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接纳三者关系研究

2015-02-28 21:45张琴琴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1期

张琴琴

【摘要】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的个性、行为和规则意识、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通过发泄策略这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

【关键词】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同伴接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55-05

抑制控制是指个体追求一个认知目标时,抑制对无关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种能力,〔1〕3~6岁是抑制控制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2〕抑制控制能力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因素,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如情绪调节和同伴接纳,有重大影响。有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他们在失望时的情绪调节显著相关。〔3,4〕情绪调节是指抑制当前的消极情绪反应,抑制控制则是指抑制当前的优势反应,两者密切相关。同伴接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抑制控制能力是其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对同伴接纳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即抑制控制能力越高,越易受到同伴的欢迎。〔5〕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两者不存在直接相关,这其中可能存在其他影响因素,也可能与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关。大量研究证实,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其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同伴接纳显著相关。〔6,7〕强烈的负面情绪有可能引发攻击性行为,从而使幼儿在同伴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同伴接纳程度降低。而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幼儿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抑制自己不良的情绪,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言语表达或行为方式符合社会规则,从而被同伴接受。那么,抑制控制、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是否存在这样一条影响路径:抑制控制通过情绪调节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接纳?本研究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旨在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120名4~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班幼儿60名(男31,女29),平均月龄为56.71,大班幼儿60名(男31,女29),平均月龄为69.18。所有被试在完成抑制控制任务后,接受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的测量。

(二)实验材料及程序

实验在一间安静的实验室完成。每名被试需接受三部分的测查:情绪调节能力测查、同伴接纳测查和抑制控制能力测查。

1.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测查

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接纳的测查程序及实验材料见《4~6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及其与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8〕

2.抑制控制能力测查

抑制控制能力测查工具是通过改编国外抑制控制经典测试任务 〔9〕设计的4个实验任务。

任务1:日夜stroop效应任务

白色背景的太阳图片、黑色背景的月亮和星星图片各8张。当幼儿能够正确指出白色背景的太阳图片是白天,黑色背景的月亮和星星图片是晚上后,主试要求幼儿在呈现太阳图片时说“夜晚”,在呈现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时说“白天”,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呈现月亮和太阳的图片,共呈现16次。正式测试前有5次练习。

任务2:手指/握拳游戏(handgame)

测验第一阶段,当主试伸出手指时,幼儿也要伸出手指。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幼儿也要伸出拳头。幼儿完成5组这样的任务。第二阶段,主试要求幼儿反着做。当主试伸出手指时,幼儿要伸出拳头。当主试伸出拳头时,幼儿要伸出手指。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完成8组这样的任务。

任务3:方形/圆形任务

圆形图片、方形图片各4张,颜色相同。幼儿同样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看见圆形时拍桌子,看到方形时不拍桌子。第二阶段,看见方形时拍桌子,看到圆形时不拍桌子。

任务4:大西瓜/小西瓜任务

大西瓜图片、小西瓜图片各4张,颜色相同。主试出示大西瓜图片时,幼儿说“小西瓜”,但手里比划大西瓜的形状;主试出示小西瓜图片时,幼儿说“大西瓜”,但手里比划小西瓜的形状。按照ABBA的平衡顺序呈现大西瓜和小西瓜的图片。正式测试前有5次练习。

3.计分原则

以幼儿的第二次回答为准。指认正确记2分,由错误改为正确记1分,指认错误或由正确改为错误记0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所有被试的情绪调节、同伴接纳和抑制控制的得分情况进行初步统计,详见表1。

(一)抑制控制与情绪调节、同伴接纳的相关

对中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情绪调节以及六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策略成显著负相关,与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接纳与自我安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六种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同伴接纳与任何六种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相关(见表2)。

(二)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接纳的回归分析

以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为自变量,同伴接纳能力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非常显著(F=14.252,p<0.01),能解释大班幼儿同伴接纳19.7%(R2adj=19.7%)的变异量。以中班幼儿的自我安慰、被动应付、发泄策略及抑制控制能力为自变量,以同伴接纳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应付、发泄策略和抑制控制能力可以非常显著地预测中班幼儿的同伴接纳(F=15.643,p<0.01),能共同解释中班幼儿同伴接纳37.4%(R2adj=37.4%)的变异量。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β=0.519,p<0.01),发泄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同伴接纳(β=-0.298,p<0.01),被动应付策略能显著负向预测同伴接纳(β=-0.257,p<0.01),自我安慰的预测作用则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