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
(吉林昌邑区延安路小学吉林132000)
从辩证施教视角探析小学教育误区
刘然
(吉林昌邑区延安路小学吉林132000)
在教育实践中却经常陷入被动无效的误区,究其根源,是教育理念持有者片面夸大了自身教育的有效性和排他性,在教育实践中,面对众多具有差异性学生个例时,单独应用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经常显得事与愿违和无能为力。
小学教育辩证
关于小学教育方面的理论很多,课题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论述不可谓不深,阐述不能说不精,剖析不可说不细,笔者拜读之后,总有醍醐灌顶之酣畅,茅塞顿开之意觉,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对每一名不同的学生,感受每一个差异的个体,又有太多的变化和不确定让我彷徨,令我迷惑,使我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总结小学教育的误区,让我从辩证施教的视角去解锁小学教育的迷芒。
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匮乏理论,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哪些,做了多少呢,说到这里,每名教育工作者可能会有太多无奈,吐太多苦水,会摆很多貌似足够充分的理由去佐证我们的尽心尽力,去彰显我们的无怨无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体制机制问题,最坦然的释怀理由是:顶层设计问题。以小学素质教育为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常发出这样一些牢骚:上面天天让我们给学生减负,要减少作业,取消期中考试,增加体育课时和内容,但矛盾也来了,学生学习包袱减少了,学习热情也降低了,学习成绩也下去了,小学又是打好知识文化基础的关键期,而中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机制又没有根本的改变,小学阶段知识文化根基不牢,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延长体育课时,增加课程内容的话,接下来面临的体育课安全问题又成为小学教育的隐忧,一个家庭一个宝,出了问题不得了。以上顾虑就成为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创新、不敢创新的理由,这些貌似成立的理由仔细反思,里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结合,口号与行动关系理解的误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用辩证思维去理解、考量、实践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首先,我们不能做免责的教育工作者,遇到问题,我们最习惯做的就是外归因,不可否认,我们教育的体制机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要用历史的辩证的思维去理解这些问题,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所能化也,在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也正在逐步推进中,我们应当为所当为,用内归因视角去发现、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要时刻反思告诫自己: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我尽力了吗。比如,怎样做到既能给学生减负,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我做起,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减少说教式、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增加互动式、情景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收获知识,提升素质,又能体验快乐,不会感到疲惫。我们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去做解决问题的倡导者、实践者,做教育责任的担当者,而不是做积累教育问题推动者、抱怨者,那我们的教育理论就不会再是苍白、空洞的口号,而变成破解难题的利器。
过去和当前相当一段时期,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仿佛都是在各行其道,各表一套,而且还经常是针锋相对,褒此贬彼,深深陷入“因为我是对的”,“所以你是错的”误区,比如,主张严师出高徒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学生要求再严也不过分,只有严格和惩戒才是有效的教育,就是要对学生从小严格要求,给学生压力,注重行为训练,用严格的约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主张“让学生爱你,首先要让学生怕你”的教育理论,持有这样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以有成效的案例为自豪,且津津乐道,把失败的案例归咎为朽木不可雕。主张散养,崇尚赏识和鼓励的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应当让学生纵情地放松,尽情地玩耍,不要给学生任何压力,每个学生都应当是被赏识和被鼓励的天使,学生吃好、玩好、身体好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的学习成绩不重要,上了初中后再学都来得及,不要约束孩子的天性,不要束缚孩子的习惯,要顺其自然,要给于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和意愿。
以上两种极端对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以上两种貌似都科学或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却经常陷入被动无效的误区,究其根源,是教育理念持有者片面夸大了自身教育的有效性和排他性,在教育实践中,面对众多具有差异性学生个例时,单独应用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经常显得事与愿违和无能为力。如果结合赏识和鼓励,则有效性就佳,而赏识过度了则又易导致这类学生越发缺少抗击挫折的能力。因此,要辩证施教,因材施教,宽严相济,恩威并施,收放结合,当松则松,当严必严,正负强化方法兼用,结合学生心智特点,个性需要,综合采用两种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拿捏好两种教育方法的侧重和力道。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经常陷入到一些耳熟能详的教育关键语所制造的教育误区里,而经常处于两难和迷茫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和少年时期,是学生储备记忆知识、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必要基础知识储备方面,我们就不能等待和放任。恰当的做法是,在陪伴学生共同努力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因材施教。
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学生在哪些方面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至少要尽到努力地奔跑。而在哪些方面可以和应该输在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要结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去完成,人生毕竟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是马拉松,不是百米跨栏。再比如,“压力”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持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对压力的理解和使用也完全不同,要么是坚信压力是个宝,严字当头,反复强化,过度施压,把学生搞到恐惧和崩溃。要么视压力为粪土,让学生随心所欲,完全放纵地去成长。以上两种对压力的理解和使用都是不可取的。压力应该是个中性词,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压力当阀门用,向左拧是动力,向右是焦虑,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握好拧压力阀的尺度和力度。要给学生施加适度的压力,这样学生才会有进取的动力,但压力又不能过度,过度了就会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领学生带着“适度压力”、去“放飞梦想”。
总之,面向学生群体和差异个体,小学教育工作真的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但我们只要立足于辩证施教的理念和实践不动摇,就一定能开辟小学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