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
在中国,有这样一些“人口净流出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2005-2010年间,安徽、河南、四川流出人口分别为553万、543万和499万,成为人口流出最多的三个省。
一个相关的现象是,中国农村现在正在出现很多“空心村”。随着人口逐渐迁出,村里只剩老人,之后,随着老人故去,空心村则逐步消失。
农村出现空心村,部分省份和地区出现人口的净流出,这一定是坏事吗?换个角度来看,人口的流出只是人们在不断寻求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意味着,工作机会和收入的创造在空间上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人口的流入和流出,恰恰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结果。不要忘记,人口本身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人口的空间再配置是世界普遍现象
试想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发达,一定会经历城市化的进程。这意味着从人口的分布来讲,大量的人口将从农村集中涌向城市。
换句话说,在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当中,也一定曾经不断出现空心村的现象。甚至在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今天,随着人口向少数大都市圈集中,也同样有不少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在萎缩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地区人口流出并不是少数现象,而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出现产业的衰退,人口的流失则更为严重,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底特律人口1950年曾经达到180万的高峰,当时在全美排名第五。但随着汽车产业的衰落,底特律出现了大幅度的人口减少,大量房屋出现空置。人口从2000年的95万下降到了2010年的71万,10年间人口降幅达25%。
人口流出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美国的人口在空间上是高度集聚的,大约80%的人仅仅集中在大约4%的国土面积上。根据人口统计,美国总人口为3亿多,其中,9个人口最多的州拥有略多于一半的总人口,25个人口最少的州拥有的人口占比不到六分之一。
如果仅凭直觉,这会给人们带来一个印象,似乎美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事实却恰恰相反,美国每个州的GDP份额和人口份额高度一致,美国中部的一些州人口只有五六十万,但这些州的人均GDP和那些人口众多的州几乎是一样的。美国从农业经济过渡到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它的人口也在逐步走向高度的集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州和州之间的人均GDP却是高度平衡的。
人口流出是农村提高生产率的前提条件
中国是一个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国家,空心村的出现和人口的迁出,恰恰是人口在空间上优化配置和重新分布的结果。对于空心村,政策上要做的事情并不是要运用行政力量阻止人口流出,而应该去顺应这个过程。
人口不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流出,就很难提高这些地方的劳动生产率。中国总有一天会达到70%以上的城市化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必然不断提高。
不用过于担心农村人口的减少会危害农业,恰恰相反,人口的流出是农村地区提高规模经营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
随着空心村现象不断发展,一部分的农村社区将逐渐消失,原有的宅基地不断空出,复耕为农业用地,现有的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就将逐渐转变为大农场模式。这样,农民的收入水平才可能不断提高。什么样的空心村逐渐消亡,宅基地被复耕为农业用地;什么样的村落有保护的价值,逐渐转变为旅游地?说到底还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政府应该做的是适当地规制,防止市场急功近利,对于古村落文明进行毁坏。
当前,中国农村有大量老人和女性留守的原因是在当前制度限制下家庭居民难以实现举家迁移,于是总是优先将年轻男性送到城市去打工。中国移民家庭的举家迁移率只有20%左右。
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最重要
当前人们对人口流出和空心村的紧张情绪,还是因为一些传统思维在作怪。人口在一个国家均匀分布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尊重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集中于少数都市圈的客观规律,就有可能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去人为地尝试扭转这种趋势,反而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在底特律的历史上,就曾经尝试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来扭转人口流出的趋势。可是,由于没有持续的产业发展,结果是人口流出没有被遏制,而公共设施的巨大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
在中国当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乐观地估计本地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试图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造房子来吸引人口。其实对于人口流出地来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口流出地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是,发展那些对于当地来讲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比如旅游和大规模的农业。发展这些经济,并不一定要扭转人口流出的趋势,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人口的流出,使得这些在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为相对来说比较少的人提供就业岗位。人口流出,反而在人均水平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应该看到,地方政府也有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机制的困境。如果政府管理模式一味强调地方的GDP总量增长,那么人口流出当然会对地方官员产生压力。
对那些人口流出地来说,追求人均GDP、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才是长久之计。这样,地方政府才不会过于担心人口流出。比如,何必要求黑龙江这样的省份保持与全国同步的GDP总量增长速度呢?黑龙江能够安心做好全国人民的大粮仓,保护好它的黑土地和森林,让全国人民能够有个林海雪原的梦想,不是很好吗?要那么多人住那里,又何苦呢?(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