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与传统茶文化的关系

2015-03-04 06:34王长春
佛山陶瓷 2015年9期
关键词:紫砂陶茶具宜兴

王长春

(宜兴 214221)

1 引言

宜兴的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的发掘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阳羡人的祖先就能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发达的陶艺工业标志着历史上宜兴的繁华。紫砂的原产地为宜兴,紫砂陶是由“宜陶”生出的一枝,是陶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2 紫砂艺术与传统茶文化的关系

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被注入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蕴,在茶的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凝聚起道德与美学意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茶具----作为茶饮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具有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派生文化。如果没有茶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如没有茶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与提高,作为中国茶具的紫砂壶,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世人的珍视与关注。

砂壶宜茶。紫砂泥可塑性好,可加工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粘合力强,干燥收缩率小,烧制温度广,变形小,生坯强度大,冷热急变性好;紫砂泥本身无需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制陶。成品陶为双重气孔结构,因此紫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紫砂壶的口盖能做到配合密缝,精密合理,能减少混有黄曲菌等的空气进入壶内,能较长时间保持住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延长壶内泡开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这是其它茶具无可媲美的。

经济发展到宋代,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出现了成熟理性与自觉意识,紫砂艺术开始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对于新兴的紫砂壶的出现,社会名流不惜笔墨,赞叹紫砂的精妙,此时的茶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情”;这些赞紫砂的诗句说明当时的名流社会,对紫砂壶的喜爱,其中就有苏东坡、欧阳修,文人士大夫寄情紫砂。到了明清紫砂艺术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清康熙雍正时期紫砂引起宫廷的高度重视,乾隆年间紫砂成为珍贵的御用品,此时紫砂壶在中华茶文化中已占据有重要角色;一代代紫砂大师不断创新、探索,在紫砂中融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在壶上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内涵都会在器物中表现出来。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艺人们在紫砂中揉进他们的理想,创造出人类艺术的瑰宝。紫砂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历史上的宜兴就是中国古代产茶区之一,所产“国山茶”在三国孙吴时期,就闻名江南;唐代阳羡茶更成为贡茶,名扬天下,唐诗人卢仝有诗为赞:“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同时宜兴金沙泉在当时就是与贡茶同时进贡的沏茶良泉。正是这种绝无仅有的茶环境、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下,造就了紫砂技艺,随着茶饮之风的变革,掀开中国茶文化新的篇章,赋予茶饮文化新的文化内涵;紫砂带动着整个茶文化系统的演变,紫砂的发展也奠定了数百年来至今不变的茶饮文化程式,也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紫砂壶也充分体现出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扑拙高尚的人生态度,品茗即是玩茶,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情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闲雅的精神,紫砂的精妙带给人的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3 结语

宜兴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明进步的结晶;它的开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

猜你喜欢
紫砂陶茶具宜兴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作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