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鹤
(甘肃省灵台县梁原乡横渠小学)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基础上实施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有针对性地加快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自我矫正,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以此来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分层,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对其进行分层,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学习习惯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与衡量的标准,不能将其作为明确的标准宣布与公开,更不可以通过这一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座位上的安排,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同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知识结构与学生层次之间的联系,由于我国人教版的教材是按照中等生的标准制定难易程度的,面对这样的教学课本,教师需要兼顾不同层面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反复地讲解知识点,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比较适合,但是对优等生来讲却难以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及时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对百分比这一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学生整体对百分比知识掌握之后,优等生表现不耐烦情绪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选择与社会息息相关的知识,如国家银行加收20%的利息税,为什么不把利率下调20%,相对来讲这样不是更好计算吗?这一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此外,这一问题也属于课外知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层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尊重学生层次差异的基础上来培养优等生。
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衡量的标准,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对优等生可以采取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构建教学框架;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性等方面进行培养,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不断完善其基本知识,耐心指导学生。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学习态度、成绩、对知识了解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使其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对课堂活动进行正确的运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层矫正,也可以对不同层面的同类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同时,教师还需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的练习题与辅导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此外,分层矫正的方式可以提高班级的综合素质,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协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趋于严格化,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实施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胡圆圆,张宝龙.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