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政策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在年初密集批复上千亿投资后,国家发改委近期再次“发力”。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南京、南昌、呼和浩特这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为2151.91亿元。这是国家发改委在3天内批复的第二批投资项目。
在此前的5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通辽连接京沈客专快速铁路、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以及南宁和成都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6大项目总投资2435.77亿元。
3天批复4587.68亿元投资,稳增长的意图不言而喻。国家统计局此前数据显示,今年前四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2%,创下近15年新低,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4%,比全部投资增速高8.4个百分点,但比1~3月却大幅回落2.7个百分点。
“除了考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客观上也有加快建设的必要。”有业内人士指出。数据显示,今年前四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22%。而4月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部分地区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的目标任务。
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发改委法规司司长李亢在5月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很多民营资本在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时都反映“三门”现象,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极大阻碍了民资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办法》从三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是强化合法权益保护。如《办法》强调要“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保证特许经营持续性和稳定性”,并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干涉特许经营者合法的经营活动,特许经营者有获得补偿权和优先续约权;二是强化融资服务创新。如《办法》鼓励金融机构与参与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制定投融资方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给予特许经营项目差异化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三是强化政府投资的支持。如《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探索与金融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引导基金,并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不同方式来支持有关特许经营项目的建设运营。
紧接着,5月25日,发改委又发布消息称,已在其门户网站开辟PPP项目库专栏,公开发布PPP推介项目,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据悉,此次发布的PPP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人民币,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