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

2015-03-07 08:27贾小玫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制造业成本

贾小玫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经济管理·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

贾小玫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口;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而强劲的发展,这很大程度是源于我国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为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劳动力供应,正是这些劳动力低报酬高付出的特点造就了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制造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口前景也一片良好。然而,从 2007 年开始,我国东南沿海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出现了招工困难的问题,即所谓的“民工荒”现象,招不到工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破产倒闭。可见,我国已经达到了刘易斯拐点①,即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都呈下降趋势,政府对在职员工的离职政策、保险政策、最低工资政策等方面的保护力度也在加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变得愈加明显。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的专门研究起源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体系,但早期大多是关于劳动力对产出水平影响的研究,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等的研究。后来,库兹涅茨通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搜集了大量的美国历年国民产出数据,最终结果表明: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两个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其它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再后来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一直延续这个思路,直至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提出了将人力资本引入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型里面,而且是以独立的内生变量的身份引入。

盖尔·福斯勒(2007年)指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但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在以更高的速度提升,因此,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不会明显地对中国的经济产生负面效应[1]。Gollin(2002年)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劳动力水平可以由该国的劳动收入所占的比重来反映,进而该国的综合行业竞争力也将显现出来。[2]

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上升,但我国依然具有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蔡昉(2007年)认为,如果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给不充足的话,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其竞争力水平也不会由此而减弱[3]。应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措施包括: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来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冲击[4]。(2009年)都阳和曲玥指出:劳动力成本优势具体应该指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他们通过相关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得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没有减弱的结论[5]。即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即使呈上升趋势,但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是低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也比其他国家快很多。

制造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其劳动力成本水平的提升必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做出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对我们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原因

(一)中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变动及趋势

1978年我国制造业平均工资为597元,这个水平在当时可以过着令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到1990年,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073元,短短的12年时间提高了3.47倍多。2000年,平均工资水平达到了8750元,相比十年前,增加了超过4倍的幅度。 《中国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41650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从1978~2012年提升了20倍多[6](见表1)。

表1 1978~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工资 单位:元

(二)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

1.劳动力自身生活教育成本及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1978~2012年我国物价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上涨明显,尤其是近年来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以及教育医疗等的费用不断提升。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认为:工人创造的边际收益即劳动者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决定了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即随着劳动者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即劳动力成本自然而然也是上升的。纵观我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我国劳动生产率是在逐渐攀升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高新科技的应用与创新不仅使生产所用的器具大幅度地提升了效率,再加上劳动者自身利用先进器械以及创新的生产流程与生产方案,其劳动生产率自然上升很多。

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发展越是迅猛,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愈旺。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造业的空前繁荣以及出口的迅猛发展,都对劳动力需求有增无减。但《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的数量是93 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 21%。从2010~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 900多万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近十几年里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0世纪90年代为1.5亿多,2000年底达到了1.8亿人,2010年则达到了2.5亿以上。但从近年来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的速度来看,农村人口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再加上目前我国体制转型的改进,城乡二元化格局逐渐被打破,城市反哺农业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因此,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必然结果。

表2 197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2年)。

表3 各级各类非学历学生教育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2年)。

3.政府政策因素。自2004年我国正式颁布《最低工资法》以后,各个地区的最低工资都在逐年进行调整。三十多个省市在2010年调高了最低工资水准,平均增幅在20%以上[7]。其次,我国历史发展遗留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消退,即农民将享受到仅次于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2020年我国的目标是实现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那么,社会福利水平及保障将不断提高,继而劳动力成本也将提高。此外,根据我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无论是在职期间的保险还是解约后的补偿、正常休假时的工资等方面都将得到保障。

三、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

(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进出口额及物价的影响

釆用1998~2012年数据,通过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来反映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见表1),通过货物进出口总额及进口额来反映我国进出口情况(见表4),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商品零售业价格指数来反映物价水平(见表5)。

表4 1998~2012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

表5 199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6 E-views回归结果

表7 E-views检验结果

将进出口总额 (TIE)、进口总额(T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CRP)作为自变量,将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平均成本(Y)作为因变量,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C+β1TIE+β2TI+β3CPI+β4CRP

(1)

在Eviews上计算后得出如表6、表7所示结果,且R的平方值为0.985161,F=165.9732时P值为0.000000。可见,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各个变量整体上对工资有显著地相关关系。设定模型显著性水平为5%,则模型具体结果如下:

Y=136973.9-0.099794TIE+0.583213TI-

(4.302707) (-1.044197) (2.889440)

412.6795CPI-947.7164CRP

(-1.990713) (-3.682252)

R2=0.985161F=165.9732 DW=1.742357

从表7可以看出,该回归拟合优度为0.985161,F值为165.9732,且对应的P值为0,符合条件,但是从表6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T检验的P值大于0.05,即这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社会劳动力平均成本无显著相关性,故将进出口总额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去除,重新进行回归分析,见表8,去掉价格指数后的结果见表9。

表8 修正后的E-views输出结果

表9 修正后的E-views检验结果

由表8和9可知,各个变量T检验的的概率值都小于0.05,通过T检验,R的平方值为0.976254,拟合优度良好,F=246.6778,P值为0.000000,通过F检验。由此可见,去掉进出口总额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后,进口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两个变量整体上对工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低下,从而使得企业投入回报率高,这也就是我国所谓的人口红利优势。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少外国企业投资开始向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了转移。

外商在选择投资时不仅仅要考虑劳动力成本这一因素,其他诸如法律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地居民消费潜力等也都是考虑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外商投资于中国,看中的是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但是,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速度更快,超过了劳动力成本本身的增长,继而,总体的劳动投入产出回报率是很高的,超过了其他亚洲地区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

因此,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是有的,但由于国内综合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我国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更大程度的提高,都使得外商选择中国进行投资的动机更加强烈。

(三)对就业水平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逐年攀升以及进城农民工的与日俱增,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理论分析认为,劳动力成本一旦上升,会迫使企业尤其是实力不足够强的企业降低劳动力的雇佣,转而在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更多投资。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劳动力需求即使有略微缩小现象,但现有的劳动力规模依然不能满足现有的劳动力需求,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北京为例,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5年失业率为2.1%,2010年为1.4%,2012年降至1.3%。

四、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面效应

(一)对内需水平的影响

工资的提升即收入的增加自然而然将会引起消费欲望的增长以及消费额度的提升。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有利因素就在于能够引起劳动者消费水平的提升,从而扩大内需。

表2中197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可以进入21世纪以来其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通过图1可以更清晰地展示这一变化。

图1 1978~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2)。

(二)对劳动力素质水平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即劳动者收入的提高达成之后,劳动者除了对自身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外,也很注重对自身教育文化以及生产技能进行提升。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相比历年有了很大的提高(见表10)。

表10 2012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人)

五、应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对策建议

1.国家宏观层面应对策略:(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转移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工业区位论对我国目前制造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工业区位论是指企业最佳的生产地区应该是企业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企业应该向企业生产成本低的地方转移生产力。按照此理论,我国制造业的梯度分布为:东南沿海地区是高梯度区,中西部则属于低梯度区。随着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已经逐渐消退,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必须的。同理,我国制造业在面临较重成本负担情况下,可以向周边国家比如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国家转移。(2)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注重推进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着重鼓励乡镇企业做大做强,在政策及资金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同时,应保证农村人口在基本社会福利达成的前提下,加大对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的投资,加大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技术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3)加大对企业创新转型的政策出台力度,利用强而有效的政策方案或者法律法规,在约束企业正当经营的同时,指导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如建立产业研究基地、技术型大专院校、生产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与生产基地,在鼓励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方面,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奖励、企业自主研发奖励、降税免税等。

2. 行业应对策略:(1)加深制造业产业的加工程度,增加产业链条长度。因为产业链长度的增加能使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加大,从而减小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同时,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将更高,利润也更大。(2)突出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能排除异己,在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品牌与口碑,获得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3)加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投资与生产。技术含量越高,产品的投入回报率也越高,而且可以避免劳动力成本继续攀升所带来的威胁。

3 .企业应对策略:企业应积极应对,提升自身高新技术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尽力满足现有员工的工作期望回报,从而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以及教育水平等综合素质,比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相关考核、与大专类院校合作进行在职员工校园授课教育、支持员工进行相关证书的考试并予以报销、以奖金的方式支持员工对技术的创新与改造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要着重依赖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与整体效应来提升自我寻求发展。

注释:

① 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1] 盖尔·福斯勒.关注中国[N].环球时报,2007-02-11.

[2] Gollin D. Getting income shares right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110(02): 458-474.

[3] 蔡昉.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J]. 开放导报,2007,(1)26-32.

[4] 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 经济研究,2007,(7):4-14.

[5] 都阳,曲玥. 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 2000-2007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5):25-35.

[6] 兰文芳. 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分析[D].镇江:江苏大学,2010,(11).

[7] 蔡昉,王美艳.劳动力成本上涨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2007,(4):22-25.

[8] Murat Tasci.Cara stepanczuk [J]. Labor Costs. Economic Trends,2007,(5):13-24.

(责任编辑:宁晓青)

The Analysi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Rising Cost of Labor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JIA Xiaomei

(SchoolofEconomicsandFinance,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Shannxi710061,China)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nufacturing, labor plays a key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trade theori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existed obviously in our country and brought us the long term boom of foreign trade in which depended heavily on the generally low cost labor. However, as we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labor cost has been rising dramatically and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has been cashed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rom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levels by analyzing the labor cost rising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Manufacturing; Labor costs; Exports; Effect

2014-11-12;

2015-03-12

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科交叉项目资助项目(SK2012036)

贾小玫(1964—),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

F241

A

1003-7217(2015)04-0121-05

猜你喜欢
劳动力制造业成本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