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宏观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5-02-28 05:09东刘自良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

朱 东刘自良

(1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重庆 400015;2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重庆 400010)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宏观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朱 东1刘自良2

(1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重庆 400015;2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重庆 400010)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当今的中国,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已被彻底改变,新闻工作面临的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悄然而至。互联网以及基于网络平台的微博、微信等新传播中介不仅成为当下时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转向多元的新闻传播新格局。在此情势下,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当今新闻战线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2003年以来,随着包括新闻单位在内的思想文化和宣传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展开,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成果顺势而生,借势而上,成为近年来新闻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和探索的焦点。在这场研究和探索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了很多细化认识和梳理,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宏观解读则普遍缺乏。本文尝试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宏观解读,以求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互联网+;宏观解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遵循人类新闻传播一般规律的科学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观中的反映。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从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这一哲学的根本问题出发,深刻地考察新闻传播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社会地位,发现新闻传媒的特征和功能,认识新闻传媒产生、发展及其演进的规律,论证新闻信息和媒介意见的社会作用,[1]是对新闻传播一般规律的发掘和阐释。

作为一种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科学思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许多内容是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适性的特点。这与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检验自身的真理性,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并在指导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发挥的巨大战斗力密切相关。

在哲学思考层面上,根据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在超越人类社会物质交往的阶段后,人类社会精神交往的必要性,而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交往的必要性,激活了社会新闻信息的流动,人类新闻传播活动才得以广泛展开。根据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有着能动性的规律,马克思在论述报刊的本质时指出:“自由报刊是观念的世界,它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涌出,又作为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唤起新的生机,流回现实世界。”[2]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马克思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及功能做出定位,认定新闻传播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领域。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结合自身的新闻工作实践经验和敏锐的洞察能力,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写下了“探讨真理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话’”的论断;列宁在《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一文中,做出了“真正的出版自由‘是全体公民可以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见解;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论。

这些内容都是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所自然具有和应当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与一般要求。任何新闻活动,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无产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的;甚至无论是历史语境中还是将来的社会中,这都是应当遵循的人类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科学理论成果的形式出现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普适性要求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性之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思想武器

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和当地的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也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理论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殊规律,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有效开展做出贡献,成为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思想武器。

在俄国,列宁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创办无产阶级党报为建党、夺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而斗争的新实践、新经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列宁的党报思想,他强调党报的舆论作用,要求“党报要成为革命事业‘巨大鼓风机的一部分’”;他强调党报的组织作用,认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他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认为党性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取得阶级斗争胜利的条件。新闻传播事业的严格党性,就是机关报贯彻高度的组织性和战斗性。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得到进一步继承和丰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经验总结,逐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新闻思想,并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3]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探索。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曾经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构建,提出过具体的指示和宏观的方针,这不仅反映和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若干年来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成果。从时间上看,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理论探索,也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探索;从来源上看,有领导同志个人的精辟阐述,也有领导集体的理论见解;从内容上看,更是涉及新闻本源观、新闻价值观、新闻传播观、新闻舆论观、新闻宣传观、新闻事业观、新闻自由观、新闻法制观、新闻伦理观等一些基本观点,以及真实性原则、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等一些党的新闻工作基本原则。[3]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观点和原则,保证了社会主义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建立、发展和壮大的思想武器,也是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指路明灯。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伴随着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发展而形成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指针。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诞生和不断发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下成长壮大的。[4]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做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保证。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必然是一个顺应时代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西向东,穿越欧洲大陆,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开始,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时代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尽管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们具有非凡的思想智慧、卓越的科学思维和理论概括能力,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洞见人类社会的内核,揭示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发现一般和特殊的新闻传播规律,使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意义。但是,他们的论述不可避免都会带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历史局限,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对于科学的理论,马克斯·韦伯认定科学工作总是与进步相联系的。他论述道:“在科学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将会在十年、二十年或五十年内变得陈旧过时,这是科学的必然命运……每一种科学意义上的‘完成’都提出一些新‘问题’;它‘要求’被‘超越’和过时……如果我们不希望他人比我们前进得更远,就无法展开工作。原则上,这种进步是无限制的。”[5]从这样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与时俱进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在新闻传播领域,新技术裹挟而来的“信息化”和“全球化”风暴已经将世界拉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适应新形势、寻求新定位、追求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谷的不争现实,也成为横亘在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面前的新课题,这也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变”应“变”。

在这样的双重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内涵。在“喉舌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生命论”,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地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更为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同时也更充分说明了党的新闻工作在全党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工具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祸福论”(又称“导向论”),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祸福论”的提出,不仅深刻揭示了新闻传播工作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也给新闻传播工作提出了“避祸趋福”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是根据时代与形势的发展,按照党的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涵。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6]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一旦没有创新,没有新理念、新思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其优势地位就会逐步丧失。因此,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变”与“不变”。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历史记载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丰富和发展,证明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契合我国现实新闻传播活动的指导思想

无论是从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来看,新闻传播事业不是一项单纯信息传播事业,它有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影响日常生活的许多功能。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业充满了国内竞争、国际竞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需要中国新闻传播业有一种崭新的面貌来面对这样的时代。无论是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对媒体的产业化、商品化要求,还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中国新闻传媒走向国际化的呼唤;无论是加入WTO之后新闻传媒有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重压力,还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需要媒体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和公众责任,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业。[7]这同时也为我国现实新闻传播活动坚持怎样的指导思想设置了议程。

根据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基本概念》中提出的“目的合乎理性”的概念,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景和其他人的举止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和‘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的和考虑作为成果的目的”。[8]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是过去我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指导思想,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时俱进的品质、实事求是的精髓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契合我国现实新闻传播活动的指导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存在意义。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引起广泛的关注,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十八大主题报道、中国梦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全面深化改革报道、“最美”人物报道、“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民生热点话题报道、“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报道、打击网络谣言系列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重大自然灾害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反腐败报道等,无一不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或难点、无一不是当今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这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最新实践的案例,不仅亟待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加以解释,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在我们的身边。[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纯粹的“理论性”和“概念性”的东西,它作为科学的理论,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来自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和服务实践。并且,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这种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下,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来规范自身的新闻传播行为,来提升实际的新闻传播效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学者提出,在我们日常的新闻工作中,从新闻采写、编发到新闻制作、传播,从新闻业务工作到媒体经营管理,从队伍思想建设到行业作风整顿,都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指导。[10]那么,最近出现的诸如文化体制改革、应对网络媒体冲击、对外宣传领域的开拓、媒介规制方法的创新、公民媒介素养培养以及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媒体融合等新问题,则更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指导思想,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寻求问题的正确解决之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互联网+”时代的具体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深刻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肃清错误思想的影响,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其不断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1]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积极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是摆在当代新闻传播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也是进一步深入推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任务。

[1]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1卷)[M].人民出版社.

[3]郑保卫.试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J].新闻战线.

[4]高挺先.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几个问题[J].青年记者,2003(7):3-6.

[5]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华夏出版社.

[6]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J].新闻前哨.

[7]童兵.好新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Z].

[8]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上)[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9]黄瑚.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Z].

[10]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常庆.“互联网+”时代尤须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N].人民日报.

G210

A

1674-8883(2015)24-0001-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