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
晚上散步,听见一群大妈正围着讨论工业4.0,惊愕,询问后了解了是在讨论股票,现在有工业4.0概念股了。
从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到中德关于工业4.0开展合作,这个新名词一下成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方向。我们要肯定德国工业4.0代表着制造业全球先进制造的方向,与我国提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从战略上看是方向一致的,与许多省、市在推动的智能制造、机器联网、工业互联网工程从战术上看也是方向一致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制造业长期是依赖廉价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的低水平制造,从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营销、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与德国制造业不在一个层次,在制造业全球化分工中也扮演不同角色,因此德国工业4.0不可能等于中国工业4.0,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也不可能照搬德国模式。
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提出,目前我国的制造业基本是1.0、2.0、3.0并存,目标都要向4.0看齐,这里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中国工业4.0?如何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4.0?如何汲取德国工业4.0的精髓为我所用?我理解的德国工业4.0核心是制造技术与网络技术,包括物联网和互联网两张网的融合(即CPS),进一步提升制造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但在这两者之间要建立紧密联系还任重而道远。首先我国制造业单元相对封闭,单元内部各环节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传统的信息交互模式还是主流;其次制造装备与生产管理基本没有实现信息互通,一线操作人员还是对话生产装备的主力军。因此,我国的工业4.0必须先在打通“T”型数据链上下工夫,即从横向上打通从供应商到生产管理系统、到销售和客户系统、到服务系统的数据链,纵向打通从底层生产装备到车间、到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链;横向更多依赖于互联网,纵向更多依赖于物联网;这样的信息流是完整、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流,可以匹配物流和资金流的信息流,同时又可以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和管理人员,把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投入到创新和服务中去。
不难发现,这讲的是制造业的故事,但它牵引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希望正在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能给我们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