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崔丽媛
疏通经络 向互联互通时代sAY HI
文 / 本刊记者 崔丽媛
早在2014年APEC会议上,“互联互通”便是热门高频词,也是会议的三大重点议题之一。而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互联互通依然热度高涨,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大通关建设引来各方关注。
3月28日下午,一则消息瞬间在网络上炸开,坚实的落地之音扣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各方期待已久的“一带一路”战略终于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为愿景与行动)。这一举动标志着以“一带一路”为依托的大通关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开辟,自此“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汉代以来,满载货物的船只东来西往,在大洋上画出优美的弧线。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驼铃声声,马蹄匆匆,帆影幢幢。
正是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了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成功告诉我们:通则达,达则顺,顺则昌。因此,疏通联系世界的各条经络显得尤为重要,须努力重塑大国风采。
然而,“不连不通,连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却一直存在于APEC经济主体之间,制约着各自发展和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此,在去年繁忙的APEC会议周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尽早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建设。
如今,“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像一条穿越时空的彩带,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长江经济带则如一条舞动的巨龙,衔接内陆与沿海,顺利与海上丝绸之路对接。京津冀一体化让三地融为一体,更大程度地推进通关建设。
据悉,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可能出现明显变化,过去10年惯用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板块划分方式将逐渐被经济带、经济区概念取代。尽管最终将规划多少条经济带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是“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规划肯定位列其中,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入围也基本确定,其它可能写入规划的还包括:沿东南海岸经济带、东北经济带、沿长城经济带等。
对于“三大战略”的重要性,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3月17日的专题会议上强调,推进实施“三大战略”, 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方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做好与国内交通发展规划的衔接。
此外,新鲜出炉的“一带一路”规划包括了一份详细的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涉及铁路、公路、能源、信息、产业园区等总计几百项重大工程。在2015年争取新开工的项目中,中国周边友好邻邦占据主体,中南亚方向的中塔公路二期、喀喇昆仑公路、瓜达尔港项目将集中亮相。
自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社会各界都在翘首期盼着什么,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走向,是民生反腐的又一大动作,也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项政策调整和颁布。然而,更为重要的一大话题也位列人们的热烈讨论之中,即实现互联互通,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建设。
首先,“一带一路”的“泰斗”地位自然是当之无愧。自进入2015年起,“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蓝图愈加清晰。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把握重点方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共同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实现国际物流新概念。要抓好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
从大方向上看,“一带一路”建设要与区域开发开放相结合。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更高层次来统筹改革与开放,不仅涉及到国内区域协调和改革,也涉及到国际关系协调和促进,可将国内区域开发开放经验输出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此外,“一带一路”也能更好地促进国内区域发展政策的融合,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的国内互联互通局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更好地推进区域开发开放。迟福林说,“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让中西部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
交通运输是实施三大战略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服务性领域。
长江黄金水道就像一条链条,把沿江的城市群、工业基地像珍珠一样串起来了。
——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
从合作领域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其中尤以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为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加快构建自贸区网络,基本实现了与全球各地区的规则互联互通,但硬件互联互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投资的往来。范剑平指出,从“注重软联通”到“软硬兼施”将是我国更好地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手段。
从合作区域来看,与亚洲及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将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发展改革委在上述报告中也提出,加快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表示,今年有多个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铁路建设项目,包括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需要推进的项目。黄强认为,“一带一路”相关的铁路建设,目前看来更需要的是货物流通。东南亚、中亚地区铁路运输能力薄弱,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干线,因此有关的铁路建设很有价值。
而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第一执行者,交通运输自然要挑起更重的“担子”。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表示,交通运输在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服务性,要促进互联互通发展导向,充分发挥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的优势,促进陆路的骨干通道建设,强化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通畅。要与沿线相关国家在建设发展上做到共商、共享,共同来建设、共同来推动。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为利用国内国际发展资源推进经济转型
提供了良好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
其次,除 “一带一路”战略以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多个项目也是助推我国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点。长江经济带将西南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串成一条珍珠项链,顺利与海上丝绸之路承接起来,实现国内与国外航运大通关的目标。目前,多个长江港口都在做积极的规划准备,试图将“黄金水道”的最大效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另一方面,作为通关一体化的重要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完成,按照相关部署,预计于3月底之前发布。《规划纲要》对于断头路的解决,制定了相应举措。这也为推进三省市间的交通衔接,重点研究、逐步解决京津冀区域城际铁路网、市郊铁路,奠定了基础。据悉,《规划纲要》拟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重点,不仅是轨道交通,北京新机场亦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交通“新引擎”。
可以说,“三大战略”侧重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让国内“血液”流通得更快、更顺、更广,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其实,在我国的南部还有一个项目在悄悄进行着,它的名气虽然没有“三大战略”响亮,但意义非凡。
2014年7月1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意味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西江经济带的打造除了将平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外地区的发展外,同时也将把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推动整个西江流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表示。
面对国内市场低迷,新常态经济显现,扩大市场、“走出去”的迫切程度不断加大,这也促使着互联互通早日实现,大通关建设进入下一阶段。
其中,“一带一路”规划的出台无疑给众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根据新出台的“愿景与行动”,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而广西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将云南定位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综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表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主要是一个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长期规划,更多偏向于一个较为全面的蓝图,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不会提及具体的项目。需要在未来5年、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落实,需要跟相关的国家去沟通协商,更多是一个双向的落实。”
在京津冀一体化方面,交通一体化是基础。目前,京津冀区域是全国路网密度最高、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也是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河北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北京的1/2、天津的1/3。同样,过去由于行政壁垒,交通规划、建设各自为政,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一直难以互联互通。各种因为“断头路”和“一公里壁垒”而形成的交通断崖十分普遍。有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之间仅“断头路”就多达2300公里。目前河北与京津之间仍有18条“断头路”和24条“瓶颈路”。因此,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各代表不断提出要积极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让大道更长、更顺。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指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打破三地的行政分割和壁垒。现在,三地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输等方面加强协同,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公路方面,重点消除跨区域的省际国省干线的瓶颈路段。目前,京昆高速公路的河北段和北京段已经通车,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8车道的改造也已完成,这都加强了北京与河北的联系。去年底,三地还签订了机场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主要机场的一体化运营有望实现。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最重要的是打破三地的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
除了新疆和福建,“愿景与行动”对其他地区的定位也有说明:
对沿海诸市的定位是,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
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的定位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在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方面,交通基础设施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产业与人口科学布局,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前提。全国人大代表、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表示,广西抢抓机遇,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全面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出台了《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广西实施意见》,并启动总投资达6300亿元的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目前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经济带以两广为主,辐射滇、黔两省和港、澳地区,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广西区内也由于资金筹措难度大,一些工作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珠江主干流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