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2015-03-01 11:36刘宝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子夜茅盾剖析

刘宝杰,于 博

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艺术特征

刘宝杰1,于博2

(1.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 传媒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30017)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剖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社会剖析派;艺术特征;分析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感觉派”的都市文学与心理分析小说流行的同时,文学界出现了一个与其风格不同的小说流派。1933年1月茅盾的《子夜》经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一经出版便立刻引发了文艺界和读者的强烈反响。《子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①。以《子夜》为代表的这种别具一格的都市文学既区别于初期革命文学中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普罗小说,又区别于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其他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社会剖析派”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之前,所谓的社会剖析派泛指上实际三四十年代茅盾及深受《子夜》影响的吴组缃、沙汀、艾芜、叶紫等人创作的小说。上世纪80年代严家炎先生完成了对这一流派的正式命名,严家炎先生将其命名为“社会剖析派”。此后,“社会剖析派”这个名称开始被学界普遍接受并被沿用至今。

“社会剖析派”作家都十分“高产”,短篇精粹,长篇恢宏。不同作家的作品虽风格迥异色彩缤纷,但是作为文学流派,“社会剖析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共同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社会剖析派”区别于其他文学流派的标签。“社会剖析派”小说家习惯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客观理性描写分析社会矛盾,探索展望社会发展趋势,追求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意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题材的选择与开掘具有时代性与重大性;结构布局严密复杂;注重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是“社会剖析派”呈现出的整体艺术特征。

一、题材、主题富有时代性与重大性

“社会剖析派”小说的艺术特征首先表现在题材、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上。“社会剖析派”作家擅长对时代特征进行艺术概括,要求创作尽可能符合历史,贴近事实。这样的艺术追求使得他们的作品一定程度上具有史书的特点。这一特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史传”笔法。“‘史传'”之影响于中国小说,大体上表现为补正史之阙的写作目的,实录的春秋笔法,以及纪传体的叙事技巧。”②“史传”传统的这种影响使“社会剖析派”小说家在历史意识中创作,在这种历史意识的影响驱动下他们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来反映时代全貌。

下面我们就从茅盾的作品和创作实践中具体分析阐述。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吹响了人民反帝斗争的号角,中国的知识青年开始从个体反抗进入群体反抗。茅盾抓住这一社会现象创作了小说《虹》。主人公梅行素的人生经历反映的就是这一社会主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人的心理和社会心理随之发生了变化。茅盾自己也陷入迷茫和悲观,经过观察和思考之后他试图把握契机追踪历史,用小说反映刚刚过去的大革命和革命失败以后社会和人心理的变化。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水到渠成。1930年茅盾将这三个中篇合成一书,题名《蚀》。1930年茅盾在文化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讨论中萌发了“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的企图”。他希望用自己的小说参与融入到社会时代中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反映当时中国革命的整体面貌。《子夜》的创作是和时代需求密切应和的。1932年,茅盾联系当时的经济危机和蚕农破产现象,写了《春蚕》。

如果将茅盾的全部作品按其所描写的历史时代顺序排列起来看,从“五四”运动到40年代末的近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的演变进程、阶级矛盾冲突、重大历史事件、道德风俗的变化都被茅盾的作品悉数囊括。茅盾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沙汀的《淘金记》以四川西北乡镇为故事背景,采用讽刺幽默又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和客观冷峻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四川西北农村的社会风貌。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灾难、闭塞、愚昧的时代特征在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北斗镇”是中国农村社会浓缩的典型。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则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破产的主题。吴组缃在对农民生存状态的刻画中揭示了中国农村破产的真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农民的生活陷入绝境的根源。《黄昏》中吴组缃借助一个回乡知识青年的耳闻目睹展现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中国农村的社会景象。鸦片鬼“家庆膏子”的行乞叫卖;桂花嫂子因为赖以为生的七只鸡被偷而挥刀诅咒;三太太儿子商店破产后因债主逼债而被迫自尽;松寿针匠因失业而发疯,这一些列人物的命运悲剧传达了三十年代农村凄厉郁怒的时代气氛。艾芜的《山野》则借助一个山村的抗日活动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社会复杂多变的阶级关系及不同阶级思想变化的主题。不同作家作品关注的问题及想要表现的主题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主题在当时来讲无疑都具有重大性和时代性。

二、结构布局严密复杂

结构、布局是“社会剖析派”作家创作时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他们非常注重追求小说结构布局的严密化和复杂化,利用复杂巧妙的结构布局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对小说结构、布局严密化和复杂化的构思和创新成为“社会剖析派”小说第二个显著特征。

《子夜》是“五四”以来第一部真正具有宏大而复杂的现代长篇结构的小说。茅盾主张在结构技巧上力求创新精巧避免平淡。他在《子夜》中采用了蜘蛛网式的密集结构,文中多条线索交错辐射发展形成了严密复杂的结构布局。吴荪甫自身性格的发展和与赵伯韬的争斗是小说展开的主线,吴赵的五月合作,六月斗法,七月决战将小说矛盾充分展开并推向高潮;双桥镇的土地革命,工厂的工人运动,都市生活,诗人、教授、太太、小姐们的琐碎生活几条线索同时平行展开与主线相互交织映照。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紧张的气氛渲染构成了《子夜》严密复杂的故事结构。《林家铺子》中茅盾通过对林家铺子倒闭的分析描写影射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动荡、经济危机、战争频繁的时代背景。茅盾将所有的社会因素集中到林老板一个人身上使得故事人物关系复杂、头绪纷繁、情节曲折却不令人感到杂乱无序。茅盾在很多短篇中还采用过开放式的结构,留给读者更多的审美空间。

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采用了明暗线索交织和紧凑结构布局。明线围绕抗日战争期间的兵役问题写地方当权派方治国与土豪劣绅么吵吵之间狗咬狗的争斗,其间波澜起伏,矛盾逐渐激化,揭露了兵役问题的黑幕。暗线写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构集中紧凑,极具特色。小说结构紧凑体现在矛盾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发生在茶馆里且在一个小时之内,情节的展开也是从矛盾尖锐处开始。通过巧妙的结构布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局具有出人意料和强烈讽刺的喜剧效果,同时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腐败。他的长篇三记《淘金》《困兽》《还乡》将中国的城镇乡村社会逐层分析上下打量,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人的心理浮现在读者眼前。社会上层腐朽黑暗,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知识分子的救亡图存共同形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半人半兽的社会结构。

三、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社会剖析派”作家为结构布局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结构布局上的匠心独具并不能完全支撑起整部小说。结构布局仅仅是小说的骨骼框架,小说的完整性还需要“血与肉”的补充,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就是小说的“血和肉”。“社会剖析派”作家在结构布局与人物形象、性格塑造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他们在关注小说结构布局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的复杂性格。小说家对人物形象、性格塑造的重视成为“社会剖析派”小说的第三个风格特征。

人物在茅盾的文艺观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茅盾认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茅盾曾经公开声称:“‘人'——是我写小说的目的”③。茅盾喜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因此茅盾笔下的人物性格大都是复杂的,这也区别于“革命派”小说中人物“正面”或“反面”的单一性格。

《子夜》中的吴荪甫是茅盾小说众多人物中被塑造和表现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吴荪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茅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映照了吴荪甫复杂多面的性格。吴荪甫在与赵伯韬的关系上显得自负而又畏惧;与妻子关系上显得蛮横又悲观;与工人的斗争中显出性格中狡猾却又惶恐的一面。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虽然多变却不离其似强实弱、外强中干的本质特征,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吴荪甫性格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的缩影。吴荪甫的命运悲剧实则是性格悲剧。冯云卿复杂多变的性格同样具有典型性。他是前清举人,自幼接受儒家诗礼文化教育,心中满是仁义道德,但是为了能够在租界生活,他对姨太太的放荡置若罔闻,甚至为了向赵伯韬探听公债市场消息,不惜牺牲自己的女儿向赵伯韬献媚。《腐蚀》中的赵惠明学生时代投身于救亡运动,但是特务的威逼利诱加上自身薄弱的意志和虚荣心使她堕入罪恶的深渊——成为特务。可悲的是成为特务之后她受到了排挤和侮辱,良心受到谴责和煎熬。在这种痛苦与矛盾中她最终选择弃暗投明,营救了即将陷入魔掌的女学生。沙汀《淘金记》里的白酱丹和龙哥这些反面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也极具代表性。白酱丹荡尽家财卑躬屈膝投靠依附于当地的流氓恶霸,因此他为人嚣张跋扈性格粗犷卑鄙老谋深算。林么长子由团总和袍哥首领沦落为流氓头子,人生的大起大落使他变得色厉内荏毒辣阴险。

横断面结构,客观化的描述是“社会剖析派”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方法。社会剖析派作家经常截取一个横断面,把宽广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个断面里来,通过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表现④。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截取了七月十五日宋氏祠堂开会的一两个小时这一场面展开故事和对人物的描写塑造。在这一两个小时内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先后登场亮相,人物的特点被作者剖析的淋漓尽致。商会会长子寿、义庄管事柏堂、区长绍轩、校长翰芝、讼师子渔等人在这一千八百担粮食面前暴露出贪婪无耻的嘴脸。吴组缃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有条不紊的刻画了二三十个身世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和《法律外的航线》也是采用横断面结构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场面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联保主任方治国、刑么吵吵、刑么吵吵的太太、蒋门神、俞视学的出场和人物活动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的。

“社会剖析派”小说人物复杂多变性格的塑造打破了以往文学创作中人物性格单一化的束缚。这也是“社会剖析派”与一般的革命小说的不同之处。此后的周而复、姚雪垠、李劼人等许多作家的创作也都受到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影响,塑造了端方、崇祯、夏之时、洪承畴、张献忠、李信、卢象生、郝摇旗等一系列多变复杂鲜明的人物形象。“社会剖析派”并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不是人为地去编造,而是立足生活真实地深刻地写出性格本身的逻辑,写出生活固有的丰富性,写出作者本身对生活的独到发现。

“社会剖析派”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社会剖析派”小说区分30年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通过对时代性主题的开掘、结构的精心布置以及客观化的描写叙述反映分析广阔社会生活的模式取代了“五四”文学提倡激情、个性和抒发个人感受的文风。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剖析派”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将中国小说的现实主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角度观察,“社会剖析派”作品关照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瞿秋白,鲁迅.子夜和国货年[N].申报·自由谈.1933-3-12.

②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③茅盾.谈我的研究[J].中学生,1936(1).

④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192.

[1]茅盾.茅盾文集:子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

[2]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周锦鹤)

AResearch o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of SocialAnalysisNovel

LIUBao-jie1,YUBo2
(1.SchoolofLiteratur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2.SchoolofMediaand Science,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7)

Socialanalysisschool that isa realism novelgenre has an importantposition in thehistory of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Mao Dun,Wu Zuxiang,Sha Ting,AiWu and others are its representative writers.Socialanalysis schoolmade great and brilliant artistic achievement in the creative practice.Social analysis school formed unity unique artistic styl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m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shap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s.Itmarked thematurity ofmodern novelsand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ofChinese literature.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specific social analysis novels and historicalmaterial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ofsocialanalysisschool.

socialanalysisschool;artistic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I207.42

A

1673-1883(2015)02-0035-03

2015-03-31

刘宝杰(1989-),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猜你喜欢
子夜茅盾剖析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子夜吴歌·冬歌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子夜无眠(外四首)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