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和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浅议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认知与实践误区
汪兴和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学的新疆域和应用范例正逐渐成为时下各种主流媒体的“标配”,而围绕数据新闻可视化问题的讨论也方兴未艾。然而在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认知与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典型的误区,本文试图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数据新闻可视化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数据新闻;可视化;误区
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行为方式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说—听模式”,工业社会的“写—读模式”,现已进入到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制—看模式”。[1]这一显著变化,揭示了在移动化和社交化媒介已日渐普及的Web2.0时代,人们在信息传播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不再是如何获得信息,而是从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冗余中便利地筛选和理解有用信息,而这种变化促使人们对媒介的叙事方式也相应地产生新的要求。
数据新闻可视化作为新闻叙事的新方式,充分利用视觉语言的真实性、直观(易读性)和趣味性等优点,通过可视的条理化内容和结构化形式大大缓解了受众对繁复数据的认知障碍,帮助受众轻松掌握数据背后蕴含的“事实”(或结论)。目前,国内多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竞相开设了数据新闻版块,俨然已成当下新闻生产格局中热门组成部分。纵观这些媒体的数据新闻版块,皆标榜以“可视化”为鲜明特色,但仔细看完之后又发现我国的媒体在新闻可视化的认知与实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试归纳了三大主要误区,并分别提出了应对之策。
误区之一:数据新闻可视化是方法、路径,不是目的——少数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出现了本末倒置。这种误读主要源于对数据新闻的概念尚未拟定清楚。目前,关于数据新闻的概念有很多种表述,如数据新闻是“对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是“利用真实有效的数据来发现、辅证和可视化新闻故事的一种新的新闻叙事形式”。[2]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新闻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国内的学者都将可视化手段视为数据新闻题中应有之意。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强调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庞大数据背后的联系来讲述新闻故事,正如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编辑Simon Roger所说:“数据新闻不是图形或可视化效果,而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讲述故事。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3](强调借助大数据计算的技术来补充新闻叙事)
因此,可视化只是数据新闻的一种诉诸视觉传播的探索、展示和表达与呈现数据含义的方法(数据与信息是设计的基础),并非必然、唯一表达方式(19世纪图片新闻的出现也可看作是“可视化”探索实践,理论上还有可听化)。数据新闻被认为是计算传播学的一个具体应用,其技术基础是基于大数据的深加工(抓取、挖掘、分析、计算),得出人们无法从数据加工前庞杂数据中可察的“事实”。这个的发现过程可以理解为“新闻采编+研究推算”,而没有这个深加工过程,就没有这个“事实”(实际上也是一种结论),而可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则可视为这种“二度事实”的呈现业务。严格来说,数据新闻借助计算机进行深加工的目的是呈现和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也即信息的到达或说服,因此信息传达本身仍然是数据新闻的核心,视觉化设计只是帮助信息传达更有效的一种手段,必须遵循“形式追随内容”的设计原则。从这个意思上说,只有准确、恰当的诠释新闻内容的视觉化设计才是有用的设计。
实际上,很多新闻都不适合用数据的形式去表达。对于下述的情况运用数据新闻时应慎重:“当文本和多媒体能够更好地讲述新闻故事,与现实影响紧密结合时;新闻工作者所掌握数据量过少时;新闻工作者所掌握的数据变化很小,没有明晰的趋势或者结论的时候;当空间要素不重要或展示的区域不毗邻时以及仅使用表格就可以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时。”总而言之,数据新闻是借助大数据辅助的叙事方法之一,并非必然手段,勿盲目“可视化”,进而陷入“形式框架”的刻板印象。
误区之二:缺乏对受众阅读习惯的认知和区分,导致数据新闻可视化缺乏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个性化产品形式的区分。除了受到上文所述的人才知识结构的限制之外,数据新闻可视化缺乏针对性还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信息和制度环境限制,政府信息公开等提高数据应用效能的大量数据仍然很难被体制外的社会化媒体(主流的数据新闻生产者)充分掌握,因而无法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受众数据新闻接受情况的细分和研究,对于目标人群并无精准定位,最终导致数据新闻产品定位模糊。
因此,应尽可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把握目标受众的身份定位。在没有能力细分人群的条件下,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设计者依然可以通过产品的个性化、可选择化设计进行差异化提供。例如,面向对于非专业的普通读者,突出简明的、生动的、静态的、明示结论的可视化图表;对于专业话题领域中的精英型、知识型受众,则需尽可能提供动态的、交互性的、提供原始备份数据,以及专业分析过程的可视化产品。无论是哪种产品,都要同时提供另一种产品模式供用户选择参考。此外,数据新闻生产者还应将视觉呈现的方式尽可能场景化和互动化,前者如彩信的数据新闻作品,已开始结合专业视频和聚合视频,避免了过去形式相对单调的数据图表,大大提升了观阅体验,后者则以英国《卫报》“新闻众包”模式为代表,其设立“开放新闻”栏目,将数据公开给用户,所有的原始数据用户均可在“数据博客”下载,邀请用户进行可视化设计,集体协作生产新闻产品,参与新闻制作。用户的参与度增强,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产品更加丰富,传播效果也更佳。这种UGC模式使得受众从信息的消费者向信息的提供者转变,也会在互动中增强用户黏性。
[1] 林玉凤.从图像传播看今天视觉设计的伦理问题[J].新闻界,2008(1):101.
[2] 张旭泉,桑荣.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可视化初探[J].新闻世界,2015(4):99.
[3] Roger Simon . Facts are Sacred[M]. London:Faber and Faber,2013.
G210
A
1674-8883(2015)23-0140-01