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雄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绵竹 618209)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探讨
赵绍雄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绵竹 618209)
本文通过探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都已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重理论轻实践,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毕业难以就业,也使得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学生满意度不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办学也逐渐市场化,人才培养上也不断依托市场的需求,但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人才培养不买不清楚,授课内容过于理论化,理论脱离实际操作,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抑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使得一些毕业生毕业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聘用后满意度不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会计电算化专业不仅仅是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能胜任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助理审计、出纳、资产评估以及统计等岗位工作,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证书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对人才需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应该针对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特点,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熟悉的实际操作,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处理会计信息,且能跟随科技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授课内容理论化,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授课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但目前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受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影响较大,过于注重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教育,这在教学体系中过于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较小,且在实践教学中也就走走过场而已。
3.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依旧以教授方法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在上课是认真听老师演示,可轮到学生实际操作却很难独立完成,在教材的选取上,仍处于以前的哪本教材操作步骤越详细就选取哪本教材。学生在实践操作上就一步一步的按照书上的标注来进行操作,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操作错误如何进行纠正以及为何要进行这样的操作,学生却不曾知道,也使得学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认识依旧肤浅。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却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和创新力的培养。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各高校都在推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功底和实践能力。这是培养具有专业实践人才的可靠保障,如果没有这样的一支双师型队伍也就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当前担任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很少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也许多教师大学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本身就缺乏实践操作经验,未能体验企业会计实践经历,授课中难免使理论与实践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的改革,高校应该提高办学条件,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才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结合学生特点,制定培养目标
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向管理型人才渗透,朝复合型人才拓展。高职院校应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育,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要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培养具有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最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使学生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就是算算账,记记账而已,要能让学生一专多用。除了会计电算化本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拓展学生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成为懂会计理论又精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2.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内容应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通熟易懂的语音传授给学生。教师通过与企业密切沟通,取得一定的财务资料,经过处理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更具有实际操作的真实感,而非书本上印刷出来的模拟练习。也可以结合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来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的课外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由国家、省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等活动。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要求教师在专业技能上必须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专职教师应在假期间投入企业中去进行实践操作,提升自我实践经验,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传授给学生。除专业技能提升外,高校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在职进修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
4.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常态化
会计电算化专业需要有配套的实训基地来满足学生的校内、外实践课程的学习,但目前各高校实训均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却徒有其名,未能真正的满足学生实际操作学习。所以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训基地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做以下探讨。
完善实践教材体系。在教材的选取上,应当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特征来进行选取,教材应当经历选取高仿真模拟教材,教材内容能紧跟实际业务操作需要。
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内实训室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进入企业顶岗实训之前进行综合训练的一个重要平台,应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加强实训室管理,转变实训室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时时的服务平台,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巩固在第一课堂中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客观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人员为学生和老师进行实践经验交流。
[1]扎西次旺.浅谈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
赵绍雄,性别:男,四川南充,出生年月:1987.04,学历:本科,职称: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