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转轴拨弦后的佳境
——妙用导语激情课堂
□王薇
导语就好比提琴家调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从导语使用现状、使用原则和常用类型等几方面阐发对导语运用的看法与体会。
导语;现状;原则;类型
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臻佳境;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妙用导语,将课堂带入激情四射的佳境。
可是,在急功近利的激情风化了的教学中,它“秋月春风等闲度”,此时已沦落成“门前冷落鞍马稀”了。语文课上胡乱的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一万年永不变”的机械复习和单刀直入的新课讲解,难道这就是多年教学后修炼成的“繁华落尽见真淳”吗?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笔者觉得优秀的导语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情感,配之以甘甜如泉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语言中陶醉,在共鸣碰撞的情感中忘我。
量体裁衣,因文而异。孟子说:“教亦多术也。”导语设计的方法不可千堂一个调,万课一个腔,以致令人生厌,兴趣索然,而应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的放矢。
导入课文的方法很多,“姹紫嫣红总是春”,温故知新法、讲故事导课法、看图说话法等等,笔者在此不打算一一赘述,只将平日教学中操作效果颇佳、学生喜闻乐见的几种导入方法及教学实例在这里和同仁分享。
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的波澜,却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恰如其分的音乐导入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笔者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播放了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既在悠扬曼妙的乐曲中让学生感受了春之旖旎、江之宛转、花之烂漫、月之朦胧、夜之宁谧,沉浸在唯美的享受中,而且在提问乐曲名中自然导入课题。再如,上《孔雀东南飞》时用缠绵悱恻的《梁祝》来导入,给课堂奠定了一个幽怨凄婉的基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焦仲卿刘兰芝之间的坚贞不渝。没有音乐的课堂,就是没有如盘皓月的夜空,缺失了灵气;就是没有希望绿洲的沙漠,了无生机;就是没有如雪浪花的湖面,波澜不兴。
影视更可“化腐朽为神奇”。现代科学证明:人大脑中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
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好莱坞艺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及克莱尔·黛恩斯主演的影片片段,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兴趣盎然。还有,上《神奇的极光》时,为了将枯燥抽象的说明文成功讲解,我引进了各种极光视频片段来导入课文,不仅使学生对陌生的极光现象有了感官认识,而且让他们有了一解极光之迷的好奇,极光的成因即本文的教学重点已成了他们不睹不快的内容。影视的导入让课堂多了份现场的立体感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情并茂的朗诵和身临其境的表演,能达到引人入胜、出奇制胜的不凡效果。朗读导入是一种感化、熏陶,会让学生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舒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者情感。
笔者在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了让学生充
分感受这位残疾作家在经历生与死痛苦挣扎后的强烈生命意识,以及曾放纵自己叛逆地对待他苦难母亲的那份深沉的爱,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作者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片段,从学生泪光闪闪的双眸中,我知道可以因势利导开始课文的教学了。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用不无幽默风趣的语言读了充满讽刺揶揄的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故步自封的老掌柜让学生忍俊不禁,此时过渡到和他不分伯仲的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师先用精确简练的语句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动人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以唤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攫人心魂的艺术效果。有位教师教《祝福》时。如此导入: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教师通过焦点透视,用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祥林嫂的形象。
导语设计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环节,上课伊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汹涌澎湃,让学生一听倾心。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1级教育硕士合肥市巢湖第四中学教师)
[责编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