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禧 杨爱萍 王学武 杜苏丽 古丽排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长期患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并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不良的心理问题又可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病情产生积极影响。2012—2013年,我们对63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并与常规护理5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确诊。中医辨证依据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及痰饮阻肺证。
1.1.2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自愿参加,并能积极配合完成本研究。
1.1.3 排除标准除外2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121例均为我院中医科慢性心衰住院患者,按照随机盲法对照原则分为2组。中医护理组63例,男27例,女36例;年龄54~75岁,平均(61.21±9.32)岁;病程3~8年,平均(5.12±1.61)年;NYHA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14例,Ⅳ级38例;气阴两虚证24例,气虚血瘀证17例,痰饮阻肺证22例。对照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55~80岁,平均(62.40±10.45)岁;病程3~9年,平均(4.92±2.39)年;NYHA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35例;气阴两虚证20例,气虚血瘀证18例,痰饮阻肺证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低脂、低盐、低热量,高蛋白、高纤维、清淡易消化饮食。患者适当休息,根据病情决定活动量,保证充足睡眠。心功能Ⅱ级者,要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强调多注意休息,增加午休,轻体力活动;心功能Ⅲ级者,要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保证充分休息时间,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心功能Ⅳ级者,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由他人照顾,可协助患者在床上肢体被动运动,病情好转后可鼓励患者轻微运动。限制饮水,尤其是夜间饮水,以免影响休息。指导患者定时排便,预防便秘,以免排便用力过度加重心脏负担。帮助患者分析不良情绪或异常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患者不同性格予以开导劝解。使患者尽量做到喜怒有节,对不良情绪能合理控制,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针对患者对疾病及治疗存在的疑惑,要耐心详细讲解,消除患者顾虑,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常用药物的名称、服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
1.3.2 中医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辨证施护。
1.3.2.1 气阴两虚证本证多为气虚日久,心脉痹阻,加之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利尿剂等,燥热伤阴,渐致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自汗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此证以心功能Ⅱ级者为多,病情较轻。护理原则:补益心肺,益气养阴。护理措施: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以防感冒,汗出后要及时擦干。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避免肥甘厚味,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可食用黄芪粥、山药粥,麦门冬当茶饮,日常可适当食用人参、大枣,以助益气养阴。气短乏力时可补法针刺足三里(双侧)、气海、中脘穴。睡前用温水泡脚,以利于睡眠。此证患者多因病情日久,出现悲观心理,导致性格内向,精神忧郁。《素问·举痛论》云:“悲则心系急……”说明情志因素对心功能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告知其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还要家属配合,从情感、生活等方面多理解、关心、照顾患者。组织患者多参加适宜的文娱活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情志转移,摆脱忧郁,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心神共养,身心并治。
1.3.2.2 气虚血瘀证本证多因气虚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而致。可见心悸气短,胸胁作痛,下肢水肿,面色晦黯,唇青甲紫,舌紫黯有瘀点,脉涩。此证以心功能Ⅲ级者为多。护理原则:补气活血。护理措施:饮食宜优质蛋白质及易消化的温补之品,低钠饮食。多食用五谷杂粮、蔬菜(芹菜、菠菜除外)、豆类、水果、植物油。限食或少食盐、海味、各种含钠饮料及其他含钠高的食品。胸胁作痛时要及时休息,并按摩双侧心俞、至阳、内关,每次5~10 min。下肢水肿者不宜久坐久站,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15°~30°。每日温水泡脚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此证患者多焦虑,对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多有顾虑,对治疗缺乏耐心。护理时应重点向患者讲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讲解要专业,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3 痰饮阻肺证本证多因心肺气虚日久,痰邪留伏而致。除气急、胸闷外,多见喘促咯痰,胸脘痞闷,纳差,舌黯淡,苔白腻。此证以心功能Ⅳ级者为多。护理原则: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护理措施:病室要安静,不宜潮湿。中药汤剂要温服。饮食以素食、易消化半流食为主,可食用薏苡仁、粳米、白萝卜熬粥等以化痰。不宜进补,不能食用肥甘厚味,以免助生痰湿,亦不能食用辛辣燥热之品,以免伤阴加重病情。肥胖者要控制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要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可用陈皮、茯苓炖鲤鱼化痰,亦可按摩足三里(双侧)、中脘。此证病情较重,患者对疾病愈后缺乏认识,认为不易治愈或愈后不良,易紧张不安。因此,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不安等心理非常重要。护士要多关心患者,让其有被重视的感觉而产生安全感,心情舒畅。根据中医情志相胜法,按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即“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结合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易接受理解的方式和语言,对其病情进行专业的解释说明,防止精神刺激,提高其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水平,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从而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促进疾病早日转归。
1.4 观察指标由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护士采用问卷跟踪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生活质量调查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2],共21个问题,统计各问题得分,相加后得总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低。心理状况采用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3],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方面的问题。每位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以每个症状的评分按其严重程度不同计为1、2、3、4、5分,最后将各症状分数相加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差。
1.5 心衰疗效标准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及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及以上[2]。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心衰疗效比较中医护理组63例,显效29例(46.0%),有效23例(36.5%),无效11例(17.5%),恶化0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58例,显效31例(53.4%),有效19例(32.8%),无效8例(13.8%),恶化0例,总有效率86.2%。2组心衰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
2.2 2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出院后1个月,2组各证型患者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入院时降低(P<0.05),且2组组间同证型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低于对照组。
表1 2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心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对照组(n=58)中医护理组(n=63)个月气阴两虚证20.18±5.1410.17±2.25*22.32±4.985.31±1.57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入院时出院后1*△气虚血瘀证32.45±4.3515.57±5.85*34.29±6.648.71±3.37*△痰饮阻肺证40.83±12.8924.56±10.47*45.86±10.2611.19±4.39*△
2.3 2组患者SCL-9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分,±s表22组SCL-9量表评分比较
分,±s表22组SCL-9量表评分比较
与本组住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对照组(n=58)中医护理组(n=63)个月气阴两虚证10.36±4.175.25±1.38*12.36±5.973.14±0.89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入院时出院后1*△气虚血瘀证16.55±5.3410.78±5.75*15.22±6.736.37±2.84*△痰饮阻肺证20.09±6.7412.18±6.29*19.57±4.349.41±3.75*△
由表2可见,出院后1个月,2组各证型患者SCL-9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且2组组间同证型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低于对照组。
慢性心衰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心神疾病,病因复杂,有虚有实。临床上采取单一的程序化护理模式忽视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差异,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中医学认为,心衰可从胸痹、心悸、真心痛、喘证等方面来论治。病因多为老年患病,年老体弱,心气虚衰,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瘀血内阻,水湿内停,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其病位在心,涉及心、肺、肾三脏[4]。本研究以慢性心衰最常见的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及痰饮阻肺证3型为研究对象[5],更能普遍说明辨证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采用辨证护理后心功能改善与未采取辨证护理效果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量研究。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角度来看,采用辨证护理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健康,对病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因为辨证护理在从整体上把握认识疾病的同时,还根据患者个体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起居、饮食、情志护理,在促进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同时,还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护理,坚持自我管理,合理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5:133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0.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6.
[4]张艳,宫丽红,钱新红,等.慢性心衰中医分期分级临床辨证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01 -802.
[5]刘娟,谢传荣.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7-8.
(本文编辑:曹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