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平
(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巴东 44430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初探
杨发平
(湖北省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湖北巴东 444303)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课堂教学 方法 动态生成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
如何引发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动态生成?以及面对生成,如何正确地诱导和利用?我们直面教师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取了较为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提炼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动态生成的途径和方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提供基层化学教师有效引发课堂生成的途径,正确把握课堂生成的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1.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2.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了解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特点,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中考选拔出的优秀的群体。②结识结构,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具有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的操作技能。③思维特征,学生的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预设得当,大部分同学善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3.精心预设,“预约”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应是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不应该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迹行进。这要求教师有更好地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能力,预先猜想学生可能生成的状态,时刻关注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通过弹性预设,把师生互动引向纵深,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精心预设教学目标,及时调整;二、精心预设教学内容,灵活拓展;三、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收放自如。
4.创设情境,引发生成
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正如盐需溶入汤中,才觉得美味可口一样。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在预设教学流程时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教学中的“生成”,就能引出精彩的课堂生成。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创设富有人文价值的故事情景;二、创设富有思维价值的生活情境;三、创设源于社会新闻的问题情境。
5.大胆质疑,促进生成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喜欢一味地听教师讲课,却很少有主动质疑的欲望;对于教师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缺乏参与回答的热情。长此以往,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还使学生的思维钝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是勤思考的结果,是学新知的起点,是求创新的动力,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创造学生质疑的机会;二、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三、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
1.对话与讨论方法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对话与讨论,首先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即追求教学的创造性质。其次意味着师生关系人性化,只有民主、平等、对话,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即追求教学的人性化。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往往会被想象不到的“意外”打乱。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同学们的这些“奇谈怪论”正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资源。
2.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是形成动态生成性的重要源泉。化学反应大多发生在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伴随着反应的进行,“异常”现象是很难避免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异常”现象,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是科学的重要属性,科学并非包括相关的知识,还包括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创设探究性实验教学就能为化学课堂的有效动态生成注入活力。
3.反馈方法
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已经对学生可能有的答案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面对“活生生”的一群学生,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而对多元的、不确定的和意料之外的信息与资源,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智慧,恰当地做出“回应与反馈”。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和课外作业反馈,及时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资源。
从上述取得的初步成果来分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更促进了学生的“学”,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体会一:动态生成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源于教师丰厚的积累。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体会二:动态生成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富有激情。教师的感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生命力勃发的课堂,它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情商。生命在于活力,活力在于创造,创造需要激情。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育的最佳境界,教师只有永远保持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激情,才能体验到臻于佳境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