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小平
(海南昌江核电厂 海南昌江)
在机组大修期间放射性阀门检修项目总数约为300多项,作业内容包含解体检修、更换膜头(片)、外观检查、压力值整定等。其中,解体检修作业的工序最为繁杂、检修时间最长,辐射风险也最大,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贡献最多(约占15%)。因此,放射性阀门检修项目中的“解体检修”为辐射防护控制的重中之重。机组大修中阀门检修作业中,涉及的放射性工艺系统有RCP、RCV、PTR、RRA、RPE、TEP、REN、RIS、EAS 等, 根据测量数据显示,RCP、RCV、PTR、RRA系统因流质放射性活度相对较高,因此,这几个系统阀门检修的关注度要高于其他放射性系统。
(1)外照射风险。①阀门本体剂量率较高,部分RCPRCVPTR系统阀门在长年累月的运行中被腐蚀活化,转变为具有高放射性的热点。②检修作业区域辐射水平较高,具有较高外照射风险,如R145、RX 5 m环廊、蒸发器等房间内的作业。③橙区内的阀门检修作业存在较高外照射风险。
(2)表面污染风险。①阀门开口解体作业,直接接触放射性介质,如系统残水、废物的收集和运输等,都存在较高的表面污染风险。②同一区域检修场地进行交叉作业存在表面污染风险。③使用的工器具、零件不当存在污染风险。④人员行为不规范和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存在表面污染风险。
(3)空气污染风险。①放射性阀门开口存在空气污染风险。②阀门阀座和阀芯的研磨存在空气污染风险。③管线切口焊接作业可能造成管线内部水体蒸发,带出部分放射性物质,存在空气污染。
(4)其他风险。①阀门开口后没有及时的盖住或者操作工器具不带安全绳会有异物落入风险。②部分阀门位置较高或者空间狭窄,存在工业安全风险。
主要包括专项小组成员及职责。见表1。
表1 大修期间放射性阀门作业专项小组组成情况
(1)根据阀门作业清单,把阀门检修作业的辐射风险按照大小不同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等级阀门针对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2)准备此次阀门检修涉及的ALARA行动单,打印发放至作业部门,同时辐射防护科保留一份,用于作业期间安全监督。
(3)为准确掌握阀门作业区域辐射水平,控制作业人员个人剂量,低低水位阀门检修前对所有放射性阀门区域进行辐射水平普查。
(4)为跟踪记录每个阀门检修期间辐射防护信息,便于编制“阀门作业跟踪单”,应在检修期间实施。
(5)作业前阅读以往大修阀门作业总结报告,避免以往事件重复发生,并尽可能落实以往良好实践。
(1)放射性阀门检修作业涉及系统残水收集,需要核清洁提前准备好吸水器及收集桶。
(2)为方便大修阀门作业剂量控制,阀门专项作业组设立专项工作号,编号为“ 0026”。
(1)检修人员。包括完成各项辐射许可证手续,加强作业经验反馈学习,进行新员工技能和控制区管理要求培训;落实现场作业所需的要求,如工器具、脚手架搭设、污染区布置等;了解辐射防护控制点要求和步骤,将相关文件放入工作包;工作人员了解作业点辐射水平,可熟练使用、穿脱附加防护用品;熟悉阀门作业分级管理要求,对专项工作号使用要求进行内部通告。
(2)核清洁人员。包括准备大修耗材充足,检查仪器设备可用,要求大修前一周确认完毕;专项负责人熟悉作业项目、控制文件,以及组织人员熟悉特殊防护用品使用、脱放等相关要求。
(3)辐射防护人员。成立专项小组,熟悉相关作业人员并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整理阀门作业清单,明确作业单位,根据检修项目风险大小进行筛选和分级,不同等级阀门要针对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准备ALARA行动单、控制点检查单、阀门作业跟踪单等纸质文件;为方便大修阀门作业剂量控制,阀门专项作业组设立专项工作号;组织召开专项交流会,进行经验交流及文件分发。
(1)检修人员。阀门作业期间,输入专项工作号进入控制区;现场作业期间,携带好作业相关的辐射防护文件,如PF票、ALARA行动单、控制点检查单等,严格落实控制点检查制度及各项监督文件的检查和签字手续;检查工器具、场地布置等情况满足工作要求,按要求穿戴和脱除防护用品。
①非解体检修的放射性阀门和更换膜头等简单操作的项目,由工作负责人自行落实场地布置及防护用品使用。场地布置要求是铺设塑料布、接水桶(如有残水应配备)、废物收集袋。人员防护用品穿戴要求是橡胶手套(或乳胶手套)、普通纸衣、塑料鞋套、口罩等。
②放射性小口径(≤80 mm)阀门解体,且根据以往经验阀门水量较少,由工作负责人自行落实场地布置及防护用品使用。场地布置要求是铺设塑料布、洗水棉(如有残水配备)、接水桶(如有残水配备)、废物收集袋;人员防护用品穿戴要求是橡胶手套(或乳胶手套)、普通纸衣、塑料鞋套、口罩、安全帽面挡。
③放射性大口径(≥80 mm)阀门解体,或根据以往经验阀门水量较大,由核清洁人员布置场地及建立临时污染控制区。场地布置要求是铺设塑料布、洗水棉(如有残水配备)、接水桶(如有残水配备)、废物收集袋、防护用品柜(包括用品)、区域隔离带、门槛标识等;人员防护用品穿戴要求是橡胶手套(或乳胶手套)、普通纸衣(疏水操作使用黄色防水纸衣)、塑料鞋套、半呼吸面罩、安全帽面挡。此类作业一般均设置“H”点,严格执行控制点控制要求。
④带有硼结晶放射性阀门解体,需要搭设SAS棚,其他要求同放射性大口径阀门检修。此类作业一般均设置“H”点,严格执行控制点控制要求。
⑤阀门解体后研磨要求,作业前研磨人员应穿戴纸衣、橡胶手套、塑料鞋套、半呼吸面罩、安全帽面挡,如果存在硼结晶阀门就地研磨,需要配备气面罩。
⑥在SAS内研磨时,按SAS管理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佩戴气面罩、纸衣、橡胶手套、塑料鞋套。
(2)遵守辐射防护规定,注意控制区人员行为规范要求,如随地休息等;阀门解体期间,可能会存在系统残水,因此解体作业前必须充分考虑接水措施。遵守废液倾倒要求;作业期间出现异常情况或非安全状态,工作负责人及现场监督人员应立即汇报至辐射防护专项负责人,必要时停工待安全条件满足时方可开工。
①核清洁人员。根据不同场地建立临时污染控制区、现场屏蔽、去污等工作;保证各阀门作业区防护用品柜物资充足;对特殊防护用品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如气面罩等;污染控制区内配合作业要求穿戴包括普通纸衣、橡胶手套、塑料鞋套、口罩;疏排水作业要求穿戴包括C型防水纸衣、橡胶手套、塑料鞋套、半呼吸面罩、安全帽面挡;及时清理现场产生的废物,特别是高放射性废物;水量较多的阀门,应设立引流措施接水;集水桶收集至桶容积的80%左右,且封口存放,后续尽快转运。对各作业场所废水收集情况应进行统计。
②辐射防护人员。低低水位状态时对所有阀门作业区域进行辐射水平普查,并安排热点屏蔽措施,测量结果通告作业部门。如出入口安排专人值班,根据质量计划要求,实施过程控制,执行ALARA行动单、阀门作业跟踪单、控制点检查单等控制文件;低低水位期间,组织阀门检修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进行专项安全检查,以确认预定的防护措施得以落实;对重点阀门进行跟踪,执行阀门作业跟踪单。
针对放射性阀门检修作业数量多、分布广、外照射及表面污染风险均比较大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在阀门检修作业辐射防护监督上实施分级监督管理方案,按照辐射风险大小,将阀门检修作业分为三级,一、二级阀门检修分别实施ALARA行动单监督和辐射防护人员跟踪监督,三级阀门辐射防护人员巡检监督,从而更全面有效的控制整个阀门检修专项作业的辐射风险。
(1)检修人员。自行防护的作业,应及时清理场地。放射性解体检修作业结束后,通知辐射防护人员进行场地污染检查。放射性检修后的工器具必须包裹运输。
(2)核清洁人员。拆除污染控制区,并进行去污,完成后通知辐射防护人员检查。清理现场、转运积水。
(3)辐射防护人员。作业结束后对场地进行污染检查。收集作业期间各项记录数据,统一交大修协调人。项目结束后两周内提交大修总结。
在大修前,辐射防护部门对维修部门提供的阀门清单进行筛选,列出防护部门重点关注的项目。在维修开始前,对重点关注项目的接触剂量和工作地点的环境剂量进行了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和作业内容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
邀请阀门作业的相关工作负责人召开工前交流会,通报现场普查结果和防护方案,听取工作负责人对防护方面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修改防护方案。此次大修工期长,作业时间充分,防护部门和作业单位一起将重点项目统一安排,尤其开口的大阀门要求时间错开,保证足够的服务人员的人力和风机在作业时的使用。同时,也保证了辐射防护的监督人员对现场的重点作业能全面的跟踪。此外,针对前次大修中铅衣不足的问题,在大修前采购了一批铅衣,保证现场的使用。
通过历次大修对工作人员不良工作习惯的监督改进,使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阀门维修作为大修中的重点高辐射风险监督项目,每次的大修都会出现由于工作人员不遵守辐射防护规定造成人员或地面、设备污染的事件。辐射防护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在前几次大修中重点加强工作人员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现场的监督,违章的通报,召开专门的讨论会,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给作业部门。联系作业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大修前还就工作人员在穿脱防护用品不规范行为进行了训练。此次大修的现场监督中,工作人员违规现象明显减少,阀门作业人员无一起体表污染发生,体服、地面污染也明显减少。
在以往大修中,辐射防护部门发现作业部门在工具间进行安全阀压力定植检验时,工作现场未布置,作业人员不使用防护用品,放射性和非放射性阀门混用一个效验台,造成了校验设备和非放阀门的污染。因此,在此次大修前,辐射防护部门专门就此问题和作业单位进行了沟通和协调。
在了解作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阀压力定植效验的防护方案,包括场地的布置、人员作业的要求、不同类阀门的作业防护等,彻底消除了作业隐患。
(1)大修前的剂量目标制定考虑不足。在大修前防护部门根据以往的大修剂量情况和作业的清单制定了集体剂量和个人剂量的指标,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此次大修时间比较长,低低水位时间更是以往的3倍,可能会出现维修阀门项目增加的情况,未预留部分剂量指标。
大修前的阀门维修项目约有300多项,实际现场维修增加了100多项。同时单个阀门的作业时间也较以往有所增加,例如,1RCV215VP开口作业,以前大修基本是3天作业时间,此次大修为5天时间,也造成了集体剂量和最大个人剂量的增加。此外由于部分系统的剂量升高造成作业区域的环境剂量率升高。在氧化运行结束后,辐射防护部门发现1RCV除盐床前部门阀门、设备辐射异常升高,1RCV002RF接触剂量由300 μSv/h升高8000 μSv/h,NA215 房间环境剂量升高到 1000 μSv/h,1RCV 阀门间NA214房间环境剂量率也升高到400 μSv/h。在1RX 厂房,1RCV下泄管线剂量升高造成1RX 0 m环廊环境剂量率普遍升高,R148房间的RPE 废液罐的管线接触1000 μSv/h,较以往有很大升高,对1RX-3.4 m环廊造成影响。以上因素导致了本次大修的集体剂量和最大个人剂量都超出了原大修制定的指标。
(2)工作现场布置还有待改进。NA214房间由于有4个RCV阀门作业,防护部门考虑到现场的情况,对作业区域进行了整体的布置,房间的半边布置为临时污染控制区。但在现场的检查中却发现,在W218房间有风机的检修作业,由于拆卸下的设备较多,将部分的风管放到了NA214的污染控制区内,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今后对这样的作业现场的布置应和维修部门进行协调,防止放射性和非放射性的工作现场出现交叉。
(3)作业人员现场行为还需要继续加强监督改进。本次大修中作业人员的行为比较以往大修有了很大改进。但是部分行为仍未达到辐射防护的要求,且部分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违规的行为。主要有作业现场使用工具时对污染工具和干净工具不加区分,造成工具交叉污染;在污染控制区域作业防护用品的使用未达到要求;现场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依然有不按要求收集的现象。
所以,对作业人员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和放松的工作,辐射防护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持续改进,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培养工作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良好的防护意识,才能防止各种防护事件的发生,创造出一个安全、干净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