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反对官僚主义》一文诞生的前因后果

2015-02-28 02:53张秋兵
党史文汇 2015年2期
关键词:病根官僚主义病症

张秋兵

1922年列宁指出:“共产党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70年后这句话一语成谶。使苏共亡党亡国的,不是西方的坦克大炮,而是苏共自身脱离群众,“成了官僚主义者”。在我国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一次提出并且轰轰烈烈开展反对官僚主义之际,周恩来在1963年5月29日所作的《反对官僚主义》报告再次被学者专家媒体拿出来学习研究宣传。但人们总是囿于文章本身的2300字,而忘记了文章的“前因”和“后果”。

前因:“跃进号”轮船沉没

《反对官僚主义》诞生的“前因”,就是1963年5月1日的“跃进号”轮船沉没事件。1958年大连造船厂只用了短短58天,建造出我国第一艘万吨轮,在造船时间上创造了世界造船新纪录,船厂给这艘万吨轮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跃进号”,并特制一枚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纪念章。“跃进号”代表了当时中国的造船水平和工业形象。媒体载文欢呼,邮电部还发行特种邮票。然而不久,1963年,“跃进号”触礁沉没,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跃进号”的跃进式诞生和“跃进”式沉没成为大跃进时代的缩影。 20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世界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2013年“跃进号”沉没50周年,我国官方、民间都没有任何纪念活动。“跃进号”正被人们遗忘。

而1963年的“跃进号”事件曾经让周恩来“彻夜未眠”。据《周恩来年谱》记载:1963年5月份,周有14天都在处理“跃进号”事件。5月1日,周得悉“跃进号”在由青岛首航日本途中突然沉没后,立即指示海军派军舰前往出事地点营救。5月2日、3日、7日,四次约有关负责人谈话。有获救船员怀疑:“跃进号”是否因敌人发射两枚鱼雷袭击沉没。5月8日,周恩来主持中央会议,讨论此事,并同意调查小组提出的关于沉船原因“极大的可能性是触礁”的判断。5月9日,周再次致信毛泽东,提出:“‘跃进号遇难事件,取得教训极大,首先暴露了交通部门的严重官僚主义。”10日,又到杭州向毛当面报告。12日,又冒着浓雾飞往上海,听取东海舰队和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的汇报。他说:“‘跃进号沉没事件,已成了国际事件了。对于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的要抓;你们这些当司令、当政治委员的,也要亲临第一线,不能只交给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当天,还到海军第六研究所观看潜水员前往救援前做加压试验,提醒必须周密考虑潜水员的安全。13日,还检阅了将要出海救援的编队舰只。17日,在北京再次召集新华社、交通部和解放军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开会,针对调查工作中可能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18日,出海编队从上海起航,19日到达调查作业区。从20日上午开始,周恩来收到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报告。24日,出海编队向周恩来报告了调查结果,最后说:“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可以证实‘跃进号确系触礁而沉没的。”

“跃进号”沉没完全是官僚主义造成的灾难,正如周恩来所指,“首先暴露了交通部门的严重官僚主义”。在该事件发生前后,交通部门连续发生多起事故。为此,交通部长王首道请示:结合“跃进号”事件召开一次电话会议。5月24日,周恩来仔细审阅了报来的《电话会议计划》,批示道:“同意。有点意见,见批注。”周针对所述“会议内容,主要是号召直属企事业及地方交通系统,立即行动起来,坚决接受‘跃进号的沉痛的经验教训”后批注:“什么叫作‘行动起来,太抽象了。应该要求交通部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和地方交通系统,首先是电话会议所提到的各单位,将报告中要点、事故及其经验教训和紧急措施,向各单位全体职工进行传达,动员他们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实施。一句话,就是有领导地走群众路线。首长带头,大家动手,同心协力,保证安全。去掉官架子,建立新风气,这是交通部‘五反的中心环节。”“五反”指的是1963年初中共中央提出的在城市中开展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运动中还专门提出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重点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分散主义、反铺张浪费斗争。而1963年“五反”运动正是《反对官僚主义》一文“前因”的间接原因。

交通部5月27日安全生产紧急电话会议开过后,周恩来于次日听取薄一波汇报工业交通各部领导干部开展上述“三反”斗争的情况,详细审阅了《工业交通各部(局)“五反”运动情况简报》,并在上面批示:“一波同志:听了你今天的汇报,又看了这个简报,工交各部领导的‘三反阶段算是搞开了。我看,领导‘三反洗澡的重点应是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而不要在小事、细节上滑过去,我明天也要讲讲。”“明天也要讲讲”的即5月29日的《反对官僚主义》这篇报告。

前前因: “官僚主义今天反掉,明天又来”

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诞生前,中共中央就一次次组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在每次政治运动中都以阶级斗争的雷霆之势严惩官僚主义。 其中包括:1950年的整风运动;1951年12月到1952年10月的“三反”运动;1953年的“新三反”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1960年农村的“三反”运动。

然而,经历多次暴风骤雨式运动的打击,官僚主义却“打而不倒”。

正是“官僚主义今天反掉,明天又来”,甚至“今天也没有反掉”的现状,促使周恩来在1963年的又一次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中感到有必要系统地分析并批判官僚主义,这也是这篇《反对官僚主义》报告诞生的时代背景,或者说是“前前因”。

后果: 无后果

《反对官僚主义》这篇报告指出了官僚主义的性质,分析了官僚主义的历史根源,系统细致地描绘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如此全面而深刻地分析、批判官僚主义在中共领导人中绝无仅有。《反对官僚主义》是周恩来一生关于官僚主义所有论述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也是迄今为止中共领导人对官僚主义所作的最系统细致的论述。

然而,这篇报告在1963年有“前因”,却无“后果”。1963年开始的“五反”运动渐渐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替代,而社教运动则是“文革”的前奏。报告当时并未公开刊登,也没什么社会影响。在1984年之前,这篇报告再未被任何人或媒体提及过。

“跃进号”事件的直接后果是:周恩来对国内的造船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当年11月,周恩来批准了利用2000万美元银行贷款在国外购造远洋船舶的决定,并指示财政部将“跃进号”全部赔款125万英镑(350万美元)拨交对外贸易部为交通部买船。

1963年后,周恩来再无反对官僚主义的系统言论,1963年的这篇报告公开刊登是在20年之后。1984年8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周恩来的《反对官僚主义》一文。文章《题解》指出:“这是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关于反对官僚主义部分的要点。至今仍有极大现实意义,值得在整党中认真学习。”当时,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整党运动(1983年至1985年)正在开展,《人民日报》刊登20年前的这篇文章,是将之作为整党运动中的学习材料。

尽管1984年《人民日报》就号召学习这篇报告,尽管30年来众多学者专家潜心学习研究、无数党报党刊大力宣传这篇鸿文,但反官僚主义收效如何?值得深思。

当时的历史局限

今人绝不能用当今眼光来“苛求前人”,前人的伟大也完全轮不到今人拔高一篇文章来贴金。《反对官僚主义》开篇第一句便给官僚主义下了诊断:“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

文章指出官僚主义政治病症的思想病根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产。中国长期是封建社会,一百年来又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官僚主义更是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指出了历史根源、思想病根,却没有提及现实政治病根。而早前,周恩来就曾揭示出官僚主义的现实政治病根是“集权集的多”“缺乏民主,忽视民主”。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就体制问题发言:“集权集得多也有好处,就是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搞起来了。但是,也有毛病,也带来了阴暗的一面,就是容易缺乏民主,忽视民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很容易生长出严重的官僚主义,把旧社会残留下来的东西保留下来,甚至更浓厚起来。”1956年,刘少奇也强调,要通过扩大民主来反对官僚主义。当年9月,刘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反对官僚主义》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官僚主义政治病症的20种症状,在2300字的文章中,有1900字是描述20种病症的,占全文的83%。然而,文章在给病症定性、详细描述病症后却未开出治疗病症的处方。而在7年前周曾经为官僚主义开方拿药。1956年7月,周在中共上海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专政要继续 民主要扩大》报告,指出:“政府应该让人民代表批评自己的错误,承认应该承认的错误……西方议会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发现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允许唱‘对台戏,当然这是社会主义的‘戏。”还指出:“中央与地方尽管是上下关系,必要时也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就是从两个方面看问题,来完成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样做能够推动我们的工作,减少官僚主义。”当时,毛泽东也号召:“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然而,第二年,即1957年,55万人被错打成“右派”的“反右运动”证明了当时“对台戏”是唱不成的。而周本人也因反冒进,与当时的形势唱对台戏,在1958年南宁会议上被毛泽东公开严厉批判。

毛泽东也曾对官僚主义进行过描述,那是在解放前的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上,谈到官僚主义,念了一首咏泥神的旧诗。毛泽东说,除了三餐不食这一点不像外,官僚主义者的其他方面都很像一座泥神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对政治病症的病根和处方,周恩来只能是知而不讲。在当时的特殊政治气候下,周深知:讲了不仅没用,而且会因言获罪。4年前即1959年7月庐山会议,针对大跃进的恶果,彭德怀一针见血地说道:“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7月14日,彭给毛写了那封谏言信。7月23日,周在与彭的谈话中具体谈到了当时形势的困难。彭说:“这些情况为什么不到大会上讲一讲呢?”周:“开始就讲这些困难,像诉苦会了,误会成泄气不好。”彭:“你们真是人情世故太深了,老奸巨猾。”周:“这是方法,不是1956年犯了反冒进的错误吗?当时是冲口而出的,没有准备好,跑到二中全会讲了那么一通。应当谨慎,吸取教训。”周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就已吸取1956年反冒进的教训,讲究“方法”和“谨慎”了。而不讲方法、不谨慎的彭则被彻底打倒,周也迅速看到彭被打倒后的上千万人成为饿殍的恶果。1963年的周不会不知官僚主义政治病症的病根就是政治体制上的“缺乏民主、个人崇拜”。但迫于当时的党内形势,只能“知而不讲”了。

必须指出的是:1984年《人民日报》刊登的《反对官僚主义》并非1963年周恩来报告的全文而是“要点”。文章最后一句是“我们绝不能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到此文章戛然而止。而《周恩来年谱》在这最后一句下面还记录了:“并提出,要克服官僚主义的弊病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组织、经济这四项基本建设。”但它并未再作进一步的介绍。或许,周在当天报告中对这四项基本建设有着具体的阐述。

“政治病症”必须政治解决

50年前的《反对官僚主义》历史文献并不能作为历史遗迹来看,文献虽有其历史局限,但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性质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政治病症”,这个定义一语中的、振聋发聩,“至今仍有极大现实意义”,对于当下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有方向性、路线性的指导意义。

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就必须针对领导机关改革领导制度。1980年,邓小平就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强调:“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还指出了官僚主义的24种表现,痛批:“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建国65周年,官僚主义造成的灾难又何止一个“跃进号”?其实,邓小平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就将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反面进行了批判,为“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 ”,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必须健全党的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使党的和政府的下级组织,有充分的便利和保证,可以及时地无所顾忌地批评上级机关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使党和国家的各种会议,特别是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开展批评和争论的讲坛。”1980年邓的“无法容忍”与1944年毛泽东的“泥神比喻”,以及1963年周恩来的“20病症描述”一脉相承,特别是邓小平明确指出了毛周所没有指出的官僚主义的“总病根”——“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然而,改革开放30年,邓所指出的“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总病根并未根本除掉,仍待大力改革。

官僚主义是“政治病症”,就必须政治解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绝不可能靠政治运动或阶级斗争甚或靠思想教育运动根治。1986年邓小平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历史已经说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只有依靠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根治官僚主义政治顽疾。此活动若仅是思想教育而不根治“缺乏民主,忽视民主”的政治体制痼疾、“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的总病根,既刹不住“四风”也打不倒官僚主义。只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让“跃进号”事件不再N次发生,才能改变“官僚主义今天反掉,明天又来”的恶性循环,才能让周恩来的《反对官僚主义》在半个世纪后终有“后果”!

(责编 雷蕾)

猜你喜欢
病根官僚主义病症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青春期病症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一秋三分寒 病根最难缠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病根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