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

2015-03-05 11:03王志章
关键词:社区政府旅游

王 超,王志章

(1.贵州财经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贵阳550025;2.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2013 年11 月12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参加审议时的讲话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2]。 社会治理的基础在社区,社区的善治需要研究符合社区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 旅游社区又是社区发展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 旅游社区的主体多元化,社会网络关系结构复杂,影响社区和谐稳定因素更多。 运用创新生态学的构建思路,探讨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问题,为国家解决现实重大问题提供一种思考。

一、相关概念阐释与研究现状

(一)创新生态系统、我国旅游社区和社区治理

2004 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其著作《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实现繁荣》中明确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3]。 Deborah J. Jackson 系统论证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他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运用类比与生物生态系统研究方法而提出的社会经济主体保持创新活力的复杂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由商业经济促使知识经济与资源的耦合;二是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技术开发战略。 ”[4]Engler Joseph & Kusiak Andrew 把创新生态系统看成企业创新一个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相关主体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内部关联,发生着动态的能量交换[5]。 Traitler Helmut 等学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是把创新主体涉及的相关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能量、资金的流动及信息的传递相互关联和动态平衡,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和调节功能的创新系统[6]。 Violeta Bulc 在《创新生态系统与旅游》一文中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如图1 所示,并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是为创新与创造提供一个开发和自然的系统平台。 它是一个创意观点可以被创造、测试和接受的系统构建框架,可以被市场接受、商业化或社会整合。 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地方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公司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7]

图1 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元素

基于上述概念阐释,笔者认为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用现代技术工具,基于创意观点推动社区善治的社会资源整合,实现旅游发展各主体多方互动的社会建设工程。

旅游社区是社区旅游化而形成的,或者因旅游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实体。 孙诗靓、马波在《旅游科学》上发表专题论文讨论了旅游社区的基本概念,他们认为:“旅游社区的界定应该从旅游地的社区化和社区旅游化的两条路径入手。 ”“旅游社区是单一或同时满足旅游者需求或社区就业需求功能的一种社区类型,是旅游地社区化或是社区在旅游介入和发展过程中形态或功能旅游化的产物。 ”[8]旅游社区良好有序地发展需要社区治理。 史柏年认为:“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9]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又是社会管理的理论创新。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其实质简单地说,就是在执政治国方面从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上下互动、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的“治理模式”[10]。

因此,笔者认为从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来研究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符合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而有关具体旅游领域的社会治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目的地相关社会治理问题的案例研究。 例如,Halkier, Henrik 以丹麦为例,讨论了旅游目的地创新、政策网络和空间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11]。 Sharpley, Richard & Ussi, Miraji 以桑给巴尔岛为例,研究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善治问题,其中包括了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12]。 Presenza Angelo 等学者以意大利成熟的旅游海滩目的地为例,研究了居民社区参与和当地旅游业共同发展的社会治理机制[13],等等。

(2)从某一视角研究旅游相关社会治理问题,这些视角包括辩证批评视角、全面发展视角、伙伴关系视角等。例如,Bramwell Bill & Lane Bernard 出版专著,从辩证批评的视角论述了旅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4]。 Pechlaner Harald & Volgger Michael 以旅游全面发展观的视角探讨了旅游服务公司治理与区域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15]。 A˚berg Kajsa 以伙伴关系视角讨论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利益相关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16],等等。

(3)其它有关旅游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例如,Moscardo, Gianna 以社会治理的视角探讨了旅游规划过程中社会再现相关问题[17]。 Sˇtrukelj T 和Sˇuligoj M 基于整体论研究了旅游企业治理中的社会责任问题,论述了旅游企业该如何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路径[18],等等。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与旅游社区治理直接相关的研究较少。 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学者通常以社区参与的论述,来探讨促进旅游社区善治和完善旅游发展的路径。

(1)关于旅游社区参与的理论层面的探讨。例如,潘秋玲、李九全一早就讨论了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的关系[19]。 黎洁、赵西萍基于经济学的质疑,探讨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问题[20]。 左冰、保继刚通过对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发现了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21],等等。

(2)通过社区参与的案例研究,讨论旅游社区善治问题。 例如,孙九霞、保继刚分别以西双版纳傣族园、阳朔遇龙河和阳朔世外桃源三个案例,深入讨论了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相关问题,并对旅游促进社区善治做出一些思考[22-24]。陈飙、杨桂华对梅里雪山雨崩村的旅游社区参与的组织形式与分配制度进行了研究[25]。 薛玉梅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从社会学和旅游管理体制双角度解析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社区发展的相关建议[26],等等。

(3)以某种旅游类型讨论旅游社区参与和社会治理的问题。例如,郭凌以乡村旅游为例,辨析了旅游社区参与相关概念[27]。 刘静艳等讨论了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28]。 苏明明和Geoffrey Wall 以北京慕田峪长城为例,研究了遗产旅游与社区参与相关问题[29],等等。

综上所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旅游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可以尝试探索。

二、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分析

要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就应该符合国家发展的文件精神。《决定》中明确指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从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几个方面入手创新社会治理。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思路,从其原则、参与者、内容和工具,四个方面构建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以促进我国旅游社区善治。

(一)原则

社区善治是一种社会发展状态,是社区利益相关者对彼此存在关系的认同情况。社区善治原则的构建基于一种社会发展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促使了社区善治模式的形成。靳凤林研究发现,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市场经济制度三大价值取向,即“个人天赋权力的至上性”、“自由与平等原则的神圣不可侵犯”和“社会生活的契约化”,构成了民主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而这种模式由宪政制度、政党制度、权力制衡制度、代议制民主制度和法治制度组成[30]。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活力性的动态平衡体系,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能动性,重视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从而激发系统创新,提升系统的自适应性发展,以抗拒风险。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有四个原则[7]:不拘于教条、灵活变化、动态结构和核心价值观和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在促进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治理制度准则性。 政府主导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应该制定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框架准则,而并非具体性的教条要求。 充分发挥社区治理系统的能动性,由社区主体构建具体治理路径。

第二,社区治理关系灵活性。我国旅游社区主体之间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化。

第三,社区治理结构的动态性。社区治理结构重点在于互动,提升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管制要求相关主体行动。

第四,坚持治理核心价值观。 社会治理价值观体现了一个政党社会工作的根本。 对于我国而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切实为社会主体服务,是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第一原则。

(二)参与者

创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包括:研究与开发部门、高等院校、社区居民、教育系统、社会传媒、公民组织、国家或省级部门、独立部门、创意产业、商业机构等。对于某一个参与者而言,其组成创新生态系统中,不仅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而且具体涉及的其他主体又多种多样。例如,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例,它包括企业家、投资者、研究者、大学教员、风险资本家、技术服务商、设计者、专业培训公司、咨询者、生产供应商、经销商等多个方面[4]。 基于我国旅游社区形成的机理,相对于其他一般社区构成而言,我国旅游社区的参与者更加多元化。 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各级政府、旅游企业、游客、公民组织、独立部门、社区居民、高等院校。我国旅游社区善治需要各参与者积极互动,开展以营造良好我国旅游社区氛围的社区治理创新运动,做出社区治理的突破。例如,社区服务部门要搞好本辖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可以进行公开对话,邀请社会各参与者代表支持共同互动的治理方式创新讨论,以塑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内容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管理观念的改变。 政府从传统的管制到现在的服务,提升社会参与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创新观点,帮助政府共同实现社区善治。 这种管理关系的改变“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它符合后工业社会中以德治理的观念”[31]。

第二,社会三方组织在社区善治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更重要的高度,例如,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性组织(NPO)、独立部门等。非政府组织往往在促进社区善治过程中,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助,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通常发挥着法制服务、新闻披露、教育辅助、责任监督等作用。 非政府组织是搭建在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功能。

第三,通过类比生态系统结构,依靠社区治理体制,借助技术平台,确保我国旅游社区充满活力和和谐有序。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在这个系统中,各生物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能量循环互动。 我国旅游社区的治理也是一个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社会系统,依据政府制度供给,各社会主体进行互动,促使社会平衡稳定发展。

第四,社区善治的基本构架是基于政府支持与引导,需要政府从公共建设、制度供给和行政服务三大方面,为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打下夯实基础。 正如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是整个生态系统能量循环的基础条件。 政府构建社区治理的土壤是社区善治的基础条件。

(四)工具

这里所谓的工具是指实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载体或方法。 这个工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上的逻辑框架和制度设计,二是现实中的技术手段和硬件条件。 逻辑框架是实现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基本前提,它清楚地指出了如何通过构建我国旅游社区创新生态系统。这个逻辑框架包括:目标任务、系统元素、关系结构、创新过程、实现方法等。制度设计是实现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政治保障,它以政策、法律或法规为表现形式,保障了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对我国旅游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做了基本规范,使得整个系统能够稳定发展。技术手段是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工具载体,它可以推进系统在现实中更有效地运行。 技术手段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科技产品,促进参与者之间创意观点的产生与相关信息互动。 硬件条件是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基础保障。 它主要是指社区发展所必须的公共基础设施,例如交通网、通讯网、配套机构、文体设施等。 因此,从理论层面到现实层面,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工具,是一套实现社区善治的方法系统。

三、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生态网络构建

构建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生态系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创新沟通平台

沟通不仅是化解矛盾的方式之一,也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动态调整结构关系的关键。 这个平台就像生态系统的土壤一样,所有的社区治理参与者就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主积极性,把参与者的创新观点在平台上进行反映和沟通。 这个平台也是参与者互动创新的基础,创新沟通平台需要现代技术嵌入,以保障沟通及时与畅通。 沟通是双向的,而且呈现出网络化,在这个系统中以与政府沟通为主线,其他参与者沟通为辅助,构建我国旅游社区治理的沟通系统。

(二)社区参与主体

在社区治理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政府:各级政府在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中扮演一个支持与引导的作用。 政府主要从公共建设、制度供给和行政服务三大方面建设好我国旅游社区服务体系。 二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社区善治的主干,也是直接受益者,构建社区居民参与互动与社区自治的机制。 三是公民组织:公民组织是社会治理的“减震器”,其活动不仅有效地辅助政府服务与监督参与者行为,而且帮助社区居民、游客群体、旅游企业等。四是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是推动我国旅游社区发展的主体之一。旅游企业通过社会公益和旅游投资,参与到社区治理互动当中。 五是游客群体:游客群体是我国旅游社区区别于其它社区的一个关键,也是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重难点问题。 构建基于游客群体的献言献策和互动体验机制是我国旅游社区善治的一种思路。 六是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重要基地,为社区治理提供科学研究和人才供给,为社区治理出现的现实问题出谋划策。 七是独立部门:独立部门在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中扮演着独立三方角色,提供政府服务失灵的辅助工作,从组织外部监督或促进相关参与者的活动。

(三)我国旅游社区生态网络的内外环境建设

外部环境建设主要是指宏观层面的我国旅游社区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现状与氛围。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对社区不断的引导与支持。 内部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指我国旅游社区有关旅游六大要素及其配套基础建设,包括饮食餐饮产业、交通通勤网络、酒店住宿产业、消费购物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景点建设水平、新闻媒体产业、信息基础网络、银行金融体系、医疗救助设施等。 内部环境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保障居住在我国旅游社区人口现代生活的一个基础。

(四)系统网络平台构建的技术嵌入

技术嵌入是实现社区治理的保障手段,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府服务体系实现问题;二是参与者有效信息互动问题。 利用现代科技与通讯,化繁为简,大大促进了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效率。

四、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旅游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生态网络构建,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如图2 所示,可以分为四个系统:政府服务系统(系统1)、社区自治系统(系统2)、辅助治理系统(系统3)和信息沟通系统(系统4)。 政府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我国旅游社区的自治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高效的行政服务工作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把政府对社区的管制功能逐步演变成为对社区的服务功能,即由“大政府小社会”转化为“小政府大社会”,提高政府的社会服务作用。 社区自治系统是基于社区居民及其组织、游客群体和旅游企业共同营造的我国旅游社区发展环境。 社区自治不是意味着政府不管,而是由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共同依据政府提供的制度保障,相互监督落实对我国旅游社区秩序的管理。 辅助治理系统相当于一个智囊团或知识银行,主要是为我国旅游社区善治提供决策咨询和社会帮助,以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信息沟通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社会公民个体越来越多地加入行政决策的信息互动之中。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建立旅游自治系统和辅助治理系统中各个主体的沟通渠道,及时下达高层信息或捕获基层反馈信息,以更加有效地调整政府的服务方式。

图2 旅游社区社会治理模式示意图

(一)系统1:走服务型政府之路,构建我国旅游社区自治的基础平台

第一,政府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确保我国旅游社区生活的现代化。 作为社区生活的基础,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 我国旅游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往社区景点公路、桥梁、山洞的修建与完善,按照国家景区公路修建标准实施;二是现代生活所必须的电网、自来水网、有线无线通讯网、煤气网等生活必须条件网络的覆盖;三是建设游客增加后垃圾处理系统;四是其它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例如医院、学校、邮局等。 除了特别偏远的山区,一般临近城市或城镇的我国旅游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放在政府服务社区发展的首位。

第二,政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 我国旅游社区政府对相关公共事务的行政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社区的经济发展。 一般影响我国旅游社区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主要有制度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 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务效率关键是提高政府的审批效率和管理效率。 政府的审批效率可以从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建立统一综合的行政管理体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行政办事程序、落实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督等方面。 政府的管理效率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开展,即实现政务电子化、数据共享。

第三,政府提供我国旅游社区自治的制度供给服务,做好法律对相关利益主体的保护工作。 制度是指具有外部强制性的正式行为规则,包括宪法、法律、条例、规定、章程、政策等,其中宪法是根本大法,提供基本秩序环境,后几者可以称为制度安排[32]。 制度供给是指制度供给者在给定的利益结构、主观偏好、理性水平、制度环境、技术条件等的约束下,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正式规则创新和设立的过程[33]。我国旅游社区除了具有一般社区属性以外,还具有旅游发展的特殊属性。 因此,我国旅游社区政府除了落实《旅游法》以外,还应该为社区治理提供一系列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安排。

(二)系统2:营造良好自治环境,打造三方互动监督的管理机制

营造良好的我国旅游社区自治环境,不仅有利于构建宜居社区,而且对旅游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关键是要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对绿树、蓝天、青山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这就要求社区各界人士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过度放牧、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 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营造,就是要保护和爱惜好公共基础设施,不能乱涂乱画、不能乱贴乱建、不能制造噪音等。 社会环境要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 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还是社会环境的保护,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把环境监察工作做到实处,对环境破坏者进行惩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美好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营造,需要社区居民、游客和旅游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构建三方互动监督的管理机制。 社区居民应该以身作则,主动规划和参与社区环境建设,监督游客和旅游企业的相关行为。 游客应提高自身素质,不在我国旅游社区进行对环境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并监督居民和旅游企业的相关行为。 旅游企业可以从社会公益事业入手,组织包括景区服务、知识传播、社会援助、公共福利、环境保护、帮助他人、社会维权、青年服务、慈善捐赠、社团活动、紧急援助、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社会活动,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并监督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相关行为。

(三)系统3:充分挖掘社会智慧,发挥社会组织蕴藏的潜在力量

这里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独立部门和公民组织。 他们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智慧和力量,可以为我国旅游社区的善治,提供自己独有的智力支持和辅助作用。 高等院校的主要作用是为我国旅游社区提供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持。 高等院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研究,都是我国旅游社区善治所需要的[34]。所谓独立部门是不依赖政府行政存在的社会服务组织。 独立部门可以为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提供解决社区治理相关问题的方案;二是提供法律咨询或监督;三是参与社会舆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四是提供其他公共服务。

公民组织一般包括慈善团体、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NGO)、专业协会、工会等,积极发挥公民组织作用,对我国旅游社区善治有很大的帮助,其作用包括:一是人权保障能力,以第三方身份积极发挥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加大他们的人权保障力度;二是法治服务能力,以第三方身份为弱势群体提供法治服务,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三是教育服务能力,以第三方身份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服务,提升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四是新闻披露能力,以第三方身份加大对旅游开发过程中,违法犯罪现象的披露力度,揭发破坏社会稳定发展的负能量;五是政府问责能力,对地方基层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或问责,促进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

(四)系统4:做好信息及时沟通,建设各方主体参与的通讯网络

系统4 主要是基于技术支持依托现代化通讯网络,构建一个从政府到其它社会主体的信息沟通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政府主导投资打造,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后工业时代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活模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加强,以及个人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自由等,要求政府的行政方式也必须转变。 这个系统主要从两个方面建设:一是从政府到其它社会主体的信息传输系统。 这个信息传输的途径可以是基于手机或计算机互动的信息发布网站;二是从其它社会主体到政府的信息反馈系统。 这个信息反馈系统应该易于大众理解和操作,促使政府监督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及时解决我国旅游社区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具有政府公信的服务[35]。政府对我国旅游社区复杂问题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之一就是看这个沟通平台是否完善,信息反馈是否正确和及时。

五、结 语

我国旅游社区与一般社区的不同之处,也说明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治理会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 社区政府应该以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优的公共服务,更低的行政成本,更多的公民支持,来取得游客在社区旅游过程中对社区更好的印象。 因此,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基于类似生态网络的发展平台,以激发社会各个主体在社区治理的能动性。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我国旅游社区社会治理问题,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区的社会善治,实现社区政府与公民对我国旅游社区的合作管理,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好的旅游环境。 我国旅游社区的社会善治,不只是一个理念,或者是政府单方面去做好的事情。 它应该在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和反馈的原则下,实现社会各个主体协同治理的历史使命。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A/OL].新华网, (2013-11-12)[2014-11-15].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3-11/15/c_118164288.htm.

[2] 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4-03-06.

[3] 孙福全.创造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N].经济日报,2012-02-01.

[4] Jackson,Deborah J.What is an Innovation Ecosystem[EB/OL].(2012-11-28)[2014-10-28].www.erc-assoc.org/docs/innovation_ecosystem.pdf.

[5] Engler,Joseph & Kusiak,Andrew.Modeling an Innovation Ecosystem with Adaptive Ag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2011,( 3):1757-2223.

[6] Traitler,Helmut,Watzke,Heribert J,Saguy,I Sam.Reinventing R&D in an Open Innovation Ecosystem[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1,(76):1750-3841.

[7] Bulc,Violeta.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Tourism[J].Academica Turistica-Tourism and Innovation Journal,2011,(4):27-34.

[8] 孙诗靓,马波.旅游社区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旅游科学,2007,(2):29-32.

[9] 史柏年.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10.

[10] 李路路.新阶段新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N/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12-02)[2014-10-28].http://reli.cssn.cn/sf/bwsf_sh/201312/t20131205_895627.shtml.

[11] Halkier,Henrik.Innovation and Destination Governance in Denmark:Tourism,Policy Networks and Spatial Development[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3,(8):1-12.

[12] Sharpley, Richard & Ussi, Miraji.Tourism and Governance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The Case of Zanziba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14,(16):87-96.

[13]Presenza,Angelo;Del Chiappa,Giacomo;Sheehan,Lorn.Residents’Engagement and Local Tourism Governance in Maturing Beach Destinations-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Case Study [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3,(2):22-30.

[14] Bramwell,Bill& Lane,Bernard.Tourism Governance: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M].London:Routledge,2012.

[15] Pechlaner,Harald&Volgger,Michael.Toward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ourism Governance: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ourism Service Firms and Territorial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ization and Small Business,2013,(5):3-19.

[16] A˚berg, Kajsa G.Governance and Partnership in Tourism Development:On the Elusiveness of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J].Na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2013,(12):142.

[17] Moscardo G.Exploring 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Tourism Planning:Issues for Governance[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1,(4/5):423-436.

[18] Sˇtrukelj T,Sˇuligoj M.Holism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Tourism Enterprise Governance[J].Kybernetes,2014,(3/4):6.

[19] 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4):38-41.

[20] 黎洁,赵西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旅游学刊,2001,(4):44-47.

[21] 左冰,保继刚.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4):58-63.

[22]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28-136.

[23]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5-92.

[24]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世外桃源案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2-90.

[25] 陈飙,杨桂华.梅里雪山雨崩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组织形式与分配制度[J].思想战线,2008,(3):127-128.

[26] 薛玉梅.从社会学和旅游管理体制双角度解析旅游中的社区参与——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9,(6):59-62.

[27] 郭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概念辨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4):100-104.

[28] 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等.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旅游科学,2008,(4):59-64.

[29] 苏明明,Geoffrey Wall.遗产旅游与社区参与——以北京慕田峪长城为例[J].旅游学刊,2012,(7):19-27.

[30] 靳凤林.从传统行政伦理到现代公共管理伦理[J].道德与文明,2012,(6):30-34.

[31] 刘祖云.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4,(9):48-53.

[32] Coffrin C,Van Hentenryck P,Bent R.Strategic stockpiling of power system supplies for disaster recovery[C]//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2011 IEEE.IEEE,2011:1-8.

[33]Bent R W,Coffrein C,Van Hentenryck P.Strategic stockpiling of power system supplies for disaster recovery[R].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LANL),2010.

[34] 谢丽华.我国实现善治的路径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63-66.

[35] 郑宁波.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9-153.

猜你喜欢
社区政府旅游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旅游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