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羽
(乐清日报 浙江 温州 325600)
举办小记者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直接收费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报纸在家庭订户中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培育中小学生这一潜在读者群体等等,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否重新定义小记者活动?基于这样的考虑,乐清日报于2014年4月组建了全新的“乐报小记者团”。我们希望,脱离报纸固有属性和传统发展路径,将小记者活动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性项目、在传统媒体采编和经营活动中植入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探索。
“乐报小记者团”的运行,概括而言,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体产品,搭建“一体三面”平台。一体,就是以小记者团为主体搭建平台;三面,就是这个平台兼有稿件组织平台、活动开展平台、商家宣传平台功能。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各方(小记者及家长、媒体、商家)链接起来,实现采编与经营的联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直接赢利与集聚用户的结合,以开放心态实现各方利益在平台上的最大化,并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圈。
“乐报小记者团”首期招募500名小学生为小记者,以会员制、缴纳年费形式运作。成为“乐报小记者”后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可以在乐清日报《成长》版发稿、有选择性地参加每周的小记者活动以及获赠全年报纸等。
互联网思维必须是产品思维。我们着眼于把“乐报小记者团”打造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体产品,而不是乐清日报这一“大产品”的附庸。
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结合传统媒体发展前景来看,今后报纸的效益,很大程度上会来自对报纸品牌价值的开发,这种品牌价值来自报纸影响力。如果小记者活动对报纸品牌的依赖性过强,不利于价值的再挖掘、再拓展。或者说,仅仅是在开发利用报纸的品牌价值,只是对价值存量的挖掘多了一种方式或渠道,难以产生更多的增量,甚至会透支报纸影响力。因此,小记者活动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和推广渠道。二、在互联网冲击下,传统媒体恐难再有版面广告这样的“支柱产业”,而是要拉长产品线,多点开花,单兵突击,培养若干个“小巨人”。这些“小巨人”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离开报纸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三、传统媒体虽然近年来在改革文风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与活跃的小记者活动在气质上仍有一定差距。小记者活动需要更年轻、更活跃、更现场、更网络的品牌形象。
因此,我们成立了乐清日报教育事业部,负责“乐报小记者团”的运行,自成体系,独立运营。适度借力乐清日报媒体品牌进行推广,但更侧重于塑造“乐报小记者”独立子品牌,试图培养一个与乐清日报品牌既有关联又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巨人”型产品。目前,“乐报小记者团”有自己的LOGO,有自己的网站,有自己的微信公号和家长微信群,还定制了装备和服装。除了在乐清日报上的宣传推广外,我们主动深入各小学,特别是各寄宿小学,向因寄宿而较少接触到乐清日报的学生面对面宣传推广“乐报小记者团”;我们还走进各少儿活动场所、书店,以讲座、实践活动、店堂海报等形式,在报纸发行覆盖面之外建立小记者团专属的推广渠道。目前,“乐报小记者团”已经完全可以在乐清日报“母体”外独立运行。
小记者活动,涉及媒体、小记者及家长、商家等各方利益,我们努力打造稿件组织平台、活动开展平台、商家宣传平台,使各种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支持,相关各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各取所需,活动形式不断翻新,活动外延不断拓展,平台影响力和吸引力迅速提升。
“乐报小记者团”实现了采编和经营的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让孩子在小记者活动中提高写作能力,是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初衷。为了配合“乐报小记者团”的组建,乐清日报开辟了《成长》版。目前,每周一期的《成长》版,全部新闻稿件由小记者直接采写提供。他们既采写小记者活动,也采写发生在各个学校的各类新闻,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对报纸来说,招募小记者—组织小记者活动—小记者采写稿件—报纸版面发稿—小记者活动影响力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减轻了版面的采编压力,降低了采编成本,UGC(用户生产内容)的路径也是清晰的。
经营方面,“乐报小记者团”带来的直接营收就有年费收入和发行收入;还有“乐报小记者团”品牌带来的间接性经营创收,比如夏令营、亲子游活动和编辑出版小记者作品集等周边产品。除此之外,为了让小记者们有稿可写,每周的活动必不可少,而由于每次活动人气极旺,也会吸引对口商家主动出资做宣传、做活动,满足了商家、用户、媒体的三方诉求,实现三赢。
我们每周组织一至二次小型活动供小记者们自主选择参与,全年面向全体小记者组织数场大型活动。这些活动,包含参观采访、职业体验、摄影外拍、视频出镜、动手实践等等。活动过程中,既安排小记者现场采访当事人,也让小记者互相采访,并均要求写成新闻稿件或体会文章。
小记者活动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可以具体理解为PC端、手机端、纸媒、线下活动等多方面、全媒体的相互引流。家长对孩子的出版、出镜有很强的心理需求,对孩子的学习、活动有很强的参与热情,小记者活动成功地将家长的注意力引导到乐清日报的各个平台、产品上来。比如在小记者团成立仪式上,我们给小记者们分组拍合影,再将合影发布到小记者团的微信公众号上,举行“酷炫合影”票选活动,3天吸引2000多名粉丝,成功地将用户的注意力从线下带至线上;而票选出的照片随后登上报纸版面,又引爆了家长们对报纸的关注热情。
“乐报小记者团”的一个亮点是改变传统的“为商家找用户”宣传盈利模式,而是“带着用户找商家”。
今后媒体竞争的核心是用户之争。有研究说,一个孩子背后平均有7个关注者。“乐报小记者团”500名小记者参加各种活动,就意味着有数千名潜在用户在关注我们的活动,全方位关注我们的活动预告、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活动报道,并随着活动载体和报道载体的转换而迁移。同时,这些用户质量高、信息精准、数据归集难度小,将他们吸引至我们的各类媒体平台,媒体融合发展将事半功倍。而与此同时,不少商家看中了小记者团的用户资源,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参与活动,或提供活动场地,或提供各种试用、试玩机会,甚至直接提供活动经费只求“亮个相”。一个投资数百万元的灯会活动,还在开幕前专门开辟了“乐报小记者专场”。
小记者活动涉及大量家庭用户,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富矿”。也正因如此,我们曾经考虑借助乐清日报当地唯一报纸的地位,垄断小记者活动的上下游,独此一家挖深挖透,自己形成产业链,从头吃到尾,肥水不外流。但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正因为是“富矿”,所以更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挖掘,所以更难以垄断。封闭运行不可取,开放共享才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
整合资源实现共赢。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分工更趋细密。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事事自己做,而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把市场做大,把产业链拉长,不求垄断,但求共赢。一些项目可与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合作,使小记者活动的触角伸入社会生活、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和摄影机构合作外拍活动、和旅行社合作夏令营等等。
不做中心做中介。媒体在社会生活中从来不是中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中介。互联网时代更要去中心化。互联网正在消灭很多行业中介,但我们认为,对于商家特别是需要线下体验的商家来说,如何让信息更直接、更有说服力地精准到达用户是其“痛点”。如果把握得当,小记者团有可能做成面对学生及家长消费市场的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