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浪
(九江学院 纪委监察审计室,江西 九江 332005)
新闻的可信度是其传播过程中的核心组成要素,如果新闻中包含的信息不真实则失去了传播的意义与作用,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中,网络新闻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完善,新闻失真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在网络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就加大了新闻传播失真的概率。
网络新闻信息的来源一部分是匿名发布的,在受众和传播者界限模糊的环境下,这种信息传播身份上的隐匿性直接造成了信息源的普遍匿名性。[1]通过匿名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一方面显示的是信息发布的民主权的实现,而同时匿名发布也对信息进行的扭曲或者主观意见的发表提供了便利。所以,人们在进行网络信息的操作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进行编撰并且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这样,新闻的传播者就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不受任何形式的监管,很容易发布一些虚假的新闻或者谣言,这种匿名发布的特点降低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另外,网络新闻发布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其失真的原因之一,网络新闻的来源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传统媒体自己经营的网站进行信息的发布。第二种是商业网站中发布的新闻信息。第三种就是网络用户个人进行的信息发布传播。无论哪种发布方式都有着高度的自由、开放性,使得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并且这三种的新闻内容真实性是逐渐降低的,这种发布出口的多样化也加重了新闻传播失真的事实。
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其新闻稿件的发布过程需要经过初选、复选等程序的层层把关,然后经编辑的严格审查后对外发布,保证新闻的严谨、真实、有效。[2]但是经过网络发布传播的新闻内容通常都没有审核这一步骤,即便是网络编辑进行审查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出现遗漏的情况。新闻编辑对内容的审查主要就是将虚假的内容清除保留真实的内容,所以编辑需要摆正自己的立场,客观公正的进行审查工作。但是当前的网络新闻的审查一般是由以个人来完成的,一方面信息量大不能逐个的认真审查;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个人主观的臆断,可能因为自己的看法和观念达不到真正的客观判断,也可能会出现传播虚假新闻的情况。另外,现阶段网络运营的竞争不断加大,人们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也更加高,所以在网站发布新闻信息的时候就会只注重新闻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而对其中的真实性进行忽略,还有部分网站为了增加自身的点击率,就会仿照别人发布的新闻进行再次编辑发布出去,这一处理过程也会造成新闻的真实性降低。
近年来颁布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网络媒体进行了规范与管理,但还不能满足网络媒体发展的需要。[3]政府在今后的管理中应该对网络新闻的传播的法制化建设更加强化,通过法律手段来对新闻的真实传播进行保障,通过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来确保网络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发展。另外,各个新闻传播网站也需要加强自律,在网络新闻传播的竞争中,确保自身地位的做法不仅是提升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还应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样才能获得人们的关注和信任,促进网站持续良好的运营。网络媒体经营中要端正自身的态度,保持新闻发布的严谨性,对以往的网络“粘贴新闻”的观念进行转变,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在网络新闻制作发布中,应该明确权责与赏罚,对那些不负责的、发布失真新闻的人采取严厉的处罚,完善审核工作,避免假新闻的产生。网站应该对内部从事新闻业务的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重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相关的应用软件不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分辨,但是能够使用防火墙形成网络上的智能化的安全体系,对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小范围的控制。也可以通过安装相关的过滤软件,对具体的过滤标准进行设置,然后经过分级过滤就可以清除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信息或者虚假的新闻等。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软件增强对不实新闻的鉴别,使得虚假新闻的识别手段更加完善。另外,需要不断地加强网络新闻的职业道德建设,当前使用法律与技术方法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督还比较困难,因此道德上的约束显得更加重要,对网络新闻的传播者进行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意识与政治大局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尤其是网络新闻编辑以及记者等工作者需要严格的遵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失真问题不仅会为网站的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情况严重的还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损害,引起社会冲突,所以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需要对失真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与不断地改进,使新闻传播能够严格地按照真实性原则运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的传播来增强网络运营的竞争实力与公信度。
[1]黄曼青.网络新闻传播失真原因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183-186.
[2]王卉蕾.网络新闻传播失真原因探析[J].科技传播,2014(22):70+82.
[3]惠延琴.对网络新闻传播失真现象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1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