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性教育课发展及对策分析

2015-02-28 07:58王富秋,王敏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班主任家长

作者简介:王富秋(1981-),男,辽宁北票人,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王敏(1980-),女,辽宁沈阳人,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一般项目课题:中小学性教育课程设置的可行性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XJYB1308。

中小学性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家庭性教育遵从的是从古流传下来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家庭性教育需要对新的教育方式、理念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这对我国中小学性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进行有效的符合年龄阶段应该进行的性教育,家庭性教育依然是其教育知识的根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科学的性教育难以通过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体等途径来实现,依然需要学校来完成。中小学性教育课的设置就是由家庭教育向以学校教育为主模式的转变,并帮助建立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的养成,学校教育的重要启迪、引导及道德评价作用等优势都会展现出来。

一、我国中小学性教育课发展过程

20世纪50~70年代时,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 [1]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并逐步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将“纯洁教育”改为性教育。 [2]从新中国建立起,青少年性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1977年),青少年性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新时代新风尚的内容出现在教育教学中,处于其教育的初步探索阶段

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上虽然中国人一向对表达比较隐晦、保守,但是也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尝试。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这一事业的发展。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各大学应届毕业生讲话中指出,破除性的神秘感,需要对青年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1963年,周总理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期间召集叶恭绍等十多位专家座谈会上,强调需要将青春期的性知识教授给男女青少年,促使一些专家、学者在报刊上介绍有关性发育、性卫生的常识。1973年,他又要求中学教材《生理卫生》专门设置生殖系统一章。

根据1952年、1956年、196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的《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都包含有性生理和性卫生的知识内容。197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卫生教育的几点意见》的颁布,开始了各省、市、自治区在初中年级的生物课中设置了关于青少年性教育和人体解剖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这一时期,社会各界、知名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动了青少年性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如,叶恭绍教授提出的我国青少年第二性征的分度,成为研究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实际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3]

这些探索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可是,由于我国是一个性文化相对保守的国家,中小学性教育在当时主要是由家庭教育来承担的,虽然家庭性教育是从有了人类就存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家庭性教育在中小学性教育上存在着一味回避和封闭信息的态度,并认为是“无师自通”的,造成了其教育发展的长期半禁闭阶段,青少年性教育萌芽发展缓慢。

(二)改革开放后到现今,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青少年性教育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崭新时代,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性文化开始逐渐对中国传统性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社会各界不得不重视面对和解决,促成了中小学性教育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从1978年,《生理卫生大纲》(试行草案)开始,全国各地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开始推行,同时,出现了国内外翻译和编撰性教育的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的热潮,如《性医学》、《性知识手册》、《性教育学》、《青少年性教育》、《人之初》、《中国性科学》等等。这些学术专著、普及读物以及研究报告等都对我国性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不懈努力,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铺垫。

法律的发展对青少年性教育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该条文中明确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其中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等教育都包含有与青少年相关年龄段的性知识。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进行青春期教育是1992年施行,经2006年和2012年两次修正后,一直沿用的称呼,其实质核心就是指性教育,这是中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在措辞上的真实体现, [4]说明在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尚未建立起之前,开展青少年性教育还尚早。

二、我国中小学性教育课面临的困境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需要建立,性教育需要从传统的家庭性教育开始向学校和社会性教育开展,并形成以学校为主的三者结合教育模式。

(一)青少年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的培养期待解决

进入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在我国迅速发展,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性教育理念。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进行符合年龄阶段且特别成熟的性教育的情况下,致使其无目的、无计划、无控制的“自学”发展,即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影视录像等途径获取。这种情况不仅助长他们的好奇心,而且让缺少判断能力的青少年深陷其中,不知道如何建立正确的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出现了11岁男孩与10岁女孩裸聊、发裸照要挟敲诈100Q币 [5]等一系列难以应对的事件,这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以后进行教育的难度,也使我国教育体系的缺陷暴露无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学校的性教育探索举步艰难

中小学科学的性教育难以通过家庭和大众传播媒体等途径来实现,依然需要学校来完成。近年来学校的性教育课设置备受社会关注。在2011年5月,广东将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女性教育,消息一出引起了激烈争论, [6]2013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了真光中学拟开“女班”“因材施教”引发争议的文章; [7]2011年夏秋之交,北京、上海的小学超前性教育读本引发热议; [8]河南郑州一家私立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性教育”也令舆论哗然。 [9]学校的性教育课设置出现了从“谈性色变”到“欲语还休”,性教育至今仍如“烫手的山芋”,让教育工作者颇伤脑筋。

(三)热点新闻助推公众舆论的哗然

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助推了社会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也将中小学性教育上存在的缺失展现在公众面前。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了“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此后互联网、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多起涉嫌猥亵或强奸幼女案件,将公众视野转移到中小学性教育问题上,引起了社会广泛地关注。一时间与青少年性教育有关的制度都受到了公众的热议,制度上的缺陷亦成为公众批评的焦点,这也导致了嫖宿幼女罪的废止。7月份,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孙晓梅关于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建议时,明确表示完全赞成废除嫖宿幼女罪……这是从为更好地保护幼女名誉,实现“儿童最大利益”目标角度出发 [10]作出的决定。2014年1月四川邛崃两男子嫖宿13岁幼女成为全国首例嫖宿幼女被诉强奸罪的案例。 [11]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性教育课发展的建议

中小学性教育是随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在我国这样一个性文化相对保守的社会中,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加强法律防范,制止犯罪

对中小学进行性教育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侵害青少年性安全事件的发生。从现实情况来看,侵犯青少年性安全的事件主要来源于与受害者较熟悉的人, [12]而且青少年普遍表现为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差,无法自我保护,同时,犯罪人实施犯罪手段多样化且行为极其恶劣,这些都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强法律防范已经刻不容缓。加强法律防范应该从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发,避免出现法律“恶法”或者“歧视性”法律的出现,对熟人作案、流动作案、长时间作案和危害性比较大的案件需要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对互联网、新闻出版业监管力度,明确对其法律适用的界限,并加强法律监督,保证严格执法,不让不良社会风气和“黄毒”传播。法律要不断紧跟时代发展,适时确立一些新的先进的保护制度和方法,如监护人责任制,加强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二)学校青少年性教育迈开坚定的步伐

青少年性安全问题在重视制定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需要将法规编入学生辅导材料,进行深入细致、行之有效的教育,使之在未成年中扩大影响、广造舆论,从而达到帮助青少年建立性安全意识的作用。当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编写了有关性教育的教材,并在学校开始试行,这说明对青少年性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四川为例,在小学试用的是《生活·生命与安全》一书,以必修课的形式将青少年性教育知识穿插在里面,根据学生年级进行分阶段讲授性知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今后需要根据各省探索、尝试,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青少年性教育教科书。

(三)家庭、社会应该注重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氛围在社会形成

青少年性教育不仅需要依靠法律和学校来教育,而且需要家庭、社会来教育。家庭、社会的性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道德与伦理和性文明修养。因此,需要弘扬家庭、社会中的优秀道德,以对子女言传身教;相反,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错失了培养人的最佳时机,青少年成长堪忧,久而久之不相信学校教育,甚至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前面提到的11岁男孩与10岁女孩裸聊发裸照要挟敲诈100Q币,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家庭、社会性教育的缺失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对家庭、社会性教育敲响了警钟。

注释:

[1]王丽莉,徐韵.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J].山东教育.2007 (36):14-16.

[2]毛海波.国外性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性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108-109.

[3]刘文利.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回顾和发展概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9-12.

[4]余雅风.通过立法保障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J].中国教师.2011(21):31-33.

[5]11岁男孩与10岁女孩裸聊发裸照要挟敲诈100Q币[N].成都商报.2012-08-13,第15版.

[6]肖苦萍.女性教育·男性教育·做好调研是第一步[J].中国教师.2011(19):19-20.

[7]真光中学拟开“女班”“因材施教”引发争议[N].广州日报,2013-04-02,第A13版.

[8]北京前卫性教育教材家长签署同意书方能授课[EB/OL].新华网(www.news.cn),2011年08月22日

[9]郑州幼儿园性教育引哗然心理专家称过犹不及[EB/OL].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2011年09月01 日

[10]最高法表态:赞成废除嫖宿幼女罪[N].北京晚报. 2013-12-08,第A4版.

[11]全国首例嫖宿幼女被诉强奸罪[N].成都商报.2014-1-3,第09版.

[12]四川发布调查数据:性侵未成年人8成为熟人作案[N].华西都市报.2013-10-22,第A10版.

(上接91页)

中去引导,提供学生献爱心的途径,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做人的道理。

3.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从“心”沟通。要想与学生们心灵沟通,最基本的是要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爱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要热爱班级里的所有学生,没有界限,没有偏爱,一视同仁。好的班主任应该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做一个称职的聆听者,这样学生才会和老师形成天然的联系,相信老师。

三、班主任引导建立和谐团队,不仅处理好校内人际关系,且与家长积极配合

1.保持良好的校内人际关系。首先,班主任要和校领导和谐相处。我们要理解,学校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并不是以某一个班级而存在,学校要考虑的因素繁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保持个性的同时,也应服从大局,在勇于创新的同时也要增进理解,多多站在校长和整个学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量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绩来说服校长并取得他们对于你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其次,班主任要处理好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一个班级的管理,单单靠班主任老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整合整个教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班主任老师应该积极与各科授课老师进行沟通,统一教育思想,形成志同道合的协作关系。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积极配合。学校里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班主任提出的每一个班级管理措施,如果没有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几乎都是不会成功的。像芜湖的育红小学、师大附小和芜湖师范附小等等,都对这一块极其重视。有的班主任开通了班级博客,供学生家长观看,这样便于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有的学校实施了“班班通”,避免了学生一时记不住而忘带作业的现象;有的班主任定期给家长电话,向家长询问学生最近在家里的学习状况、生活情况,并且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班主任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积极影响学生家长:可以让家长多多阅读教育的相关书籍,改正不当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简短的书信沟通家长,这可以是夹在学生作业本里的一张纸条,亦可以是手机发送的一小段讯息;通过孩子去促动家长,通过孩子们给家长提要求,让家长“和孩子一道成长”;发挥模范家长的榜样作用,影响其他家长。班主任可以在定期的家长会中,让一些模范家长说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供别的学生家长学习,共同完善孩子们的教育。

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他们始终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太辛苦,不如做一名简单的授课老师来得轻松。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做过班主任才是真正的遗憾,班主任工作是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虽然苦,但可收获每一位学生们的爱和信任,这必然会成为教师教育事业道路上的动力和推进力,督促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以爱育人。

猜你喜欢
青少年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青少年发明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