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男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 150036)
十八大精神进乡村,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而对于这一主题的报道,也容易流于抽象说教,因此,在该篇报道的谋划中,我与频道总监多次深入探讨,最终确定了要以“明白人、明白纸、明白经”三个在农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点出发,从领导、制度、发展三个侧面把十八大精神给一个小山村带来的深刻变化描绘出来的具体思路。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这是在新闻报道走转改中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句话。在对永丰村的采访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直接的体会。
永丰村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曾经也是个负债百万的穷村,这个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让我对它的领路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第一个关注的对象——“明白人”朱景树。作为一个忍辱负重带领全村由弱变强的村支书,大公无私是必然的,如何避免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是我面临的第一个课题,我选择了深入基层。“走基层”不是单纯的“走”,而是要塌下心来扎根基层、发现亮点真实呈现。在永丰村走家串户、盘坐炕头与村民攀谈中,我了解到,朱景树当上村支书之初,打算清查收回村民小开荒和多发包的100多公顷土地时,就遇到了极大的梗阻,而这也是永丰村贫困的一大症结所在,他采取的方式就是从自家下手,最先收回了父亲的自留地和大哥的镐头地,村民们服气了,全村土地顺利收回,最终以机动地的形式公平公开地发包给村民。
而在永丰村的发展过程中,办厂兴业、发展经济也是一大瓶颈,原因不外是缺少资金,在这个节骨眼儿,朱景树义无反顾拿出了自家的全部积蓄,采访到这里,我的采访对象——朱景树的妻子流下了眼泪,“不理解、怎么也不理解”,她说,“孩子上学的钱、辛辛苦苦攒的钱一分不剩全拿出去了!”面对她真实的心声,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选择平民化的视角,不对十八大精神进行解读,而是通过在这个小山村的见闻,真切地展现出十八大精神的引领给村子和村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在大量的交流采访中,我提炼出真挚朴实的原生态话语,更把采访人物的心路历程细腻精当地描摹出来,既不突兀生硬,又让人物丰满、立体、真实了起来,十八大精神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逐步入脑入心的成果也得以如实展现。
“十八大报告如春风,催动干部把先争,为党为民怎么办?立功!”这是我在村民们的“一周七天乐”舞台上听到他们自编自演的三句半;大田里面种玉米一亩地年收入400元,种经济作物万寿菊亩收入能达到2000元,这是我与村民在田间地头掰着手指头算的经济账……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这些宏观的概念,都被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细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从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而十八大精神的报道,不仅需要高屋建瓴的宏观论述,也需要这种来自基层、反映民声、贴地皮、接地气的民情实录。
最终我采写了三篇系列报道,每一篇都是小切口,从一条小路、一个节目、一片庄稼地着眼,层层递进地把十八大精神融会贯通在具体的大事小情中:从弱村变强、穷村致富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村规民约的建立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看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从开发种养殖品种、招商引资挖掘潜能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样一来,抽象的精神内涵更加鲜活生动、直观具体,也增强了对普通受众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扎实践行“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要求,我的采访充分展现了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让这些朴实的话语展现十八大精神的闪光点,最终呈现出真诚质朴、深入浅出,同时又与主旋律合拍的佳作。
这篇系列报道播出后,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永丰村成为全省十八大精神进乡村的一个缩影、一面旗帜。作品也得到了充分认可,在省市新闻奖评选中先后荣获一等奖。■
[1]邓婷.还大众媒介一片纯净的天空——对网络泡沫时代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09(20)
[2]刘颖,汤伟武.网络媒体冲击下报纸如何留住读者[J].湖南社会科学,2006(05)
[3]张兵.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J].新闻世界,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