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杰
(南昌陆军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 江西南昌 330101)
新媒体对院校宣传报道的影响
程俊杰
(南昌陆军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助理工程师 江西南昌 330101)
诸多新媒体逐渐充盈了大学校园,移动互联网络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发展平台,拓宽了高校媒体的传播域。从高校的传媒体系来看,高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利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双向结合产生更为惊人的效果。而大学作为媒体参与方涉入后,就迅速扩大了本校的媒体影响力,并且开辟出一条更为实时的、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
校园媒体 新媒体 宣传报道 发展趋势
从现代大学结构雏形初成,大学媒体已经随之产生。在思想碰撞尤为激烈的高校中,承载着新锐思想和思维碰撞的宣传工作一直是大学基础性工作之一。在电子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新型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传统宣传形式的新生血液。那么在象牙塔中茁壮成长的传统宣传工作如何面对新媒体势力的冲击呢?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个问题。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通过其定义,我们不难发现新媒体“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
基于Web 2.0的新型网络媒体,包括微博、博客、播客等形式传媒方式,已经在当今社会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里。考虑到大学校园的基本情况,目前主要有所发展的新媒体包括校园论坛,校园博客,手机报以及基于商业网站搭建的校园交流平台。
新趋势下院校宣传报道的变化
近几年来,诸多新媒体逐渐充盈了大学校园,移动互联网络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高速的发展平台,拓宽了高校媒体的传播域。
从高校的传媒体系来看,高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利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双向结合产生更为惊人的效果。例如,原名校内网(后更新为“人人网”)一出现,迅速成为大学生交友的热门媒体。而大学作为媒体参与方涉入后,就迅速扩大了本校的媒体影响力,并且开辟出一条更为实时的、高效的信息发布渠道。
再如,手机报、电子报纸作为新兴媒体形式,也成为大学生校园媒体的新方向。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及时传递校园信息,让高校内的受众群体人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目前,西南大学校园内发行量最高的两份报纸《西南大学报》、《西南大学青年报》均开通了电子版报纸,学生们只需进入相关网站,均可以轻松阅读,两份报纸在纸质版发行量仍旧稳步增长的同时,报纸电子版的浏览量屡创新高。现阶段,许多大学校园内涌现了所谓的“宅男宅女”,他们习惯呆在寝室,相比信息量尚不够大的手机报,报纸电子版恰好能满足他们对校园新闻的阅读需求。
院校宣传工作现状
各类别高校媒体虽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但是都存在着高校媒体共有的特点:媒介构成方面,与社会媒介大致相同,由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电视台、广播台和互联网构成;报道内容方面,大多是校园会议、讲座、学生活动、校园热点话题和校园风云人物的报道;目标受众方面,校园媒体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以及教职工等,受众相对稳定、目标相对明确;传播效果方面,受众对校园媒体的宣传总体是被动的,宣传内容的时效性相对较差。
校园媒体的运作大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策划、制作,通过不同媒介进行的,因此高校媒体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和硬件设施条件差导致新闻稿件或节目作品质量有限;校园媒体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学校领导的动态、会议召开、学术交流的报告等,致使高校媒体传播的内容单一、枯燥,缺少吸引力;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在高校的特定环境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学生寝室没有进行普及电视机、广播台的播出时间少等,都影响着传播效果;资金是高校媒体顺利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缺少资金使所有工作举步维艰。学生投稿、做节目没有稿费,长而久之,校园媒体缺乏长久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院校宣传报道的发展趋势
从上述实际中来看,新兴的报纸电子版等新媒体潜在受众不仅数量广泛,而且又不同于原来的纸媒,不存在受众上的冲突。电子版报纸作为纸质媒体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原有纸质媒体的知名度,同时能弥补一些纸质媒体所未涉及到受众群体,两方面的效果起到了增强校园媒体的作用。作为新媒体中的重要代表,网络和手机同样也是在操作上最便于操作与报纸进行有效互动的。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等,与新媒体之间既有共存,也有竞争。从效果上看,报纸和新媒体的互动既可以增强报纸在受众中的影响力,也可以有效改善报纸的读者结构。因此,作为以报纸为主要形式存在的校园媒体要想摆脱困境,突破发展瓶颈,与新媒体互动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市场上一些报纸与新媒体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校园内的互动实践为新媒体在校园媒体中的运用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校园媒体与新媒体、校园报纸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互动将趋于未来的发展之势,西南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校园媒体与新媒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相互适应之后,它们之间的互动合作程度也会越来越紧密,合作范围会越来越广,合作层次也将会越来越深入,而其中依靠多种媒体并进,实现信息的“打包”发送将是未来校园媒体进一步增强传播力的重要手段。
而为避免传播内容的单一化,在做好基本宣传工作的同时,校园媒体可以更多地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契机,采用创新性的视角和题材报道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采用人性化的方式关注校内教职工和高校学生在生活上、心理上以及思想上的变化。遵循“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传播内容上的多样和传播方式上的进步,可以让内容与技术形成“珠联璧合”的良好效果,从而在根本上推动校园媒体的发展。
[1]李立家.《浅谈手机报的发展趋势》
[2]牛梦笛.《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微博”现象初探》
[3]张讴,童永强.《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4]陈长松.《论杂语、狂欢与<娱乐818>的娱乐传播》[J].2008.
[5]程莉莉.我国报业集团媒介产品创新经营探析[D].暨南大学,2007.
[6]袁秀丽.我国党报的危机及应对策略[D].暨南大学,2007.
[7]王虎.中国手机电视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8]陈虹.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式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