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娜
(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滨河路小学)
在过去传统的观念和认知中,小学美术课就是一堂简单的画画课。这种错误的认知又分为不同的等级,呈现出不同情境的所谓“美术课”:好一点的教师授课,只是在黑板上画一些简单的简笔画作为教学内容,学生照猫画虎。面对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学习倍感枯燥乏味,而且美术课堂也是毫无生机和活力;差一点的教师根本不授课,美术课成为“刀俎上的鱼肉”,任其他学科瓜分占有;更甚者,学校根本没有设置美术课。
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随之更新着。不仅美术的教育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且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因此,作为战斗在美术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做些什么,明确学生该学些什么。那么,美术课堂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填鸭式”“培训式”,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游戏是他们最习惯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果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玩中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地研究并挖掘教材中潜藏的游戏内容和成分,利用并放大这些趣味内容,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的任务。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游戏的实际内容,设置一个既有趣,有特色,又充满吸引力的游戏名称。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作品比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及其艺术形式的认识和掌握,还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和看待作品,加深认识的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要想让比较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要精心地选择和准备美术作品,作品本身需要具备典型性和艺术性;在教学期间,适时地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引导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赫钦斯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我们这里所说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就是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学会并得到自己思考、探索、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分好小组,并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期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绝不能让小组讨论沦为“聚堆的小话时间”,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此外,通过讨论,不仅能在深入感受作品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有效的评价,要求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的评价观念,而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教学手段。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通过学生自评活动,能够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从而能自主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多元的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弱化传统单一评价模式中的甄别和选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是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