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1-051
英语学习中的听力训练居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首位,只有先听得懂才能表达得出。听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有利于说、读、写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日常交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听力是最难的。教师的发音和朗读磁带中的发音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并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听得最多的还是教师的朗读。学生听不懂朗读磁带中的单词发音,因此拒绝听,越是不愿意听越是听不懂。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学生的听力几乎为零。在传统英语考试中,笔试占有更大的比重,所以,英语课堂教学也弱化了对学生听力的训练,这也导致了学生英语听力的低下。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把听力训练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激发学生听的欲望
学生听的欲望需要教师去激发,语音教学中最基本的是准确的语音语调。洋味十足的英语朗读,最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进行英语的语音教学时,要有带着夸张意味的洋腔洋调,最好配上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学生对清甜圆润的声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有的教师说起英语像唱歌一样,学生无论是否能听懂,都会睁大眼睛饶有兴趣地听。教师如歌唱般的语调可以激发学生听的欲望,但是如果都是一些听不懂的单词和句子,那就有可能变成了“催眠曲”。因此,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的时候,必须精挑细选。教师要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情节对话要简单易懂,与学生所学的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写节日时,涉及语文知识;描写季节时,涉及地理知识等。小组间成员的互动,可以使语法学习更有趣味性,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四、巧妙搭配的分配协作互动小组成员
在进行协作互动学习时,教师也要注意协作互动小组中的成员的不同分工。心理学中的角色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协作互动小组中的成员分工不明,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学习任务不能在组内分配下去的话,还会出现少数学生成为观众,不参与协作互动,完全依赖组内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享受他们的思想,达不到协作互动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协作互动小组的学习开始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分组要合理,充分发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为之努力。
如教学现在进行时时,我通过微视频,布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每组各个成员分别写主语(人名如a girl、two dogs,Lucy等)、现在分词(如singing,standing,running等)、方位词(如in the playground behind the door等),然后组长负责收集成员中的词并拼成句子。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但是,很快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句子都是错误的,它们少了be动词。于是,小组成员自己就牢记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be动词+现在分词。在这样的任务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组长负责协调,自然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合理多样的评价协作互动小组的学习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在语法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合理利用评价方式是激励与鼓舞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协作互动小组学习的特点,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组内成员互评,还可以完成任务后上传到班级平台中进行小组间群评,定期推荐出最佳协作互动小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能随时给予中肯的补充性评价,并给予进步及优秀的协作互动小组一定的奖励。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翻转课堂这一学习理念之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学生通过组成协作互动的小组进行学习,在与他人协作互动中,能更好地在群体里享受互动的乐趣,同时也能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网络环境中,协作互动小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学习,这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协作互动小组成员可以克服家住得远这些难题进行远程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够真正从协作互动学习中得到信任和激励,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特约编辑 陈兮琰)
听懂文意后,会很兴奋地交流交模仿复述。
如教学《Our animal friends》这一课时,学生最喜欢小动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尤其是本单元提到的小动物。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学习的欲望比较高。之后,教师播放听力材料《How to protect animal》。学生由熟悉的内容拓展迁移,听的难度降低了,学的欲望增强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How to protect our animal friends?”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听的内容总结出来,如“Stop killing the rare birds and animals.”“We have to give the animals a comfortable space to live.”教师在做听力训练的时候,最好做类文阅读,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听的欲望较高,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英语的学习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听和说没有训练的氛围,所以大多是“哑巴英语”。现在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但是渠道仍然比较窄。如课堂学习听教师说,课间交流听同学说,重点训练听录音带,平时在家听学习机。学生英语听力训练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材料,也没有恰当的氛围,当然就没有可以养成的习惯。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听说的时间,在听录音的时候让学生认真听,认真跟读。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对单词的发音掌握比较准确。熟读即可成诵,学生跟读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地记诵。课堂上养成的习惯,课后听学习机的时候也会跟读背诵,这就是“听”的好习惯。
如教学《What do they do?》时,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跟读对话,并模仿语音语调朗读。教师在学生跟读时,学生分清角色,并尝试表演对话。教师还要运用竞赛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当学生爱上朗读,听力就成了他们练习朗读的有效途径。听录音跟读《Cartoon time》,学生很自然地跟读记诵,很轻松就可以完成听力训练题。只有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学生才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提高学生听的技巧
听力训练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跟读。无论是跟教师读还是跟录音读都是正音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单词的正确发音,在听的时候就可以提高准确性。在学习简单的课文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听录音复述课文。第一次听的时候可以看着课本,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再听,之后复述课文。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听力时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短文,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快速大量摄取文中的信息,并筛选出问题的答案。《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能够做出适当反应,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另外,“听”和“写”的结合也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措施。如“听写单词”,这是我们惯用的方法,高年级学生不仅要听写单词,还应该听写句型对话。教师可以根据所听写内容的难易程度,让学生第一遍聚精会神地听,第二遍听的时候要让学生开始写,第三遍让学生再听,检查拼写的正确性。每天都有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力一定会提高。在听写《At weekends》时,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几个单词,还应该听写对话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I often go climbing.Sometimes I do housework.”只有把单词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与别人交流;只有多积累对话语句,在听力练习时才可以听得准,理解得深。简单的短文,教师在读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给学生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听写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四、保持学生听的兴趣
学生有了“听”的习惯,掌握了“听”的技巧,还要保持更长久的“听”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听的时候,让学生拥有一种愉悦的感觉。学生在听的时候,思维的火花不断飞溅。教师要避免“疲劳听”和“无趣听”。听力训练不是朝夕之功,是一个长期工程,每天训练一点点,日积月累方可提高。即使是考前也不能集中训练,避免学生听力疲劳而失去兴趣。听力训练的材料可以是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听完以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喜悦感。比如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可以创设情境,根据听力材料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应该不吝鼓励,激发学生听的动力,促进学生听的兴趣的无限延伸。
学生从学英语开始对朗读磁带中的英语朗读就有一种由衷的喜爱,会不自觉地跟着朗读磁带去读,但是这种兴趣的保持需要教师的智慧引导。如《At Christmas》这一单元,本来就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节日的特殊感情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教师读课文,让学生筛选信息“What’s the present?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Christmas present?”学生也想知道“圣诞礼物”是什么,所以在听的时候会很认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创设出节日的气氛,激发学生听读的兴趣。
听力的提高是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的有力保证,只有听懂别人的意思,方可与人交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多听多写的好习惯,并选择趣味性比较高的短文作为听力训练的材料,尽可能更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听力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特约编辑 陈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