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日本、法国特约记者王海孙秀萍董铭
“萌系暖男”陈学冬献声《帕丁顿熊》,小童星杨阳洋亮嗓《喜羊羊与灰太狼7》,黄磊、何云伟配音《兔侠之青黎传说》,陆毅及其女儿被《蜡笔总动员》看中……明星“承包”动画电影的配音成了2015年初的热门话题。明星亮嗓难言专业,制片方乐此不疲,看中的是名人效应带来的票房推力。中国的动画配音逐渐步入“快餐时代”,那么在动画电影业更加发达的日本、美国、法国,动画好声音又是怎样的产物呢?
美国大腕献声一小时挣3.5万美元
在美国,给动画大片配音是明星捞金的又一渠道,同时还能积累人气。为《怪物史莱克2》配音的卡梅隆·迪亚兹,一小时的“献声”费高达3.5万美元。完成录音后,她曾感叹“配音比演电影轻松多了”。相比之下,中国明星的配音报酬略显“寒酸”,一部影片从数万到十余万人民币不等,工资的高低往往与影片投资额成正比。此外,《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国内专职的配音演员给海外大片的主角配音,待遇大约是每部1000元到2000元。
对于美国的80后来说,《变形金刚》里彼得·库伦奉献的擎天柱的声音和《忍者神龟》中坎姆·克拉克塑造的达芬奇的声音都属经典回忆。而动画片邀大腕配音是近20年才流行起来的。迈入大制作时代,动画影片从单纯为孩子服务变为全家同乐的产品。自从迪士尼1992年邀请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给《阿拉丁神灯》中的灯怪配音并大获好评后,明星配音一发而不可收。有些影片甚至把明星的五官通过技术移植到动画角色的脸上。梦工厂《鲨鱼帮》里的每个动画形象都是按照明星的性格和神态来设计的,就连罗伯特·德尼罗的痦子也被点在鲨鱼脸上。与其说这些明星是在配音,不如说他们是在表现自己。
按好莱坞行规,明星配音前必须接受专业训练,即便如此,他们在感染力和表现力上,依然难与专业人士相提并论。例如皮克斯工作室在《玩具总动员》等片中起用了豪华的声线阵容,但票房和口碑并不理想。有鉴于此,近年来也偶尔有片方摒弃明星配音,如口碑上佳的《机器人总动员》和《飞屋环游记》等。
尽管如此,好莱坞采用明星配音的做法在相当长时间内依然会是市场主流。美国戏剧艺术学院、纽约电影学院和美国电视学院等院校,每年都会培养为数不少的专业配音演员,但他们的出路多是面向电视动画片及其他配音市场。
日本声优和明星势力各半
在日本,被称为“声优”的专业配音演员地位很高、受人尊敬。要想成为配音界的名家必须经过多年严格的训练,而找明星配音的标准则要宽松很多,这就造成声优和明星在配音界“势力各半”的局面。
动画大片在中国的配音时常采取明星“包圆”所有角色的做法,但在日本,一部影片配置两三位明星就够了。这种安排既有费用上的考虑,也有保证专业性的考量。3月在日本公映的《哆啦A梦》35周年电影版起用了著名女星观月亚里莎为女海贼配音,这一宣传点为影片吸引到不少“眼球”。此外,正在国内热映的迪士尼动画片《超能陆战队》在日本市场也表现不俗。负责给该片日本版配音的是女星菅野美穗与男星小泉孝太郎,二人此前全无配音经验。
在日本演艺界,子承父业的星二代很多,但从事专业配音的几乎没有。日本本土每年也会出品不少动漫作品,市场上对声优的需求很大,但竞争也同样激烈。“配音演技研究所”这类专门培养声优的学校在日本主要城市都能找到。有志于配音的爱好者可以免费听课。正式学员需交纳入学金10万日元,年费20万日元。日本声优成名后可以客串主持人,参与综艺节目,还能为自己主办“独演秀”,发展的空间很大。
法国人只认好声音
法国动漫产业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当地的动画片大多在艺术院线上映,配音多由专业人士完成,如曾提名奥斯卡奖的《魔术师》《凯尔经的秘密》,就以画面表现力为中心,并不强调配音者的身份。著名的《高卢英雄传》系列更是由资深配音师罗杰·卡勒操刀完成,十几年未变,让观众有种亲切感。
在法国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通常既有原声字幕版,也有本土配音版。后者主要是为照顾儿童观众,而孩子们并不在意声音是否出自明星。换言之,声音好才是硬道理。总体来说,法国没有日本那样专业而稳定的动画“声优”团队,配音演员既为动画片工作,也在其他译制片中出场。只有某些大制作的商业动画片才力邀明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