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陈雪花
卢梭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要求“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虽然现在许多幼儿园开展了户外自主游戏,但很少发现其价值所在,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懂得如何把户外自主游戏的理念转化为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 导致转换中显出极大的不适应。于是出现了放纵型和形式型两种极端。
那么,教师要如何理性支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
游戏需要开放的、多样性的户外场地,如我园的小花园和小屋子、沙水池、小树林、涂鸦墙、种植园、防腐木储藏房等,都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首先,要对我园户外场地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尽可能挖掘现有可利用的空间、材料等,使得环境充满自然气息且安全可靠,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如我园的沙水池边上设有攀爬的木梯,可以满足钻、爬等需要,下面可以玩沙,经过“ 曲桥”可以去玩水,从高处往低处引水等。又如,小树林中有温馨的小屋子,旁边有系列大小型玩具,幼儿在小屋里玩家家,出了门,又去爬大型“ 多功能滑梯”(当作“ 爬山”),“ 爸妈”背着娃娃带上备好的午餐到山上旅游,走过拱形大型器械(当作“ 拱桥”),过了桥,来到公园的草地上野餐等。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宽松的人际环境,和幼儿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学。
(1)游戏开始时,教师要把游戏的基本权利还给幼儿,幼儿自己做主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玩伴,自己布置场地。只有这样,幼儿才会主动投入游戏,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
(2)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确定玩法,必须做到:
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常规,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使用的物品,尝试想出与众不同的游戏方法,对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弄坏物品的行为,不指责。
在游戏中,教师不是引领而是要跟随幼儿,最大限度地避免压制、干扰幼儿的意愿和想法。只有当幼儿遇到自己已经尝试解决却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才可以合理地予以帮助、支持。
例,小班幼儿在小花园里自发玩“ 买米”:“ 爸爸”去买米,在途中摔了一跤,于是米(用小石子替代米)全撒在了小花园的泥地上,赶紧连米带石全抓进盘,看着米和土混合在一起,又全倒出来,反复几次仍没办法分离米和土,面带颓丧地过来找老师,这时老师把草地上的篮子递给他们,他们不要,过一阵子,另一幼儿过来把把米土混合物倒进篮子,发现土从篮子的底部漏下去,而米却留在篮子里,成功进行了米土分离,这孩子欢呼雀跃,大声地叫起来:米和土分家了! 其他幼儿都围过来看。教师在游戏中给予合理帮助,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看起来“ 低效”的帮助,却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的发展。幼儿真正解决问题需靠自己的尝试、努力,教师必须尊重幼儿自己的意愿、兴趣,跟随幼儿“ 玩”的节奏,学会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去等待幼儿,并提供适宜的条件、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去感知、想象、探索、思考,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走弯路、犯错。
当幼儿专注于游戏时,不出现人际纠纷、安全隐患等情况,教师只需旁观和沉默;当出现违反活动常规等明显不当行为情况,教师应当出面干预或制止。但不这样判断游戏效果:如角色表演是否逼真?动作是否熟练?任务完成是否圆满等。教师应当判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否获得愿望的满足和快乐的体验。当有幼儿游离于游戏氛围外,表现出心不在焉和无所事事时,教师应参与到游戏中,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关注他,吸引他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3)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让幼儿自己收拾整理玩具,自己为下次的游戏做准备。
(1)材料具有多样性,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组织“ 建”的游戏时,师幼一起收集“ 建”的多种工具和材料,有小平板车、小运货车、小推车等;有长短、粗细、宽窄、形状、大小等不同的木块;有各种饮料瓶、食品罐、废弃桶等。让幼儿在“ 建”的过程中,练习小肌肉的协调、感知比较各种工具与木块之间的关系、探究“ 建”中的各种排序方法等。
(2)材料具有可塑性,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在户外投放“ 巨大塑料白色桶”,喜欢画画的孩子,将它当成涂鸦桶,在桶内外涂画起来;喜欢运动的幼儿,将它当成“ 大滚筒”,爬进去滚动起来;喜欢乐音的幼儿,围着它敲打起来……可变化的材料,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创新的空间。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考虑需要增加的材料,发动幼儿、家长与教师共同收集低结构的材料。因废旧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是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以物代物,推进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游戏服务,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创新能力。如在组织幼儿玩自己制作的纸球时,鼓励幼儿多样玩:“ 纸足球”“ 抛接纸球”“ 纸球子弹”等,有幼儿相约把纸球放在操场的白砖上,把“ 纸球”当成“ 小鸭”,喊口令比赛赶“ 小鸭”;有幼儿相约把纸球放在操场边的台阶上,说:我们要赶小鸭下楼喽;有幼儿抱着放材料的篮子,一字排开坐在升旗台的台阶上,开始玩“ 球买卖”的游戏,吸引了好多幼儿来“ 购买”。
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教师要尝试去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从幼儿的角度来调整游戏并给予支持。例如,开始时,中班幼儿很有兴趣地在自己建构好的“ 公园”各条道上走着,参观着,聊着。过了一会儿,孩子们觉得没劲了,调皮的子博故意去碰前面的泽州,泽州很快就溜开了,子博不甘心还去追,在公园的道上追跑起来,一边的梓豪为泽州加油,并说:我们来玩“ 打野战”吧。其他的孩子看到了,都参与其中,有的在一旁叫嚷道:“ 子博!你来打我呀!我还有命啊!”冷清的场景立即变得活跃起来。教师看到幼儿自发产生的新游戏,鼓励幼儿创新,不仅没有打断孩子们的游戏,而且过去提醒道:“ 这新游戏真不错,被打到就少了命! ”“ 对的,如果没命的人就停止游戏一次! ”连平时不大言语的沐玲也急忙补充着,孩子们很聪明,三言两语就推进了游戏。在接下来,随着幼儿游戏水平渐渐提升,惊喜地发觉孩子们增添了游戏情景,收集了一些有关“ 野战”的材料,如望远镜、草帽、皮带等材料,情景上更进,推进了游戏。
总之,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要给予理性支持:要懂得创设宽松的环境、投放有效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激发孩子与大自然积极互动,提升每个孩子在亲身体验后的经验,让户外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