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凯旋
他们为什么拥护希特勒?
□景凯旋
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重返德国,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10位普通德国人,了解为什么大多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其答案正如他的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希特勒上台前,这10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他们回忆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纳粹上台后即大搞基础建设,迅速振兴经济,恢复公共服务。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连工薪阶层也能去国外度假。
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有保险和养老金,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1935年成为纳粹成员后,这些梦想全实现了。一位木工则说,战后虽然有自由,但自由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反而是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这表明,民众只要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就会支持纳粹。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载入史册,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迫害犹太人。
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普遍缺少公民意识,政治观点多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权利漠不关心。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打破阶级区分,在“劳工战线”中,他能与一位教师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可以对教授们指手画脚了。希特勒争取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民众的翻身解放意识。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哪怕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太好。
这些普通人都很正派勤劳,没有受过纳粹统治的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
由于缺乏公民权利意识,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这使他们感到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那位裁缝就说,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一位银行职员则认为,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思考,把宣传和事实分开的能力,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权利。
这导致普通民众每天看到犹太人佩带耻辱的袖章,却视为理所当然。1938年发生的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犯罪。他们从没有听说过“多数人的暴政”。
为巩固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多数普通人只有二选一的简单思路,一位收账员曾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
战后德国人开始新生活,这10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他们却总是抱怨和不满,反觉得纳粹管理一切,统治得很好。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迈耶得出结论,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对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后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真正认识到了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摘自《三月风》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