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骄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电视出镜记者综合素养研究
魏兰骄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电视新媒体的出现使其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电视出镜记者就应运而生了。本文从角色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礼仪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来综合阐述电视出镜记者综合素养训练方法。
电视出镜记者;综合素养;训练方法
“出镜记者”一般被翻译为“On 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也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又或者是“video journalist”也就是“音像记者”。由此可看出,电视出镜记者的现场感、即时感更强,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1)受众的眼睛。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曾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1]他认为人们借助于媒体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感官功能的延伸,从而扩展自己的可感知范围。而电视出镜记者的出现使得这种感官上的延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出镜记者替代观众走进了事发现场,让受众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这样就增强了观众接收信息的兴趣度,使信息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而,电视出镜记者只有找准了自身“受众的眼睛”这一角色定位,才能实现电视媒介功能的最大化体现。
(2)信息的筛网。直播技术的引用可以增强现场真实感,使事件发生与传播得以同时进行,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失去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下信息筛选的层层把关,这就使得传播给受众的信息更加不稳定,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增多。同样一则新闻事件,不同的出镜记者对于现场信息的重点选择、辨识传达也是大相径庭的,具有良好信息筛选能力的记者会精确明了地捕捉到哪些信息是值得报道又不会犯政治错误的,而对现场信息不敏感的记者则有可能会不分主次,传达错误信息。出镜记者要时刻保持“筛网”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充当好“信息筛网”这一角色,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思想深度,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1)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技巧性的组织信息能力。出镜记者在进行一场报道时,尤其是直播报道,对于所选择的新闻信息往往具有不可逆性。良好的新闻现场观察判断力和技巧性的组织信息能力至关重要。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注重细节的观察,以独特的视角向观众介绍事件的发生进展情况,使报道脱颖而出。赵弘和彭力在其书中举了一个例子:“马路上的地面温度已经超过了50摄氏度,我能感觉到脚下的柏油路面已经松软”、“距离污水排放口还有10米左右的距离,就已经可以闻到刺鼻的味道,就像是臭鸡蛋的味道”。[2]在这里,出镜记者就形象地使用了自己的触觉、嗅觉等感官感知,让观众仿佛亲临现场,增强了观众的接受度。
(2)灵活的采访技巧。电视出镜记者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充当采访角色,相关采访技巧的掌握尤为重要。首先是选择恰当的采访对象。电视新闻中综合考虑新闻主题、环境外因、对象特点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具有表现力、符合新闻内容的采访对象,能使报道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其次是在采访时语言方式要言简意赅,让被采访者能够快速抓住提问者的问题核心,从而使采访过程更加顺畅高效。最后就是出镜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去看待新闻事件、看待采访对象,不要随意无节制地融入自己的观点看法,使得新闻事实被歪曲,这样才能做出最客观真实的报道。
(3)流畅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出镜记者的语言是表现新闻事实、展现记者思维、沟通记者和观众的重要工具。[3]这也就是说出镜记者口头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逻辑是新闻报道成败的关键。首先要确保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敬一丹曾经提出:“要注意播音员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规范层级,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4]对于出镜记者的发声要求未必像主持人播音员那样严格,但也要做到最基本的发音规范。其次是做到语言的流畅通俗。出镜记者面向的是广大普通受众,这就要求语言表达上要做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最后就是语言的逻辑性。记者在描述现场情况的时候,只有通过恰当的语言组织形式表达出来才能使报道做到更好。
(1)着装得体。由于电视出镜记者代表的是整个频道栏目的媒体形象,所以在每一次出镜报道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着装准备,根据报道的场合,自身的年龄、气质等多方面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着装,做到与大环境和谐融洽。在一些重要会议等正式场合,出镜记者应该正装出席以显示尊重庄严感;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则可以着运动装或者大方的生活装;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工地采访,出镜记者应该和工人们一样头戴安全帽;在医院或者疫情新闻报道中就应该和医护人员一样戴口罩、穿隔离服等。这样做可以增强现场感,给受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对于新闻报道起辅助性作用。
(2)恰当的体态副语言。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主要的有声语言交流,可以说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等副语言进行的,在电视媒介中,通过镜头语言的放大,副语言的影响力就更加明显化了。出镜记者最常用的体态副语言就是手势动作,而手势语言如果运用得大方得体,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同步协调,会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出镜记者的面部表情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与观众进行眼神上的交流,传达出与现场新闻相符的无形信息,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交流感,让受众有一种在说给他听的感觉,更高效地传播信息。
电视出镜记者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新闻信息传达方式,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他们的现场报道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出镜记者,任重而道远。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2]赵弘,彭力.论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J].新余高专学报,2009(10):62.
[3]叶俊.试论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思想的形成[J].新闻世界,2010,11(03):56-57.
[4]敬一丹. 2012年2月24日“当前广播电视语言问题与对策座谈会”上的发言[Z].
G214.2
A
1674-8883(2015)24-0162-01
魏兰骄(1991—),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