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的“二木头”性格分析

2015-02-28 10:21宋百灵
现代语文 2015年34期
关键词:阿德勒迎春曹雪芹

○宋百灵

贾迎春的“二木头”性格分析

○宋百灵

摘要:个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会受到天性禀赋、家庭环境、后天教育程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以此来观察《红楼梦》中诸多少女的性格及其处世哲学,可深度领略曹公之大胸怀,众人物皆平等且有发言权的复调笔墨。本文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爬梳,借用阿德勒、霍尼等个体心理学家的理论,全面理解贾迎春的依顺性病态人格。

关键词:迎春顺从怯懦二木头

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没有简单地强调单一因素,而是注重个人的先天禀赋、家庭环境以及后天所受教育程度。然而,中国人物性格描述注重意会,西方心理学研究注重理论。本文利用西方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卡伦霍尼的理论,并结合《红楼梦》文本当中有关迎春的叙述,对迎春的“二木头”性格进行更为清晰的解释和分析。

一、迎春“二木头”性格的表现

第六十五回,兴儿同尤二姐、尤三姐说起贾府的姑娘们,称呼迎春为“二木头”,纵观全书,这个诨名绝佳地诠释了迎春的性格。

(一)迎春的外貌

《红楼梦》第三回,借助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迎春的形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是标准的侯门世府千金,大家小姐的模样。但细查之,“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已将迎春基本的性格表现出来。迎春多数情况下都隐藏在众人之中,温柔沉默。她极力地将自己“缩小”到一个角落之中,企图让别人注意不到自己的存在。而片面地“缩小”自己,却让她在别人眼中显得可有可无,可以随意欺负。从这个角度而言,台湾大学的欧丽娟教授认为,“亲”同“欺”有着谐音的联系。[1]

(二)迎春的日常行为

通过第二回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我们知道迎春是赦老爷的妾所生,在贾家少女中是最年长的一位,亲生母亲早逝,因贾母喜欢孙女,跟在王夫人身边长大。

七十三回之前,迎春仅仅说过八句话,有过一次独立的行为,日常行为皆是顺从姊妹,叙述的时候往往一笔带过,她几乎没有独立的言语、独立的动作。同李纨、宝玉、黛玉、宝钗、探春、湘云甚至香菱等人相比,确实木讷沉默得过了头。

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三十五、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四十二、四十五、六十四、六十九、七十一回叙及迎春,皆是追随众姐妹,若不是因为其年最长(《红楼梦》中叙述总按年岁为序),恐怕她也不会出现这么多回。第三十七回探春起诗社,此后在赛诗这个大观园姊妹们最重要的活动中,迎春竟一首诗也没有作。撇开年龄小的惜春,同样不会作诗的李纨,尚且有“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的诗句。[2]第六十二回因宝玉等人的生日欢笑,迎春没有欢笑,甚至没有话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她也没有接到邀请。第四十回刘姥姥造成的脱序的笑话之中,唯独没有写迎春的反应。第四十二回黛玉取笑刘姥姥为“母蝗虫”,迎春也没有反应。

除此之外,迎春容易生病。文本中并没有细致的地描写她生的是什么病,且往往是毫无来由。第十四回,合家忙碌秦可卿的丧事,迎春染了病。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惊动了所有人,而后安排吃饭,王夫人令喊姑娘们,迎春身上不耐烦。第四十九回,大观园中多了许多姊妹,探春等要起诗社聚会,迎春染了病。笔者认为,不同于黛玉自小的不足之症,病是她的常态。迎春的病应该也是她逃离人际交往,缩小自己的一种方式。

(三)迎春的爱好

迎春不擅长诗词,应该也不喜欢诗词。她更没有什么日常情趣,攒钱买一些“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3]。连其所居住的紫菱洲内的陈设亦没有过多的描述。迎春连同她的房屋一起,只有一个简简单单、模模糊糊的影像,沉默而毫无个性。如果非说迎春对什么感兴趣,那也许就是下棋了。文中有两次描写迎春下棋。第一次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正遇到迎春和探春下棋。第二次,第七十九回宝玉所作的《紫菱洲歌》,“不问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可见迎春闲暇之余,应多以下棋消磨时光。用棋声来代表迎春,且迎春的大丫头名唤司棋。基于以上三处描写,迎春似乎更喜欢下棋。

而曹公在第三十七回,非常郑重地写了一句“众人皆在园中玩耍,她只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独在花荫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是前七十三回中迎春唯一一次独立的行为,没有将自己隐藏在姊妹之中随波逐流,也没有妨碍其余姊妹的玩闹。既然是唯一一次独立的行为,这便成为她生命情趣的绝佳体现,也是研究她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生命意义的唯一证据。每每读及此处,不禁动容,弱小的迎春独坐角落,自得其乐,尽管只是卑微的生命里针尖上的满足。

(四)《红楼梦》中其他人对迎春的评价

贾母、薛姨妈几乎没有对迎春的评价,甚至连日常关照的话也很少。只两个玉儿是贾母心尖儿上的肉,第七十回南安太妃要见姊妹,贾母也只让探春出来作陪。迎春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在王夫人身边的这几年,对于迎春,王夫人是真心怜爱的。第八十回,出嫁的迎春归宁,回来向王夫人哭诉,王夫人真心悲伤,又命收拾紫菱洲,又命姊妹们开导解释。归去之后,又感伤了好一阵子。

邢夫人虽是迎春的嫡母,评价迎春却是“心活面软”[4],只想着用迎春为自己挣脸面,利用迎春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探春评价迎春老实[5]、好性儿[6]。宝钗评价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连自己尚不能照顾完全[7]。邢岫烟评价迎春是个老实人[8]。凤姐评价迎春更不中用[9]。宝玉评价迎春是个最懦弱的人[10],甚至没有她也无妨[11]。迎春的大丫鬟司棋评价她语言迟缓、耳软心活儿,是不能作主的[12]。绣橘评价她只是脸软怕人脑[13]。平儿也评价迎春好性儿[14]。众老婆子们说“我们姑娘老实仁德”[15]。王柱儿媳妇等人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兴儿说迎春诨名为“二木头”,戳一针不知道哎呦一声儿[16]。

综上所述,迎春不断地缩小自己,让自己像一个影子一样地活着,不展示自己的兴趣,没有自己的追求,一味地忍让退缩,依从别人,结果却更降低了自己的尊严,造成了自己可有可无、任人欺凌、无力反抗的性格。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她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

二、迎春“二木头”性格的原因探求

(一)自卑感

在个体心理学研究体系中,“自卑感”是一个最为重大的发现。自卑感是每个个体都有的感觉,它会以个人的行为方式展现出来。有的人可能表现为自怨自艾,忧心忡忡,贬低自己,确信自己无能、愚蠢和无魅力。而这种自我贬低往往毫无根据,例如黛玉。有的人则可能抑制自己表达意见、发表批评或命令他人,抑制自己选择愿意与之交往的人,抑制自己选择个人立场来表达。他们认为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他人的攻击,事实却恰恰相反。[17]例如迎春。

自卑感得不到补偿的人,会放弃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放弃自己的坚持,跑到他觉得自己强大的环境里寻求庇护,而不是想办法使自己更强大、更有适应能力,他会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成为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形成所谓的“自卑情结”。[18]有自卑情结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无所适从。他在困难面前苦心追求的是避免失败,而不是成功。他会犹疑、彷徨甚至退却。这种人的人生信念是,“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回避它们。”[19]果然,我们在迎春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她总是试图逃避各种抉择、各种活动,退缩在紫菱洲之中,很少见到她同姊妹闲话家常。第七十六回中秋佳节,林黛玉曾感叹虽有迎春、惜春二人,素日又不大合。

这样自卑情结甚重的迎春,对所有的生活问题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她无力改善自己身处的环境,只好将自己完全暴露给她认为强大的外部环境,寻求保护。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结甚重的人,会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为自己筑起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虚度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叱喝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视他的经验而定。[20]迎春的小城堡——紫菱洲,距离大观园的正统中心、情榜中心最远,甚至有水阻隔。

(二)焦虑和恐惧

卡伦·霍尼身为女性心理学家,补充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不足,加强了对文化因素的关注程度,她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焦虑”使得她的理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借用霍尼关于焦虑和恐惧的阐述,来进一步解释迎春的“二木头”性格。

霍尼认为,焦虑和恐惧都是对危险境况做出的情绪反应,都可能伴随强烈的生理感觉。霍尼从文化的角度归纳了四种逃避焦虑的方式。第一,把焦虑合理化;第二,根本否认焦虑;第三,麻醉自己;第四,避免一切可能焦虑的思想。迎春最明显地表现出了第一种逃避焦虑的方式,实质在于把焦虑转变为一种合理的恐惧,她不仅不会认为自己的态度中包含着种种非理性因素,相反还会觉得自己的态度完全是合理的,她不仅不会觉察并接受改变自己某些态度的警告,相反还会继续把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外部世界,并借此逃避面对她自己的真实动机。[21]

第七十三回,迎春一直在逃避责任。她的乳母聚赌犯了错,邢夫人质问,迎春却回答:“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绣橘向她提供处理的办法,迎春却说:“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王柱儿媳妇为了让迎春去求情牵连出邢夫人的隐私来,迎春忙截住她的话:“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你什么的,出去歇息歇息倒好。”探春来帮助迎春处理,迎春还替她们瞒着探春。平儿来讨迎春的示下,迎春却说:“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针尖对麦芒的过程中,迎春一直在努力地缩小自己,想要不触怒任何人。要么只是低着头弄衣带,要么便拿着《太上感应篇》将自己置身事外,这便是典型的将焦虑合理化,她将责任转移到了外部环境,借此逃避他的合理动机,以为解决了事情,实际上却不理会焦虑的警告,继续自己病态的处事方式。

除此之外,迎春大多数情况下是用顺从的方式来对抗基本焦虑的。在贾府这种侯门世府之中,此种顺从已经扩及全府上下,并不付诸某个个体身上,就会变为一般化的形式。表现为顺从一切人的潜在愿望,避免一切可能招致的敌意。他们谦虚谨慎、安分守己,尽量不惹人注目。还会通过自轻自贱、自我贬低来逃避竞争,不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压抑自己的一切需要,压抑对别人的批评,宁愿遭别人辱骂而不还击,并且随时准备不分好坏地帮助一切人。基本想法是“如果我放弃自己,就不会受到伤害。”[22]

这种顺从态度可能如此过分,以致不仅止息了攻击性冲动,而且扼杀了一切自我肯定的倾向,会任自己被人辱骂,会做出任何牺牲,而不管这会对自己多么有害。[23]殊不知,“自我抹煞”和“与人为善”只会招致被践踏、被捉弄的处境,而依附他人也只会使自己更加脆弱。迎春戳一针不知哎呦一声儿,既然迫害她能够得到好处又不会受到责罚,下人们自然会刁难。全书中精明强干的王熙凤打起精神同奴才们周璇,尚且有刁奴挑衅为难,以至于累病。“玫瑰花儿”探春多刺,还有人要来试探试探。迎春的毫不设防,无法反抗,必然使得她成为予取予求,任人宰割的俎上之肉。出嫁后所遭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恐怕是非战之罪,自己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三)家庭环境

阿德勒说过,我们必须在了解了一个人所生长的环境后,才能对一个人做出判断。且讲求既要全神贯注,找出人格的整体,又须心存疑虑,至关键点昭然若揭,还必须从细微末节中搜集灵感。[24]曹公也很清楚地告诉读者,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绝非偶然,是由诸多复杂因素导致的。

1.父母教育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简单粗暴,限制太多,也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造成幼儿墨守成规,性格怯懦。迎春在家庭中确实受到了这种粗暴的对待。限于女性的身份,女孩儿成长过程中母教则更为重要,要想分析迎春为什么会养成这样退缩逃避、温柔沉默的“二木头”性格,就要研究迎春之嫡母邢夫人的性格以及行为表现。

邢夫人是一个秉性愚强,弄左性而多疑的人。第一,家里面的大小事务,一由贾赦摆布,邢夫人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奉承贾赦以自保。贾赦强娶鸳鸯,她不劝反助。第二,揽取财货,不容别人染指自己的利益。以贾赦浪费为命,对银两克扣异常。邢德全要邢家的财产,几次不能如愿。邢岫烟一个月二两的银子,邢夫人还要拿走一两。贾琏央求鸳鸯借贾母的东西,邢夫人知道了立刻也来要分一杯羹。第三,自己不明是非,易受小人挑拨。费婆子等刁奴都围在邢夫人身边挑唆是非,导致大观园美好世界崩溃的抄捡事件,也是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挑唆。

贾母不喜欢她,说她假孝敬,王熙凤和贾琏对邢夫人颇有微词,探春对邢夫人有些看法,邢德全也曾向贾珍埋怨过邢夫人。第七十五回,邢德全对贾珍埋怨的话语被尤氏听见,这里有一段夹批:“众恶之,必察也。今邢夫人一人,贾母先恶之,恶贾母心偏,亦可解之。若贾琏阿凤之怨,恐儿女之私,亦可解之。若探春之怒,恐女子不识大二知小,亦可解之。今又忽用乃弟一怨,吾不知将又何如矣。”

小小的迎春原本就充满着焦虑、自卑感,而又遇到了这样一个嫡母,她不得不缩小自己,避免触怒邢夫人,以求自身不受到伤害。邢夫人这样对待迎春,其害了病,迎春依旧朝夕侍药。当王柱儿媳妇牵扯到邢夫人的私意的时候,连忙出言制止以维护邢夫人的尊严。除了大家小姐孝顺的必然礼数之外,恐怕也有其不触怒邢夫人,维护其权威的意思。

且贾府是侯门世府,延续百年的大家族,但到了这一代已经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迎春生活在这样的世家大族之中,总会感受到其逐渐没落的无奈和悲凉。而其嫁入的孙府不过是一般暴富的小门小户之家,其一落千丈可想而知。

2.后天教育

后天的教育可以塑造出薛宝钗这样博学而集大成的人物,也能够塑造出林黛玉那样好弄小性却懂得反省自己的普通女孩儿,也能够塑造出探春进退得宜又有诗意雅趣的君子情怀。而迎春最重要的后天教育便体现在《太上感应篇》之中。

明清非常流行的一种特殊的书籍类型即所谓的功过格,《太上感应篇》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本书。这是一种杂糅了儒释道各种功过思想,形成各种功过的计算的书。最早出版于大概在1164年,最主要纲领是:“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道,如影随形”,用算数的方式将善恶具体化,对一般人而言非常有用。16世纪展开了善书运动,17世纪风靡,1644年明末清初,善书运动达到了高潮。18世纪,传播这种善书被文人看做一种责任。

《太上感应篇》的版本比《圣经》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版本还多。这种计算功德分的方式,可以使人们在更大程度上来控制自己的功过行为。而且在清初,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心灵救赎的读物。迎春利用《太上感应篇》,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过于相信所谓强大的外部环境,用来作为心灵的救赎物实际上最终会让人发现改变个人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一味地缩小自己追求善良,往往会沦为为人所欺的境地,委屈不一定能够换来求全。而当沉迷于此的迎春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想要改变也来不及了。美国的汉学家包筠雅便总结道:“功过格的危险是它导致了肤浅的骗人的善,肢解了道德,导致了自我的毁灭。”[25]

三、结语

刘心武在评价《红楼梦》的文章里,曾经说道:“历来的红楼梦仕女图画迎春,都是画一个恶狼来扑她。但是曹雪芹那样认真地写了一句,迎春独立在花荫下,用花针穿茉莉花。该是怎样较弱的生命,在时空的那个瞬间,显现出了她全部的尊严。”[26]曹公是在告诉我们如何能够从尊重弱小的生命开始,一步一步达到人性的光辉。让更多的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生命的负责人,如果你轻率地将决定权交付于别人,那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不尊重。我们都应该尊重弱小的生命,为这些弱小的生命付出,让他们合理地诗意地生活。但这也不是单单靠别人的良善和尊重就能够获得的,我们要追求生命的意义,必须反求诸己,自我尊重。黛玉说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并不是一种刻薄的评价,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孟子》有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27]孟子这句话,在评价迎春之逃避的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天助自助者,自己才是生命的负责人。

注释:

[1]欧丽娟:《红楼梦导论》公开课,第五十四集,国立台湾大学。

[2]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回。

[3]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二十七回。

[4]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四十六回。

[6]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7]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七回。

[8]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七回。

[9]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五十五回。

[10]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八十一回。

[11]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六十二回。

[12]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七回。

[13]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4]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七十三回。

[16]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六十五回。

[17]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18][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19][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20][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21][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2页。

[22][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3][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5页。

[24][奥]A·阿德勒:《理解人性》,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111页。

[25][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6]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27]杨伯峻译注,《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参考文献:

[1][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2][奥]A·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奥]A·阿德勒.挑战自卑[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4][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曹雪芹.红楼梦脂评汇校本[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3.

[6][德]卡伦·霍尼.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7]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8]杨伯峻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95.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宋百灵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530007)

猜你喜欢
阿德勒迎春曹雪芹
迎春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把童年还给童年
把童年还给童年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何迎春
让我们携手迎春
把书包留在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