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兰
(新疆和田县第三小学 新疆和田 848000)
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李玉兰
(新疆和田县第三小学 新疆和田 848000)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用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原理,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准则,原则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 教学 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的制定体现了教学活动的特点,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同时,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原则应该作为课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少涉及到教学原则问题,相关教育者对数学教学原则也不够重视,最后导致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没有科学的课程标准。因此,作为数学教育者,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中应该应用的教学原则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实施小学数学教育。[1]
(一)科学性
新课标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教学原则要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违反教学规律。
(二)学科性
一切教学都要体现一定的学科特点,比如,小学数学的教学就要集中体现数学的严谨性。教育学的一般原则不能通用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学科原则。
(三)针对性
教学原则的设置要以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为主,不能盲目的设置千篇一律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没有针对性就会变得没有意义,教学原则是为了保障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因此,教学原则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按照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编写,主要注重合情推理。因此,为了找出适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基于学科教学所要遵循的特征,总结出如下几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2]
(一)数学知识传授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数学的教学既要重视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授,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这体现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属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挖掘小学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教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材设置不仅是为传授数学知识,更是一种结合了知识、思想以及审美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材料,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立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描述的理解挖掘出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因素,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实现育人的功能。
2.处理好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质之间关系
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要认识到知识的掌握是实现技能的基础,但并不是技能实现的充分条件,知识的掌握不一定能够激发出相应的使用技能,而技能的实现也并非都基于知识的学习。在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的关系上,要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而思想品德观念的正确树立也会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树立正确的动机,从而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3.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师在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心理培养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教学。另外,教师要准确地挖掘数学教育中具有育人功能的内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二)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新时代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的教学模式,要着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转变自身职能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学习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实现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自身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2.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
教师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鼓励式等多种方式教学。第一,要创建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第二,要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上帮助学生自主获取学习信息;第三,要给学生的学习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第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比如,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将教学目标设立成多步实现。
(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思维正发生着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将抽象思维教学和形象思维教学相结合。具体是指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知识,又要训练学生从感性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数学的一般学习规律的能力,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直观教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具运用、计算机辅助等形式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各种感官配合获得数学知识的表象,并为之后获得数学的抽象概念打下实践基础。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空间几何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不规则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先观察这种不规则立体图形是由几个正方体构成,再通过让一名学生上台进行观察,发现表象上肉眼看见的是由三个正方体组成而实际是由四个正方体组成的事实,最后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认识。[3]
2.发挥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指学生对过去所获得的经验在头脑的再现。在教学中发挥表象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比如,可以通过之前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得出梯形的概念。
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率的实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1]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儿童怎样学习(选自胡梦玉主编《小学数学教学法》),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