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红 王 丽
(吉林省临江市立新小学)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充满创新。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自己去捕捉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教学《狐狸与葡萄》一课时,我完全改变以前的教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1)仔细观看文中插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成熟的葡萄挂满架子,狐狸馋得直流口水,急不可耐。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狐狸看到成熟的葡萄想吃,吃不到却说是酸的。(2)狐狸想吃,为什么又走了?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狐狸用尽了办法,却无计可施。(3)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把你在课文中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学懂了课文,而且还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因为语文教学鼓励求异创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班的同学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一句话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杆子,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放着,也可以喝着水。”……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
几年来,通过创新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中种下创新学习的种子。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转变自身教育思想,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创造思维训练,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