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倩
微课教学——古诗词教学之锦上添花
◎孙 倩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古诗词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是其他文学样式不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语文教材里所选入的古诗词篇目也不断增加,但是,古诗词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加强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诗歌的教与学中,熟读是很重要的,古诗词的味是诵读出来的,正所谓“吟哦不辍,废寝忘食”。《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感悟品味诗词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作为语文教师,朗诵是我们的必修课,教师必须具有很扎实的朗读功底,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先为学生讲授朗诵古诗词的方法,比如说从古诗词的重音、停顿、节奏,以及把握诗人在诗词中抒发出来的情感等方面悉心加以指导。同时又由于古诗词的特点是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所以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恰当地借助音乐,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使其学后久久不忘。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最好配上与所教诗歌内容、情感、意境相匹配的音乐,如果再加上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学生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使学生受到熏陶,产生模仿的欲望。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可以选用笛子乐曲《春江花月夜》为伴奏,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诗人在春行途中的那种欢快的心情,感受到钱塘湖边初春的美景。又如,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时,选用雄厚劲霸的《中国功夫》;李白的《赠汪伦》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所以教学中可选用与本诗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将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录制有配乐的古诗词朗诵视频,自行发到指定的网络上,让全班同学甚至更多的学生来评判,以此激发学生朗诵古诗词、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在一首诗或一首词中,往往会因为一个关键字或词炼得好,或者因为在诗词中有一句诗流传千古,而使整首诗或整首词显得更加生动感人。为了扫清学生在课堂上赏析古诗词的障碍,我们可以在课前把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进行部分详细解析,录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或者是课后观看。课前观看,可以扫清理解上的障碍,课后观看可以弥补课堂上掌握不牢固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宋祁的《玉楼春》时,“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在此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用得最好,教师可以在录制视频时解析: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赞扬与热爱,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官务缠身之余观赏春天美景时的那种喜悦之情。“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作者时任上书之职时,被称为“红杏上书”。“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沈雄也在《古今词话》中写道:“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这样讲,不但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诗的重点字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名家对此诗的中肯评论,不但让学生掌握本诗的重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讲到李煜的《虞美人》时,本词中的千古名句是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首先我们在微课视频中要讲出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接着再阐述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本剧中使用的妙处,用夸张形容词人愁之多,用比喻修辞形容词人愁之长。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李煜此时的情感,我们可以引用李煜的《浪淘沙令》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聚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让学生理解词人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愁苦同样寓于这“流水落花”之中。作者把愁比作水,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有人就因为李煜的这句话,把《虞美人》又叫做“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是很抽象的,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可作者这样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使充满了极度悲愤凄楚的感情色彩,大有滔滔江水,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任凭无法阻挡的愁情奔涌,汇成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此来让学生准确地体会与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以保证学生能够从情感上近距离接触作者。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才能正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内涵。在微课视频中,我们可以把诗句配上与其内容以及情感基调相符合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并播放,让学生在朗诵诗词的基础上,再通过视觉感官体会古诗词特有的韵味。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我们可以借助相关图片甚至是与其意境相吻合的音乐来营造气氛,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意象,感悟意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小令用词简练,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通过“溪亭”、“日暮”、“舟”、“藕花”、“鸥鹭”等几个意象,一位情态娇憨、气质优雅、兴致盎然的闺阁少女便跃然纸上,同时在读者面前也不由地浮现出一幅诗情画意般的大自然美景:亭台、日暮、小溪、流水、轻舟、醉人,碧水池中的藕花世界,暮色苍茫的天空下,一群因被惊吓一飞而起的雪白鸥鹭。于是人声、鸟声、水声奏响了一曲优美的交响乐,也构成了一幅怡人的画卷,而这些都可以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深刻体会当时女词人的心境与诗词的深刻内涵。
总之,因为古诗词与我们相隔年代久远,不但有时间上的差异还有语言上的差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微课视频,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省级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孙倩 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1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