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

2015-03-06 05:46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宿州234000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总需求资本论经济学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2.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222)

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2.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222)

通过对《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发现各相关文献均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尚未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基于此,从目的、方法、起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货币、财富、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比较研究《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结论是两者在根本问题上存在对立,在一般问题上相互联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同时,应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论》; 西方经济学; 全面比较研究

0 引言

马克思的《资本论》源于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批判、继承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严密、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以萨伊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把效用价值论确立为其理论基础。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建立在效用价值论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开始尝试对《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进行深入比较研究。

1 价值理论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1.1 研究方法比较

张丽华[1](1992)认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可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相同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法、定性定量法、规范与实证法以及总量个量分析法。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经济学重实证法,在定量分析中广泛运用各种高等数学工具,而《资本论》重运用规范方法进行定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规范分析基础上,可注重结合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王一妍[2](2010)也认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既有交叉也有不同。交叉体现在:《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都注重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的结合;另外制度分析方法也是交叉的。不同之处包括: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个体理性主义、机械均衡论和不可知论,《资本论》中运用的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资本论》运用的是科学抽象法,西方经济学运用的是现象抽象法;《资本论》是制度分析的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西方经济学则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视为自然和永恒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护学说。

1.2 研究起点比较

蔡志刚、陈承明(2001)认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歧从价值决定论开始。《资本论》坚持客观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的人类劳动,由供给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西方经济学是主观价值论, 商品价值由需求方的边际效用所决定。张昆仑[3](2011)认为《资本论》的起点理论是“商品论”,西方经济学的起点理论是“稀缺法则”和“经济人假设”。两种起点理论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表现在:各自理论体系中居于始点位置,覆盖各自理论所有内容。区别表现在:理论抽象不同,服务对象及研究目的不同,理论叙述方法不同,串联各自理论体系方式不同,范畴属性不同。《资本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把“商品”作为《资本论》分析起点,一步步推演,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历史规律性。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则是探讨如何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来达到厂商和消费者的“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前提必然是“稀缺法则”和“经济人假设”。

1.3 生产理论比较

文大会[4](1996)认为马克思生产理论与西方生产理论既有相同、相似、相通点,也有区别。相同、相似、相通点包括:都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汲取了营养;都把生产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将社会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两个部分。不同之处包括:研究目的有明显区别,一些具体概念内涵有明显区别,都注重量的分析,但马克思更注重质的分析。

1.4 分配理论比较

马克思认为劳动者获得必要劳动价值,即工资,而资本家依据资本占有权获得劳动者全部剩余劳动价值,即全部剩余价值。克拉克认为生产要素根据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可分配全部产出。

1.5 均衡理论比较

苏晓芳[5](2007)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两大部类及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平衡理论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存在异同。相同点在于两个理论均假设社会总产品出清。不同点在于理论基础、行为主体界定、分析方法、主要结论和政策导向。平衡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均衡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均衡价格论。平衡分析把消费者和厂商等行为主体界定为一定资本关系的人格化,一般均衡分析把经济主体界定为经济人。马克思平衡理论没有采取西方一般均衡理论那样“严密”的形式,西方一般均衡理论用高深数学方法对一般均衡进行了严格证明。平衡分析法得到的经济结论是有阶级性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目的是证明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平衡分析法易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均衡分析法易导向自由主义。罗祠红[6](1996)认为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理论与凯恩斯总体经济均衡理论存在异同。两种理论的研究目标相同,均要求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在均衡调整过程中,均可通过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及政府宏观调控使之从非均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不同之处包括: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理论强调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并重,凯恩斯总体经济均衡理论重点强调总量均衡;两种均衡理论适用范围不同: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理论适用于各种经济体制,凯恩斯总体经济均衡理论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

1.6 货币理论比较

王嘉[7](2007)认为《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存在异同。异同表现在三个方面:货币定义、货币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对于货币的定义,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西方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本身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价值符号。马克思认为货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西方货币理论将货币职能大体分为四种: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和财富贮藏手段。马克思认为,在货币材料价值量给定条件下,流通手段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和,即流通中的货币或者货币材料的量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现代货币数量论中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流通。

1.7 经济增长理论比较

宋则行[8](1995)认为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推出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以及与琼·鲁宾逊经济增长模型在形式上具有相通性,但哈罗德与琼·鲁宾逊增长模型未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上去探究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根源。

1.8 西方对《资本论》的评价、研究状况

刘叔麟、邓春玲[9](1991)认为,《资本论》问世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经历了如下变化趋势:最初是沉默抵制,接着是否定性批判,后来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复兴”热潮。在“复兴”的热潮中,西方经济学者力图利用“比较研究”法和数学工具,“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而使两者彼此“融合”。唐珏岚[10](2011)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后,不少西方学者意识到,要克服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离不开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方法。总体上,西方学者对于《资本论》的研究态度更为理性、立场更加客观、反思更为深刻。不少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体系,不能专注一点而忽视整体,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机整体中研究相应主题[11]。

2 马克思价值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全面比较研究

尝试对《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从目的、方法、起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货币、财富、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全面比较研究。

2.1 两种理论的目的、方法与起点比较

目的:《资本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永恒性。

方法:《资本论》的方法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包括归纳和演绎法、定性定量法、规范和实证法、总量与个量分析法,主要使用初等数学工具。西方经济学方法包括实证和规范法、归纳和演绎法、定性和定量法、总量与个量分析法,采用了各种数学工具。

起点:《资本论》的起点是商品,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上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说《资本论》的根本起点是劳动。商品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由抽象劳动决定,在量上体现为凝结在商品上的一般人类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具体劳动决定。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西方经济学起点是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具有自利动机,谋求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理性经济人的基础是人对商品消费的满足程度,即效用,而效用基础是偏好,偏好指人对商品的消费倾向,可以说西方经济学的根本起点是人的偏好。效用价值是人们为所消费商品愿意支付的货币,即价格。价格由商品供求关系决定,在商品供求关系作用下,使用价值货币度量等于效用价值货币度量。

2.2 生产理论的对比研究

(1)《资本论》的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包括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推演部分。

①剩余价值理论。商品价值等于C+V+m,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m为剩余价值。有机构成比为j,j=C/V,剩余价值积累率为Sm,Sm=(△C+△V)/m,剩余价值率为mr,mr=m/V。

②生产要素集。生产要素分为两类: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资本要素为广义资本概念,指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二生产要素集为{K,L},其中K为资本要素,L为劳动要素。

③生产要素生产集。生产集Y为{y1,y2,……,yn},其中生产函数yi为yi(Ki,Li),其中Ki为资本要素,Li为劳动要素。

④规模经济。假设j、Sm、mr不变,即规模经济不变。形式化描述为,P=C+V+m,tC+tV+tm=t(C+V+m) =tP。

⑤成本。按劳动标准划分为不变和可变成本。活劳动或必要劳动为可变成本V,死劳动或转移的物质生产资料价值为不变成本C。总成本为C+V,平均成本为(C+V)/y,边际成本为d(C+V)/dy,平均不变成本为C/y,平均可变成本为v/y。

⑥社会大生产理论。社会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部类Ⅰ、生产消费资料部类Ⅱ。社会产品出清:社会总产品供求相等,生产资料总产品供求相等,消费资料总产品供求相等。

a)简单再生产理论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Ⅰ(V+m)=ⅡC

b)扩大再生产理论。

Ⅰ(C+△C+V+△V+m+△m)+Ⅱ(C+△C+V+△V+m+△m)=Ⅰ(C+△C)+Ⅰ(V+△V+m+△m)+Ⅱ(C+△C) +Ⅱ(V+△V+m+△m)

Ⅰ(C+△C+V+△V+m+△m)=Ⅰ(C+△C) +Ⅱ(C+△C)

Ⅱ(C+△C+V+△V+m+△m)=Ⅰ(V+△V+m+△m)+Ⅱ(V+△V+m+△m)

Ⅰ(V+△V+m+△m)=Ⅱ(C+△C)

(2)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

①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是理性经济人根据所消费商品带来的满足程度所愿意支付的货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商品价格。

②多生产要素集。包括劳动要素在内的生产要素有多种,生产要素集为{x1,x2,…,xs},将劳动要素物化。

③多生产要素生产集。生产集Y为{y1,y2,…,yn},其中生产函数yi为yi(xi1,xi2,…,xij,…,xis),其中xij为第i个商品第j个生产要素数量。

④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不变可表示为f(tx1,tx2,…,txs)=tf(x1,x2,…,xs)。

⑤成本。按是否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来划分,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总成本为F+V,平均成本为(F+V)/y;边际成本为d(F+V)/dy;平均固定成本为F/y;平均变动成本为V/y。基于《资本论》推导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西方经济学定义的分别相等,但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不变成本,以及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不相等。

⑥生产理论。侧重于生产资金有效配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约束下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是技术约束下利润最大化。

技术约束下成本最小化表示为minWXst.f(x1,x2,…,xs)=y。

技术约束下利润最大化表示为maxπst.f(x1,x2,…,xs)≤y或maxpf-wxst.f(x1,x2,…,xs)≤y。

2.3 交换理论的比较

(1)《资本论》的交换理论中,社会产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生产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消费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社会产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生产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Ⅰ(C+V+m)=ⅠC+ⅡC。

消费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Ⅱ(C+V+m)=Ⅰ(V+m)+Ⅱ(V+m)。

生产生产资料部门与生产消费资料部门间交换,表示为

Ⅰ(V+m)=ⅡC。

(2)西方经济学的交换理论

①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社会商品超额需求为零,即社会商品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表示为

Qs(p1,p2,…,pn)=Qd(p1,p2,…,pn)。

②凯恩斯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表示为

C+S+T+M=C+I+G+X

其中,C为消费,S为储蓄,T为税收,M为进口,I为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社会总供给为C+S+T+M,社会总需求为C+I+G+X。局部均衡为:S=I,即储蓄等于投资;T=G,即税收等于政府支出;M=X,即进口等于出口。

(3)两者交换理论联系

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思想,马克思与瓦尔拉斯、凯恩斯是一致的。如果将瓦尔拉斯、凯恩斯总供给和总需求再按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部类划分的话,则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局部均衡条件也是相同的。

2.4 分配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资本论》中认为工人劳动获得的是必要劳动价值,即工资,而资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全部剩余劳动价值,即全部剩余价值。工资被工人全部消费;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用于消费。克拉克认为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乘积可全部分配产出,但利润如何分配却没有以定理方式给出,默认为利润应全部被资本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利润,当商品供求相等,即使用价值等于价值时,剩余价值等于利润,此时使用价值的货币度量等于效用价值货币度量,即商品均衡价格。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利润的产权归属。资本家占有全部利润,按《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存在剥削。工人占有全部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投资动机就不存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分配选择是雇员与出资者共享利润。雇员与出资者在利润分配上,利益此消彼长,对立统一。在共享利润的假设下,对利润分配做进一步分析。

假定生产函数为f(x1,x2,…,xn),

则利润函数如下

(1)

把克拉克分配定理扩展到一般,则得

(2)

把式(2)代入式(1)得

MPxi为生产要素的xi的边际贡献。

以上利润分配公式,含义为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边际贡献乘积之和可全部为分配利润。

由于劳动要素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将其独立出来,令劳动要素为L,则利润分配定理可表示成

如果生产要素只有资本K和劳动L,则上述利润分配公式可表示成

π=MPk·K+MPL·L

如果MPL为零,则π=MPK·K,表示资本家占有全部利润;

如果为MPK零,则π=MPL·L,表示劳动者占有全部利润;

如果MPL、MPK均不为零,则π=MPK·K+MPL·L,表示资本家和员工共同按各自贡献分配利润。

2.5 消费模型的对比

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形式化描述为

效用一定条件下支出最小化,形式化描述为

2.6 货币职能的比较

2.7 社会总财富构成的对比

θihj为第i个消费者从第h个厂商第j个商品价值中的收益分配比例。

2.8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

(1)《资本论》为基础推演的经济增长模型

(2)西方经济学相关经济增长模型

①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②琼·鲁宾逊经济增长模型

在投资等于储蓄前提下,即I=S时,收入分为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即Y=(Y-P)+P,Y为国民收入,P为利润收入,Y-P为工资收入;Sw为工资收入储蓄率,Sp为利润收入储蓄率,则I=S=Sw(Y-P)+SpP,两边同时除以资本K,得

2.9 经济危机形成的比较研究

(1)基于《资本论》的危机理论

社会产品总供给应等于总需求,且生产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消费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否则社会经济就不能正常运行。

社会产品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Ⅰ(C+V+m)+Ⅱ(C+V+m)=ⅠC+Ⅰ(V+m)+ⅡC+Ⅱ(V+m)。

生产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Ⅰ(C+V+m)=ⅠC+ⅡC。

消费资料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Ⅱ(C+V+m)=Ⅰ(V+m)+Ⅱ(V+m)。

生产生产资料部门与生产消费资料部门间交换,表示为

Ⅰ(V+m)=ⅡC。

在上述条件下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如果上述条件不具备,则社会经济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导致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使社会生产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不能正常运行。

(2)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

①基于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危机理论

社会商品出清,即总供给应等于总需求,否则经济会失衡。

社会商品总供给应等于总需求,表示为

如果社会商品总量供大于求,则产能过剩,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反之,则产能不足,需求过剩,通货膨胀。

②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的危机理论

社会总供给应等于总需求,否则经济将失衡,表示为

C+S+T+M=C+I+G+X,

如果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则产能过剩,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反之,则产能不足,需求过剩,通货膨胀。

③金融危机

瓦尔拉斯货币均衡理论认为,货币总供给应等于货币总需求,否则将导致金融失衡。

2.10 有关经济制度存在的比较

(1)基于《资本论》的经济制度 《资本论》结论是按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消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社会计划经济,消除社会生产盲目性,实现人类解放。

3 结论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知,在目的和性质上,《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是对立的,但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对象分析上,有很多相通性。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上,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张丽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2(4):56-57.

[2]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0-62.

[3] 张昆仑.马克思《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起点理论的比较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12.

[4] 文大会.马克思生产理论与西方生产理论的比较及思考[J].长白学刊,1996(4):37-38.

[5] 苏晓芳.比较马克思平衡分析法与西方经济学均衡分析法[J].科技信息,2007(24):380.

[6] 罗祠红.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与凯恩斯总体经济均衡理论的比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5):11-13.

[7] 王嘉.马克思货币理论和西方有关货币理论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6):42-43.

[8] 宋则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索—兼与西方现代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1995(1):10-12.

[9] 刘叔麟,邓春玲.西方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的评价[J].学习与探索,1991(3):79.

[10] 唐珏岚.近五年西方《资本论》研究状况[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18-19.

[11] 肖红叶.高级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蒋 华)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lue Theory

WANG Jun-qi1, JIANG Yong2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zhou Anhui 234000,China;2.School of Business,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 300222,China)

Literatures about comparison of Das Capital and western Economics were studi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two theories not overall, but from just one or several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of Das Capital and western Economics was studied in the aspects of target, method, start point, production, exchange, distribution, consumption, currency, fortune,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crisis and economic system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y were confronted with each other on fundamental problems while related closely on general problems. We should insist on Marxism Economics while enrich and develop it by means of actively absorbing the merits of western Economics.

DasCapital;westerneconomics;overallcomparisonstudy

2015-04-22

王俊奇(1972-),男,安徽宿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税务会计研究。

A811.2

A

1009-7961(2015)05-0082-07

猜你喜欢
总需求资本论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简明经济学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波音预测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总需求将达2.7万亿美元
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经济学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