药的主要因素。手足麻木主要发生在沙利度胺用药6个月内, 个体差异较大。虽然周围神经炎很有可能会导致沙利度胺停药, 但是在停药之前其治疗可能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 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1]李明玮, 罗雯, 李扬, 等. 沙利度胺治疗炎症性肠病7例疗效.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25(1):56-62,99.

[2]夏婷婷, 徐洪雨. 沙利度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28(2):111-114.

[3]桂瑞, 宋永平. 沙利度胺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医学综述,2012,19(11):1739-1742.

[4]陈邓林, 谢贤和, 高允锁.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2012,25(22):1818-1823.

[5]俞珊, 季晖. 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28(2):230-236.

[6]马芳, 黄学惠.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用途研究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9,35(9):1799-180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04

2014-11-21]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肠病神经炎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健康教育在面神经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