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化性柞蚕蛹滞育解除研究初报

2015-02-28 02:58王坤龙袁颖
蚕桑茶叶通讯 2015年4期
关键词:柞蚕感光蚕业

王坤龙 袁颖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474676)

河南一化性柞蚕蛹滞育解除研究初报

王坤龙 袁颖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474676)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柞蚕;秋季放养;滞育解除

柞蚕业是河南的一项传统产业,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是一化性地区,想要发展秋季放养,并且放养成绩优良,必须有适合河南本地气候的品种才能达到。在借鉴贵州、四川等地光照解除滞育试验的前提下,利用光照方法,对河南当家品种“三三”进行了滞育解除研究,为河南秋季放养柞蚕提供技术依据。

1 试验

1.1 供试品种

柞蚕品种:河南省地方品种“三三”,一化性,蚕茧来源为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蚕业原种场原蚕区农户饲养,试验组于6月8日收购。 试验均采用蚕匾排放蛹茧,将有茧柄的一端(头部)朝上,集中感受光的刺激,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结果取平均值,地点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农民培训中心教室内。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光照时间的影响

试验时间为2014年6月9日,采用40 W的荧光灯,对蛹茧进行连续感光17 h、19 h,感光40d后调查。

1.2.2 不同照距的影响

试验时间为2014年6月9日,采用40 W荧光灯,光照距离分别为50cm、75cm、100 cm, 40d后调查。

1.2.3 不同感光日数的影响

试验时间为2014年6月18日,采用40 W荧光灯,照距75cm,光照17h,分别感光15d、20d、25d、30d、35d、40d后调查羽化发蛾及滞育情况。

1.2.4 蚕蛹不同滞育时期采取光照的影响

试验时间为2014年6月9日,6月24日,7月10日开始,照距75cm,每日光照17h ,40d后调查羽化率。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光照时间的影响

经调查获得如表1较为明显的羽化成绩:采用40 W的荧光灯,光照距为50cm、75cm、100 cm,连续感光 17h、19h,最高羽化率49%,最低为31%,平均为39.7%。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连续感光17h,羽化发蛾成绩较好。

2.2 不同光照距离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75cm区羽化率高,17h、19h光照处理发蛾率分别为38.3%、40.3%;故感光解除滞育的有效光距以75cm较为理想。

2.3 不同感光日数的影响

表3表明,感光15d的蛹茧仍保持滞育,羽化率只有0.25%,感光20d的羽化率为16.75%,感光25d的羽化率为31.25%,感光30d的羽化率为38.75%,感光35d的羽化率为40.25%,感光40d的羽化率为47%,充分说明柞蚕感光解除滞育,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感光日数越长,解除滞育率越高。

2.4 蚕茧不同阶段采取光照的影响

表4表明,不同阶段采取光照处理,出蛾率有明显区别,蚕茧在刚采摘下来后,蛹体刚进入或基本没有进入滞育时给以光照处理,效果较好,而随着滞育程度加深,光照效果降低。

表5表明:不同阶段感光处理对生产秋季用种差别不大,早期处理,蚕蛾产卵量较多,这说明在河南夏季气温较高情况下,蛹体营养随保茧时期增加,而有消耗。

表1 不同光照时间对柞蚕蛹体解除滞育的影响

表2 不同照距对柞蚕蛹体解除滞育的影响

表3 不同感光日数对柞蚕蛹体解除滞育的影响

表4 不同阶段光照对柞蚕蛹体解除滞育的影响

表5 不同阶段感光处理对出蛾制种的影响

3 小结

河南品种“三三”光照处理后羽化率低。在试验过程中,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柞蚕育种与遗传研究室采用贵州省101品种,进行光照解除试验,同条件下羽化率成绩较好,达到60%左右,比河南地方品种高13个百分点以上,说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化性稳定性有明显不同。

每昼夜连续光照17 h,照距75cm,是解除河南一化性蚕蛹滞育较为有效的条件。

河南地方品种一化性性能稳定,光照刺激效果没有二化品种明显,并且羽化率较低,只有40%左右,需进一步设置试验方法,找出更为有效的解除滞育条件,为河南柞蚕秋季放养提供可靠生产依据。

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22)

猜你喜欢
柞蚕感光蚕业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感光食物,吃了会变黑?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中国感光学会2019年活动计划表
一种光线方向传感器和采用该传感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