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剑明
实践论和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文/陈剑明
摘要:毛主席一九三七年在《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实践论》一文中着重强调了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奠定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基础。当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地按照党的相关章程规定,严格组织建设的纪律,另一个方面,对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某些方面,可以根据《实践论》的理念,进行一些有益尝试,让学生党支部在整个高等学校学生群体中起到更先进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实践论;学生党支部
实践论认为,人的学习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间接学习,学习的内容来自于他人总结的资料;另一种学习方式是直接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来自于实践者的自我总结。
(一)感性到理性的渐进
怎样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逻辑关系,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的命题。感性认识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感官认识,表现为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以及大脑里粗浅的认识。《实践论》中感性认识的定义如下: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我们认为他是对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而得出的概念式的结论,他反应了事物的内部联系,抓住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通过多次感性的认识,可以逐渐找到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总结出概念性的结论,也就是我们说的获得理性的认识。这是我们大家都已经掌握的认识观。这里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即使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观点,也从内心深处认同它,但仍然会经常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在于,我们常常不能很好的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将这两种认识混淆的后果就是我们要么在实践中停在了初期阶段,要么在已经获得结论的时候仍然重复实践过程。第二个错误是第一个错误的延伸,或者称作第一个错误的高级阶段,即我们很多时候顽固的认为理性认识就具有完全的正确性,当我们认为自己到达理性认识阶段后,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再质疑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性,或者更准确地说——时效性。
正如毛泽东思想中提出的螺旋向上发展的历史观一样,认识也始终具有不断发展的特性。感性到理性的渐进,的确如此,但这条渐进的道路并不是一条单行道的样子,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事物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始终局限在单方向的渐进思路上,我们的认识很难有着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的实践活动也会遭遇挫折。
(二)工作和工作总结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如前文所述,我们的工作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类型。工作的过程增加了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在开始时也是感性的,例如,我们的工作是轻松的或是有挑战的,我们的工作是处理案头的文件或者是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等等。因为在不断的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感官始终在积累着感性的认识,我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可能千头万绪,在真正坐下来仔细思考并加以整理之前,我们也没办法对自己的工作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常见的问题:“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工作上会有发展吗,这种发展是什么样的呢?”
于是我们常常要用到工作总结这种工具,将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感觉、想法以及认识集中起来,用我们的思维进行整理分类,进一步进行分析,形成系统,形成相对更偏为理性的认识,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并且,由于工作是一个社会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决定了这种实践会占据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于是不仅现在各个雇主会将工作总结作为提升员工工作素质的工具之一,善于工作的人们也经常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工作的总结。而且这种总结,同之前所说的理性认识一样,具有发展的特性,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事物发展变化,会不断地产生变化。
(三)工作总结与间接学习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怎样做好工作,也是从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的。这些关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是来自于他人的告知,而是从每天每小时的工作实践中慢慢被个人所发现。工作总结这种东西,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直接经验,是一段时期内关于工作方面的心得、想法、教训的总汇。
很多人喜欢在工作中不断体验不断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更加有效的工作。“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在我们参加工作之前,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工作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对我们可能要进行的工作进行了专业性的了解和学习。这个阶段,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此外,间接学习也发生在我们开始工作生活之后。以工作总结为表现形式的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是我们有效开展工作的两大保障。和上文相同的道理,直接和间接学习也表现为一种动态发展的形式。我们利用的工作总结往往是较新的,我们阅读的书籍也希望是有现时代性的,我们请教的前辈更多的是现在在某个方面表现杰出的。工作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总结和学习也当然随之不停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如果从以上认知的角度去看,既要有根据党既定的章程纪律进行组织建设的部分,也要在实践中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并通过实践纠错,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功能,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
在作者的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党支部的
在这个制度的初期设计中,作为一线工作的新生班导师助理主要工作是在新生的大一学年对负责的新生班级进行指引,除了对学校以及学院的一般设施和规章制度进行普及教育外,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提高新生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适应度,以及通过同龄人的角度,熟悉班级同学,遴选优秀的学生后备干部,帮助较后进的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了使得所有的班导师助理都能够符合工作的要求,在实践工作的选拔过程中,除了咨询带班辅导员的意见外,党小组的成员也要给出相应的意见,从而保证选择最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导师助理的职务,执行班导师助理的职能。教师党员,主要是辅导员老师,主要负责对党小组成员的日常指导,对小组成员收集的意见和问题给予解答。这样的一个制度设计,初期主要是根据以前的工作经验以及通过向其他高校学习类似经验,整理后加入符合自己情况的元素而得以成型。随后,根据实践论的原理,将方案投入实施。
方案实施后,通过班导师助理的反馈和学生党小组成员的整理收集,根据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第二年的方案中,又加入了几项新的设计,包括在上一期的班导师助理中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到学生党小组中(只是在该项工作中),负责对新一期的班导师助理开展选拔;学生党小组要每个月聚集所有的新生班导师助理,进行本月的工作总结,新生班导师助理进行个人总结,并提出改善意见,同时开展新的培训,传达党组织和学校学院的最新要求,对班导师助理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培训;优秀班导师助理在有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优秀团员向党组织推荐等等。如今,新生班导师制度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修正过程,已经成为我院的一个常规制度,这项制度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这样的工作流程,实际上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有不少人在工作中都采取了这样的工作方式,也使得自己的工作可以不断的向前推荐。但是,许多人本身只是在工作中将这种方式作为一个工作习惯,目的性不强,对总结再实践的要求也不明确,从而不能使这种方法最大程度的推进工作。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要大量的接触党务工作,尤其是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通过不断的优化学习,实际上已经将这种工作模式嵌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生的教育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验证的工作模式,笔者认为不但可以优化具体工作的成果,也能通过实践教育,让参与的学生也能养成良好的实践学习习惯,达到在课堂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和香,陈少雷.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 (01)
[2]李维武.新发现的李达著作《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 (03)
[3]王南湜.《实践论》的实践哲学阐释——纪念《实践论》发表70周年[J].哲学动态.2007 (12)
[4]陈龙.毛泽东实践智慧研究[D].湘潭大学.201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许全兴.应重视改造世界规律的研究——纪念《实践论》发表七十周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 (05)
作者简介:陈剑明(1976-),男,汉族,广东省湛江市,本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