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5-02-28 14:12戴林富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区域性经济社会转型

戴林富(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戴林富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转型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当前探讨区域性大学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转型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区域性大学在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时必须理性决策。区域性大学的转型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生存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需要,自觉地进行自我结构的调整、发展战略的谋划、发展思路的更新和发展方式的变革等。从本质上看,它是对区域性大学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发展方式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从内容上看,它包含教育类型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管理体制的转型、学科专业的转型、服务功能的转型等等,其中重中之重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只有科学把握转型发展的内涵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域性大学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区域性大学 转型发展 理性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几乎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重要的有机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自身转型的关键时期,仅就大众化高等教育而言,区域性大学承担了大众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角色。但也就在此时,区域性大学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或者说或多或少地陷入了如何再发展的迷茫地带。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及时实施转型发展战略,是实现区域性大学科学发展,体现区域性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价值的关键。

一、转型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的悠久历史证明了一条基本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社会,一直处在不断的转型之中。因为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人类社会才得以实现从原始野蛮到文明发达的嬗变。

大学的发展也比例外,大学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的出现远远晚于人类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于中世纪,至今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大学历来强调坚守传统,但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被环境改变或被环境同化,另一方面大学自身不断革故鼎新,积极调适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的发展历史也被深深地烙上了历史发展的深刻印记。在这个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史例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剑桥和牛津,因为保守几乎倒闭和被历史淘汰,在陷于绝境时幡然醒悟,所以,剑桥、牛津当时是因为变革和转型而重获新生。

当然,工业革命时期的剑桥、牛津的经验并不能完全诠释社会变革和转型对大学发展的影响。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扫描大学发展的轨迹,大学从初始的“行会组织”、“教会附庸”到德国洪堡时期的教学科研并重,到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开启大学服务社会的大门,再到现代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发展模式。在大学发展与变革的历史过程中,既有大学自身自觉的典型案例,也有被历史潮流推促被动式变革的经典案例,但无论大学以什么方式实施变革,都为我们揭示了一条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学的历史是在传统与变革的纠缠中书写的,其中,变革是大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但是,对人类社会以及大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学者认为,保守性是大学的传统[1]。大学的保守性一直根深蒂固,这种秉性有时会严重桎梏大学对环境变化的认识和觉察,从而导致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时常陷于迷茫而不自觉,陷于困境和埋怨社会。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坚持认为“保存知识和观念,过去和现在都被视为大学的任务,有时甚至被视为唯一任务”[2]。这种观点较为普遍,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管理者中间均有较大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坚持这种观点,不能完全否认其合理性,但机械地固持这种观点,将会把大学的发展带入歧途。在现实中,一方面,我们要求大学要全面履行现代大学社会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并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我们又强调大学社会职能的单一性,导致现代大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比如,人为地将大学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并且用一些并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大学简单分类定位,这种做法要么将大学固定在当下现状上,或在当下模式下强化大学的某一职能,扼制大学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要么将大学引导到并不科学的某些指标的提升上,注重大学所谓的自身发展,而无视社会对大学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这些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评价体系,将会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思想上的混乱,行为上的迷茫和社会功能上的缺陷。

大学除了保守性之外,还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大学之树之所以长青,适应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在大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时这些特性能发挥好对大学的保守性的抑制作用,从而帮助大学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式以走出发展困境。

就适应性来说,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群体,相比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大学集合的是的高素质人群,大学的核心职能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总是希望自己所培养的人才出类拔萃,实际结果也是这样:能够超越现实世界,推动现实社会创新发展的人绝大部分来自于大学。所以大学不仅对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而且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创新发展。所以,只要大学的保守性得到有效控制,大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就批判性来说,19世纪,布鲁贝克就提出了大学的“3A”原则: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自立。这一原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学中得到了自觉的遵循[3]。大学因为勇于批判,推动了人类的知识生产、知识创新以及观念变革。同时,大学还时时充当社会现象的评判员,针砭时弊,探索方向,引导社会价值观念。大学能够“完全独立和充分负责地就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坦率地发表意见,成为社会所需的知识权威,以帮助社会去思考、理解和行动”。同时,“不断地对新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进行分析,加强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为社会提供预测、预警和预防信息”[4]。从这一点看,大学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和称职的社会批判者。但是,大学在自我批判方面却又显得远远没有批判社会那样积极主动,在批判社会的行动中,往往忽视自我批判。所以,必须唤醒大学的自我批判意识,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更应强化大学的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以推动大学的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

就超越性来说,大学的价值取向是面向未来,大学历来不安于现状,“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是塑造未来的”[5]。“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性”[6]。教育的超越性在大学发展历史中表现得极为充分,就大学的生存形态变化轨迹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存样态,所以,大学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自我超越。发挥好大学的超越精神,就能够有力地助推大学的转型发展。

大学的转型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总体看来,大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和时代需要大学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做出一定调适,有是甚至是革命性的调适。大学也只能在转型过程中才能实现新的发展,才能体现大学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推动大学转型中,必须果断地将大学保守性的某些阻碍因素合理消减,让大学的适应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等优良个性得到极致的发挥,大学就能顺利实现转型发展!

二、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理性判断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这是任何人都能感觉得到的现象。但是,一方面,经济社会转型是人的主观意志所为和能动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对经济社会转型或木纳或茫然,以至于无法适应,其中当然也包括不少的区域性大学。

探讨区域性大学的转型发展,首先要界定两个概念:一是区域性大学,二是转型发展。所谓区域性大学,是指除中央部委主办、主管的高校以外的所有高校,即由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主办,且主要为所在区域服务的大学,均为区域性大学。何谓转型发展?转型,一般是指人们思想观念根本性的转变过程,以及人们在新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对事物原有的结构形态、组合方式、运转模式的有意识的调整。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变化的结果。关于转型发展,厉以宁先生从经济学的视角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他认为:“转型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既要实现体制的转变,又要实现经济的发展。”[7]受厉以宁先生的启示,我们认为,转型发展是人们根据自身生存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需要,通过自觉地进行自我结构的调整、发展战略的谋划、发展思路的更新,以及发展方式的修订等,从而实现新的发展,达到与社会环境的更好契合。那么,区域性大学的转型发展,从本质上看,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对学校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发展方式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了教育类型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型、管理体制的转型、学科专业的转型、服务功能的转型等等,其中重中之重是发展方式的转型。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的进程中和国家经济社会急剧转型中,纵观当前区域性大学发展现状,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依然主导着不少高校的发展模式,经验主义的影响仍然相当严重,导致区域性大学对环境变化反映的迟钝。所以,正如有的学者评价的那样,“人们确实是这样设想的:教育是用不着实验的,我们在理性上就能判断任何事物的好坏。这是极大的错误。并且经验也告诉我们,一种实验的结果往往与我们预期的是完全不同的”[8]。正因为区域性大学过分注重过往的经验,结果带来对形势的误判。所以,赫尔巴特在总结西方高等教育碰到的类似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经验主义的危害,他认为:“一个时代,就其风俗、习惯与民意来看,如果变化越大,那么仅仅有人的切身经验知识对于教育学来说就越显得不够用了。因为在发生变化后,过去的观察中获得的抽象理论渐渐地失去了其曾经在那里的地盘。”[9]借用西方经典教育家的论述,我们并不否认过去的教育实验行为和经验感觉得出的认识的正确性,而是要辩证地审视特殊历史阶段教育表象下潜藏的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策略予以应对。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中,所遇到的茫然和变革的阵痛,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发展境况与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在诸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经常借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马丁·特洛的“大众化”概念,但却又忽视了其“预警”价值。马丁·特洛一再强调:“我是在说明由于高等教育规模在量上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全部活动都要发生变化。大众化是揭示变化的一种理论,是揭示变化的一个信号,它具有一种预警功能。就像你驾车即将进入隧道,在隧道的入口处,你往往会见到一个警示牌,……大众化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已经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我要提醒他们,高等教育要发生重大变化,对即将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有所准备。大众化理论就是提醒你做好准备的一种预警理论。”[10]在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自身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马丁·特洛的告诫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当然,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区域性大学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的危机已经开始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探讨大学未来发展时,不少学者和官员都提到了转型发展的问题,甚至提出区域性大学(或称地方大学)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强烈要求。“在经济社会转型的今天,高等学校发展走什么路呢?我认为,应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里,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转型,实现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11]。这种观点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也有相当大的片面性。其问题就在于忽视了区域性大学的其他社会功能,如果照这样的思维转型,将会导致区域性大学社会功能的残缺。区域性大学必须转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转型,必须理性思考、慎重决策。

三、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基本要义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毫不迟疑地会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是时代要求,历史必然,也是自身发展所需。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基本要义,亦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和区域型大学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笔者认为,区域性大学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的探索中,必须着力加强以下诸方面工作。

(一)紧扣经济社会转型强化生存发展的危机意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乃至国家、民族如果缺乏危机意识,必陷危机之中,所以,中国古代先哲告诫我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深刻的教训更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如果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区域性大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危机之中的话,可能会引起为数不少的人的质疑,但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的区域性大学办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充分地说明了危机的严重性。当然,其中有就业需求与就业容量之间的矛盾等社会性问题,但更不能忽视大学办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果大学特别是区域性大学不迅速扭转这一颓势,那么,大学的生命将无以为继就不再是危言耸听。美国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深刻指出:大学“无法生存下去的一个不大明显但仍然十分典型的表现是,学校的使命与功能被迫发生急剧变化。当然,活力并不意味着大学在一段时期内应当继续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运行。和其他组织一样,大学也确实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这种适应是一个组织健康的标志”[12]。所以,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且自身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的关键时期,区域性大学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站在自身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做出转型发展的决策。

(二)全面把握转型发展的科学内涵

转型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不是简单地向应用技术性大学的转型,准确把握转型发展的科学内涵,关系到区域性大学能否更好地履行使命和发挥作为的问题。笔者认为,区域性大学在实施转型发展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且缺一不可。一是教育类型的转型,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真正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在多样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发展道路及目标。二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坚持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以内涵提升为重点;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主题;坚持自我发展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区域发展为目的。三是管理体制的转型,由传统的政府管理为主和过分依赖政府,转变到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在一定的空间内实现依法自主办学,特别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全员办学活力。四是学科专业的转型,就是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学科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充分彰显区域性大学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三)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区域型大学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学,这是区域性大学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把握这一根本要求,着眼区域需要,做好区域文章,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功能,这是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不少的区域性大学管理属性被改变人,如原来属于地市管理的区域性大学成为省管大学;另一方面,一味追求“高大上”,“升格”之风现在仍然影响着一大批区域性大学的办学行为,等等。这些现象和原因,导致不少区域性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被弱化、作用被削弱,背离了创办区域性大学的初衷。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区域性大学应当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功能和使命,应当回归区域性大学的本质属性。衡量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是否成功的尺度,就是区域性大学办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

[1]白玫.大学的品质:保守、适应与超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32.

[2]孔春晖.大学超越之品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22.

[3]张焱.大学精神与社会批判[J].理论界,2009,(12):178.

[4]雷冬玉,胡弼成.大学使命与大学追求[J].江苏高教,2001,(2):26.

[5]陈敬朴.论“教育优先”[J].高校理论战线,1995,(4):44.

[6]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1):18.

[7]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J].经济学动态,1997,(4):3.

[8]唐莹.元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6.

[9][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10]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洛教授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 (6):6-9.

[11]高阳,赵冬冬.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J].河南教育,2014,(1):24.

[12][美]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M].王春春,赵明炬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8.

(责任编辑:袁海军)

Rational Think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

Dai Linfu
(Research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Wuling Mountain Area,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beys the rul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has also brought a heated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however,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a conception full of meanings.When it com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the rational decisions are necessary.Based on their own terms and the needs of outward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 should adjust their own structures,contrive the developmental strategy,update their ideas and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and so on.In essence,it is a kind of recognition and reorientation of the social obligation,historical mission and developmental pattern towards the regional universities;considering the content,it includes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al pattern trans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 transformation,subject transformation and servic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o on,in which the 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 is given the top priority.Only by scientifical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regionall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niversities be realized.

regional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rational thinking

G648.4

A

1005-5843(2015)04-0022-05

2014-12-2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区域性大学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编号:XJK014BJD006);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武陵山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的视角”(课题编号:XJK014BGD063)。

戴林富(1963-),男,回族,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武陵山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性经济社会转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