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笔 陈楠枰
交通常新的梦想与路径
本期主笔 陈楠枰
● 实干兴邦,交通才能常新。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唯有毫不含糊地落实为具体行动,化为建立在勇气、智慧基础之上的实干,才是根本。
● “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在全国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
● “启动实施一批新的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内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项目”、“铁路投资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 3月5日这一天,应该会有许多人如我一般,被这样一些并不华丽、高亢的平实句子所打动,从内心生出一份对于国家、民族、行业以及个人未来的激情与期望。
● “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面对新常态,交通运输行业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高宏峰表示,交通运输行业要把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方式。
●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互联网+”,改变刻不容缓。转型任务漫长而艰巨,交通常新显然不能只靠小清新。
●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近期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做好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核心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改革稳增长、促发展和惠民生。然而,从长远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改革攻坚,抓好试点示范,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 在一个利益多元的社会,法治应当是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更是社会稳定的最大保险数。行业亦是如此。新常态下,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强化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亟需加强。
● 投融资体制改革层面,则需要创新交通融资渠道和方式,探索PPP等建设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铁站场和枢纽建设,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用于公路建设的联动机制和差异化投资政策。我们还应完善收费公路政策,加快《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进程。
● 按照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抓住时机推动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普通公路养护资金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保障机制,继续探索管养分离和养护市场化改革。
● 当然,拓展交通运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走出去”的迫切程度不断加大,以开放促改革,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